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改莲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医院口腔科 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
埋伏阻生牙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可发生于恒牙列、切牙、尖牙及磨牙,但最常见发生于尖牙,尤其是上颌尖牙。埋伏阻生牙是导致牙颌畸形的因素之一。若不及时处理,可导致颌骨囊肿、邻牙牙根的吸收、扭转、倾斜,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局麻下拔除埋伏阻生的尖牙,在缺隙处做固定或活动义齿修复。临床中我科应用滑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再结合牙槽外科手术矫治上颌埋伏阻生尖牙10例,均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10 ~15岁,均为上颌埋伏阻生尖牙,腭向错位4颗,唇向错位3颗,与侧切牙易位1颗,根冠成角2颗。X线片示牙体形态正常,无病理特征。临床表现为尖牙缺如,乳尖牙滞留或邻近乳牙滞留,邻牙向缺隙倾斜移位,导致萌出间隙严重不足。
1.2 方法 正常位置埋伏阻生的病例,运用滑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在缺牙处开拓间隙,拥挤严重者采用减数拔牙,为阻生牙萌出提供足够的间隙,使阻生尖牙自然萌出。对阻生牙远中倾斜或腭侧移位病例,采用滑动直丝弓矫治技术结合牙槽外科开窗术,利用正畸力牵引阻生尖牙到正常位置。常规拍摄曲面断层和头颅侧位片分析错牙合畸形的种类,确定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位置、与邻牙关系,制定出完整的矫治方案。滑动直丝弓矫治技术排齐牙列,在尖牙阙如处拓展间隙,前牙严重拥挤而致间隙不足时,可考虑减数拔牙,对阻生牙提供足够的萌出间隙。对冠根发育良好移位的埋伏牙,摄X线片确定埋伏牙的位置和冠根走向,在口内局麻下进行手术,选在骨阻力及创伤小的一侧的唇和腭侧掀起黏骨膜瓣,凿骨开窗,暴露埋伏牙牙冠,酸蚀牙面,冲洗吹干,隔湿后粘舌钮或托槽,用弹力线或链状皮圈将埋伏尖牙进行牵引,力量要轻,调节牵引力60g力值。每月加力1次。直至埋伏阻生牙牵引到位与对颌牙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
患者,女,13岁,因牙列不齐要求矫治。恒牙列,磨牙中性关系,左上乳尖牙滞留,左上尖牙埋伏阻生,右上乳尖牙滞留,右上尖牙与第一双尖牙易位,前牙Ⅰ度深覆牙合,Ⅰ度深覆盖,曲面断层片示尖牙埋伏阻生,牙根无吸收矫治过程:拔除乳尖牙,滑动直丝弓固定矫治,外科-正畸联合治疗。整平排齐过程用时3个月。换硬丝后下颌整平排齐,上颌用螺旋推簧打开尖牙间隙,此过程用时5个月。此时阻生尖牙已移至唇侧黏膜下,切开黏膜经翻瓣,开窗,牵引4个月,牵引尖牙进入牙列并排齐,牙弓形态恢复好,经调整咬合1月后结束治疗。此患者13个月完成矫治,牙列整齐无间隙,中线对位好,磨牙中性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患者满意。
上颌埋伏阻生尖牙,7例经开拓间隙或减数助萌治疗3~6个月后自然萌出。3例行口内开窗术配合正畸牵引,6~9个月埋伏尖牙均牵引到位,牙列整齐,牙弓形态良好,咬合关系正常,疗效满意。
据Moyers[1]报道,上颌尖牙埋伏阻生发生率为0.8% ~2.8%,仅次于下颌第三磨牙。上颌尖牙阻生常因乳牙滞留、早失、外伤、多生牙等情况导致尖牙萌出间隙不足所致,对埋伏阻生的尖牙,以往多采用拔除后修复的方法进行治疗[2]。近年来有许多以正畸手段予以助萌矫治的报道,提高了埋伏尖牙的保存率。对于牙根尚未发育完全,有萌出能力的埋伏牙,若为正常位置埋伏阻生,通常采用滑动直丝弓矫治技术或其他固定的矫治技术开拓隙,为埋伏牙提供萌出间隙,如果牙量大于骨量,牙列拥挤严重时,可考虑拔除第一前磨牙以获得间隙。本组病例中7例经开拓间隙或减数拔牙后获得萌出间隙,在未给予外力情况下均自然萌出入列。对于移位埋伏阻生的尖牙的矫治较为复杂,3例经牙槽外科开窗术暴露阻生尖牙牙冠,在牙冠上粘结正畸舌钮或托槽,应用链状皮圈、弹力线或结扎丝牵引到位,矫治过程中应不定期摄曲面断层片检查牙根情况,矫治牵引过程中若遇到邻牙阻力,应重新粘托槽或者牵引钩,适当调整牵引力的方向和力值,使埋伏尖牙向缺隙方向移动。牵引力应为持续轻力,国外学者推荐用60 g的力牵引阻生尖牙萌出,以避免附着龈丧失[3]。本组病例在治疗中应严格控制牵引力的大小及方向,每次复诊均根据埋伏尖牙移动情况重新调整链状皮圈或弹力线,用测力计使牵引力控制在60g。
[1]Moyers RE.Handbook of orthodontics[M].4th ed.ChicYearBook Medical,1988.140 -151
[2]曾祥龙.现代口腔正畸学诊疗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6
[3]申秀梅,李显锋,李梅霞.闭合性牵引在上颌埋伏牙导萌中的应用[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5,19(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