严复国民素质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2012-08-15 00:55彭俊桦
关键词:民智国民素质严复

彭俊桦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严复国民素质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彭俊桦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严复通过中西文化传统和现实状况比较,揭示了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在于国民素质普遍低下,进而提出了以“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为主要内容的国民素质教育思想。这一思想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严复;国民素质教育思想;当代启示

早在一百多年前,严复就深刻认识到,国民的素质是变革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体制,进而实现国富民强的基础。严复这一思想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重要启示。

一、严复国民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通过与西方主要强国进行对比,严复发现,西方社会国富民强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1](P11)而近代中国则由于封建专制制度的长期影响,造成了国民的奴隶性。所以严复指出,强国富民的根本出路在于“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

(一)通过中西对比,严复揭示了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根源

近代西方社会民富国强的现状给留学英国的严复以深刻的触动,而旧中国国力衰弱、民众愚昧的现实则让他叹息不已。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对严复产生巨大的刺激,逼迫他不断反思旧中国积贫积弱的根源,并探索救国强国的途径。

当时众多爱国知识分子纷纷提出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体制,引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但严复通过中西现实和历史文化比较发现,当今西方列强“汽机兵械”等物质技术层面的先进并不是造成他们强大的根本原因。西方社会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根源在于他们“于学术则黜伪而崇真,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1](P2)。简单地说,就是崇尚、发扬科学和民主精神。虽然“崇真”和“为公”二者的精神“与中国理道初无异也”[1](P2),但是,传统中国不能在社会上贯彻它们,则是由于缺乏自由的理念。所以,严复认为自由精神是西方社会“崇真”和“为公”、国民素质较高的根本之所在。

以西方社会的自由审视近代中国,严复揭露了封建专制制度造成了国民的奴隶性。他认为,中国自秦朝以来,封建统治者“大抵皆以奴虏待吾民。……夫上既以奴虏待民,而民亦以奴虏自待。”[1](P31)封建制度下的主奴关系造成了国民素质存在先天的缺陷,人际相处只“知损彼之为己利,而不知彼此之两无所损而共利焉,然后为大利也。”[1](P14)在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出现这样一件事,“曩甲午之办海防也,水底碰雷与开花子弹,有以铁滓沙泥代火药者。”[1](P31)严复为这种极端自私的现象感到痛心和愤慨,认为“后义先利,诈伪奸欺”的国民性于此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正是通过切身的体会和深刻的反思,严复指出:“盖生民之大要三,而强弱存亡莫不视此:一曰血气体力之强,二曰聪明智虑之强,三曰德行仁义之强。”[1](P18)而在当时的中国,“民智已下矣,民德已衰矣,民力已困矣。……是故虽有善政,莫之能行。”[1](P13)因此,在国民素质普遍不高的情况下,决不能仅仅通过开议院和练兵实以取得国家富强,而国强民富最根本的途径在于“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

(二)强国之本在于“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

通过揭示国家贫穷落后的根源,严复积极为国强民富寻求药方。他明确指出:“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1](P27)具体到教育实践上,“其事常分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1](P167)即通过体育、智育和德育,不断提高国民素质,进而为实现国家自立自强打下坚实的社会基础。首先,鼓民力以磨练意志。所谓的鼓民力并不是单纯地推崇肉体力量的强大。严复认为,中国教育自古以来就注重文武兼习,以此“练民筋骸,鼓民血气”[1](P28),而作为教育家的孔子和孟子本身就有“魁杰之姿”。出于对我国封建旧俗和国民精神萎靡不振的愤慨,严复首推鼓民力以振奋士气。其次,开民智以求实学。严复认为,中国“往日之教育笃古,实业之教育法今;往日之教育求逸,实业之教育习劳;往日之教育成分利之人才,实业之教育充生利之民力”[1](P206)。这就是说,与西方的实业教育相比,中国传统教育凡事“必求古训”,不注重从社会实践中学习,也不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因此,开民智必须废除八股取士的体制,代之以西方先进的教育制度。最后,新民德以聚种群。新民德是相比鼓民力和开民智来说最难之事,这是由于自秦朝以来的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众具有顽固的奴隶性,只有新民德使民众同力合志,才能有效抵制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当然严复所提出的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不是彼此独立的,三者统一于整个国民素质教育过程中,不可偏废。

严复同情维新变法运动的最终失败,也佩服维新变法者的决心和勇气,但是,他并不赞同在国民素质普遍低下的条件下进行激烈的变革。严复把优秀的国民素质比作大地,把善政比作草木,欲把善政“置其地而能发生滋大者也,必其天地人三者与之合也,否则立槁而已。”[1](P13)所以,严复一直强调强国需要“标”、“本”兼治。在治“标”上积极学习西方的政治、教育体制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时更要从源头上治“本”,即“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他认为,当今图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1](P14)可见,严复不反对在国家危难之际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和各种先进体制。但是,他进一步揭示了阻碍国家发展更深层次的问题:如欲从根本上改变旧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就需要有较高的国民素质作为支撑,否则,即使国家可以在较短时间取得技术的进步和军事的强大,但仍然存在长治久安的隐患。

