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品样
(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新形势下我国综合性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饶品样
(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旅游产业竞争的关键在于旅游人才的竞争。然而,面对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综合性大学旅游教育萎缩成为当前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时期的突出矛盾。在对相关文献及综合性大学旅游学科发展历程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该模式强调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统一、校内培养与校外培养的结合,有利于“理论型+应用型+复合型”的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
综合性大学;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旅游产业迅速发展,已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而要推动旅游产业升级发展,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是根本。因此,探索新形势下现代旅游业的人才开发,不仅是一种职能性任务,更是一种与产业提升、行业进步、企业创新紧密联系且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的战略。
然而,我国旅游教育明显滞后于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产业对中高端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的旺盛需求与综合性大学旅游本科教育萎缩的矛盾成为当前旅游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只有充分认识综合性大学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所面临的新形势,才能自觉地按新形势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综合性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要适应社会、面向市场、加强基础、拓宽应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
关于“趋同”,《辞海》这样解释:“亲缘关系较远的异种生物,因所处的生活环境相同,呈现相似的形态特征。”笔者据此对培养模式趋同化做出定义:在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中所表现出来的相互间平均化或一致化的动态行为过程,以及在形式上表现为越来越相似的现象。具体包括培养理念、培养目标以及培养方案等方面出现的雷同化、一致化倾向。从各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可以较为明显地看出这一趋同现象,在华丽的词藻后面体现的都是所谓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一旦某个高校有了新的做法,其他高校就会竞相模仿。
培养模式创新的形式主义主要表现在:进行创新时往往彰显形式而遮蔽实质,选择附庸其“貌”而失落其“神”。换句话说,我们更重视的是培养模式在形式上的改革,而忽视培养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以及其内在的理论支撑;探讨的是“具体该怎么做”,却很不习惯于深究“为什么这么做”、“我们该怎么做”等等[1]。在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不能从根本上改革传统的范式,只是追求形式上的新颖,而不考虑如何在思想层面形成实质性的突破。
我国教育目前实行的不是目标管理模式,而是自上而下的行政主导型的管理体制[2]。大多数资源也控制在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以行政力量对大学教学质量进行监管与评估,依靠行政手段抓质量,通过一些量化指标来衡量,这就使得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受制于行政力量,自主性相对较差,可发展的空间有限。
新形势下旅游管理人才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高素质的技术管理型人才需求剧增,而常规型人才需求不断下降。因此,需要对我国综合性大学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重新进行战略思考。
首先,明确战略目标定位。在新形势下,我国旅游产业对旅游管理人才需求的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具有较高知识、技能的高素质管理人才需求高速增长,而这种人才的培养就需要高层次的综合性院校[3]。综合性大学应根据当前社会对旅游人才新的需求来制定教学计划,同时,还需要增加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培训,以提高其实践技能。因此,在新形势下,旅游管理人才战略应定位于“理论型+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其次,明确“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定位,实现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新形势下,培养符合战略目标的高素质旅游人才需要对学校三大培养平台进行整合,即整合课堂教学、实践培训及学校文化活动三大平台。具体表现为:在课堂教育上由“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即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改造实验实训平台,加强校企联合和校企共建,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增强一些具有指向性和定向性的校园文化活动以重构学校的文化平台,培养学生精神、思维、心理等方面的素质,如图1。
图1 旅游管理人才“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三大培养平台的构建过程是高校及旅游院系、社会公众、政府和旅游企业或行业协会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高校及旅游院系整合构建课堂教学平台,高校及旅游院系、社会公众、政府和旅游企业或行业协会整合构建实践培训平台和校园文化活动平台。
总之,综合性高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战略定位是一个复杂的现实问题,要求高校在对学生自身素质进行合理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教育系统的内外环境和社会需求,合理地确定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同时,高校还要突出旅游管理人才的特色教育,形成个性化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在新形势下,怎样构建行之有效的“理论型+应用型+复合型”旅游管理人才模式是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的首要任务和重要课题。
第一,培养观念的转变。培养高素质的“理论型+应用型+复合型“旅游管理人才,高校需要转变传统的“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树立“理论和应用两条腿走路”的教学理念。这是实施“三位一体”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前提。
第二,深化教学体系改革。构建“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需要对教学体系进行全方位的改革。首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全球市场,确立复合型旅游高层次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一方面,加强综合性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加强综合性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应变能力的培养和社会实践经验的培养,使学生能够适应外在环境的变化和全球性竞争的需求。其次,基于培养目标,构建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在新形势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需要伴随着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构建三级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笔者认为应该变传统的“专业课+公共课”的培养方案为适应社会需要和学生能力构建的多层次教育方案,即为“基础教育课+平台教育课+实践教育课”。基础教育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包括一些公共基础课、人文素质和心理素质及职业规划的课程;平台教育课是培养学生旅游管理专业素养和融会贯通的创新能力,主要开设一些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学科内跨专业课程;实践教育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实践能力,加强校内实验课建设和校内培训基地的建设,通过专业项目实训、课程设计、专业课程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3]。
第三,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旅游产业作为服务业的一种,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综合性大学在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时,需要让学生深入基层以掌握酒店、景区和旅行社等旅游企业的实践操作技能和管理经验。综合性院校要实现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应该实行“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方式。人才培养主体由单一的学校教育转向学校、企业、政府、公众等多培养主体。采取校企互动、订单培养、就业对接等方式构建学生实习基地或实训中心,切实将学生的知识学习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采取“请进来”的方式,聘请相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到学校演讲和示范,并担任兼职教师,以加强学校的师资力量;鼓励和引导学校专业老师定期到生产、管理的第一线进行岗位锻炼,以提高其自身的业务素质。
第四,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新形势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载体。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要求具有较强的外向性、多样性、创新性,这不仅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4]。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社交、组织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高尚的情操,拓展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可以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1]迪云.高职旅游教育实践性教学特色建设的思考[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06,(4).
[2]邓苏勇,丁海军.我国旅游人才培养滞后于市场需求[J].商业研究,2004,(2).
[3]罗兹柏,罗有贤.高等教育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研究[J].旅游学刊,1997,旅游教育专刊.
[4]王敏.大学生就业现状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启示[J].高教论坛,2007,(4).
Tourism Management Training Model Innovation of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in China
RAO Pin-yang
(School of Tourism Management,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1,China)
Tourism Professionals is the key of the industrial competition.However,face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a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in China has become the prominent contradictions dur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Therefore,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literature t and the developmental course of the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in China,this article sorts out tourism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innovation model"reality coupling",which emphasizes the unific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education and practical education,the training combination inside and outside,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training"application+compound"of the international tourism Professionals.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Tourism professionals;Training mode
C931.3
A
1008—4444(2012)02—0158—03
2011-12-01
河南省政府教改重大项目《综合性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与实践》(2009SJGX094)
饶品样(1980—),男,江西上饶人,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讲师,博士。
(责任编辑:宋孝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