二、严复国民素质教育思想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尽管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比,我国的国民素质尤其是道德素质状况仍不容乐观。严复国民素质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示在于:现代国民素质的形成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要辩证地看待国民素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积极提高国民素质。

(一)相对于社会发展,我国国民素质尤其是道德素质亟待提高

当今世界格局深刻变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科技革命全面推进,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国民素质对国家综合实力的影响更为重大。然而,当前我国的国民素质相对于社会发展而言,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这对我国的国民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般说来,国民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能力素质、交往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思维素质等。当前我国国民素质落后于社会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政治素质上,一部分党员干部党性不够坚定,政治敏锐性不强,为人们服务的意识和觉悟还不够高;在思想素质上,一部分人没有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缺乏扎实的理论修养和较高的思想水平;在能力素质上,相当一部分人工作水平有待提高,缺乏适应改革开放和新环境的能力;在交往素质上,一部分人存在封建保守意识和局部观念,恪守制度规范的意识淡薄;在心理素质上,积极和消极因素并存,开拓进取、拼搏创新的意志比较薄弱;在思维素质上,虽然一部分人注重实效,但是缺乏一定的战略思维,并存在急功近利现象[2](P29-30)。

相对于国民素质的其它组成部分而言,道德素质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特点尤为突出。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关系以及思想观念的深刻改革和变动,“部分社会成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诚信缺失等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这些问题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群众反应强烈。”[3]

当前社会出现的一些“道德滑坡”现象和道德冷漠心态,除了过于注重社会经济发展之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可归咎于带有功利倾向的道德教育。严复认为,传统科举制度的重大弊病之一是“坏心术”,即以个人升官发财为目的的应试制度很难产生道德高尚的人才。正是八股考试的功利性造成了读书人普遍“苟利一身而已矣,遑恤民生国计也哉。”[1](P41)而当今的学校道德教育也或多或少存在功利性的倾向。有学者批判地指出:“在社会泛起惟经济主义、惟科学主义等浪潮,把社会道德从根上挖空时,学校教育已完全丧失了它应有的批判和反思功能,反而在相与同流、推波助澜中,与社会其他方面共同酿成了当前的道德危机。”[4](P155)

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西方发达国家都有过因片面追求经济、科技发展而牺牲道德教育的惨痛代价,这给我国的道德教育带来深刻的警示。因此,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应当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把国民素质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二)培育现代国民素质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前文提到,严复不仅认为国民素质是国富民强的基础,而且认为,国家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只有与国民素质状况相适应,才能顺利实施。反之,不适应国民素质的政治、经济改革举措终归会流于失败。他指出:“一政之举,一令之施,合于其智、德、力者存,违于其智、德、力者废。”[1](P25)因而,“贫民无富国,弱民无强国,乱民无治国”[1](P25)。美国学者英格尔斯通过对现代化问题进行研究,也揭示了现代国民素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他认为:“如果在国民之中没有我们确认为现代的那种素质的普遍存在,无论是快速的经济成长还是有效的管理,都不可能发展;如果已经开始发展,也不会维持太久。”[5](P454)可以说,严复与英格尔斯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都揭示出这样一个真理:较高的国民素质是国强民富的基础,国民素质教育是各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越来越重视国民素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6](P17-18)“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育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6](P29)这表明,国民素质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而且是我们推进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础。

尽管严复的国民素质教育思想给我国现代化建设带来不少启示,但它也存在一些片面之处。严复国民素质教育思想的局限就在于单纯强调“教育救国”,而没有重视社会政治、经济条件和制度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制约作用。因此,对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并不意味着可以片面强调教育和国民素质对于一国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而是要在动态中不断追求人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1]王栻.严复集(第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韩庆祥.建构能力社会——21世纪中国人的发展图景[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

[3]李长春.在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暨第八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9-23(03).

[4]鲁洁.当代德育基本理论探讨[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5][美]阿列克斯·英格尔斯,戴维·H·史密斯.从传统人到现代人——六个发展中国家中的个人变化[M].顾昕,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On Yan Fu’s National Quality Education Thoughts and Its Contemporary Enlightenment

PENG Jun-hua

(School of Marxism Studies,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350007,China)

Comparing Chinese cultural tradition and the realistic situation with the western’s,Yan Fu revealed the poverty and backwardness in Modern China lies in the poor national quality.So,he proposed the thoughts of national quality education,“strengthening the people’s power,enlightening the people’s mind and renewing the people’s morality”,which still influences the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of China.

Yan Fu;The thoughts of national quality education;Contemporary enlightenment

R825.46

A

1008—4444(2012)02—0149—03

2011-01-05

彭俊桦(1981—),男,广西贺州人,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1级博士生。

(责任编辑:宋孝忠)

猜你喜欢
民智国民素质严复
提升国民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严复“惟适之安”视域中的民主与科学
国民素质与经济增长
——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浅议严复和梁启超的民权说
论中华富强的动力和源泉
国民素质研究的新突破
——评《国民素质发展路径选择与素质文化学建构》
严复:落日青山一片愁
严复修改试卷
国民素质研究的理论创新
——评单培勇新作《国民素质发展路径选择与素质文化学建构》
国学之真的寻求——论严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