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杉浦康平的书籍设计理念

2012-08-15 00:45:0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曼荼罗康平亚洲

王 丽

浅谈杉浦康平的书籍设计理念

王 丽

杉浦康平是国际设计界公认的信息设计大师,也是日本杂志设计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曾先后执教于东京艺术大学和西德的乌尔姆造型学院,以及日本的神户艺术工科大学。他在现代的设计表现手法中融入神秘的东方哲理和美学思维,并以独特的方式将无形的意识领域形象化。 “万物相对应”的理论的提出是杉浦康平设计思想的核心。杉浦康平在这方面的探索和研究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杉浦康平的设计理念启发了我们对亚洲传统文化图像及亚洲各民族文化的再发现、再认识和再接受以及对当今中国书籍设计发展的方向和定位进行反思。

杉浦康平;书籍设计;理念

杉浦康平1932年生于京都,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建筑科,五六十年代在乌尔姆设计学院担任客座教授,1970年开始书籍装帧设计,创立了以视觉传达论、曼荼罗为中心展开亚洲图像、知觉论和音乐论的研究。杉浦康平是日本现代书籍设计最具影响力的著名设计师,杉浦康平在现代的书籍平面设计中融入神秘的东方哲理和美学特征,将平面信息处理提高到协同合作的立体形象化高度,是国际知名的书籍平面设计大师。可以说,杉浦康平是真正将亚洲现代书籍装帧设计放置于全球化语境中进行立体化研究的亚洲第一人。

杉浦康平被誉为亚洲图像研究学者第一人,多次策划构成有关亚洲文化的展览会、音乐会和书籍设计,积极参与亚洲书籍设计的各项活动,被誉为日本设计界的巨人,是国际设计界公认的信息设计的建筑师。杉浦康平的设计重点横跨建筑和平面,1955年获日宣美术奖,1962年获每日产业设计奖,1971年获第二届野间出版文化奖,1979年月历展获总理大臣奖,1982年获文化厅艺术选奖新人奖,并获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金奖,1997年获每日艺术奖,1998年被授予日本国家紫绶带勋章等等,可谓是殊荣满载。并以其独特的方法论将意识领域世界形象化,对新一代创作者影响甚大,其学生和交流的学者都成为了亚洲各国的设计领军人物,如中国吕敬人、韩国安尚秀等人。因为杉浦康平并非是机械的交流与教学,而是通过自我的独特视角,启发了各国设计师在全球化语境中关注本土文化和地域特征,进行具有自我风格的书籍设计。

杉浦康平设计中带有建筑设计的底蕴,强调了平面设计的立体性,在制作过程中也强调了立体整合性。如杉浦康平有一本历时13年制作完成的书籍制作《立体看星星》,尽管这本书拿到手中并不起眼,但其独特之处在于,大师将浩瀚的繁星,实现了平面印刷后,可以再现现实星象的立体图像。书里面配有一副有色眼镜,左面是红色,右面是蓝色,戴上眼镜看这本书,就会看见奇特的立体效果,每一个星座都历历在目。杉浦康平设计思想主要是从亚洲角度出发,在全球化语境之中,利用自我的独特视角对西方文化进行反思和融合,最终形成自己的设计理念。本文对其书籍设计特点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对意识的形象化设计

意识是精神世界的产物,无踪无迹,不可捉摸,在设计师的眼中,意识是最难以形象化表达的设计因素。但杉浦康平却总能找到最为简练的方式把书籍内在的意识细致妥帖地表达出来,而这种简练设计语言表达复杂意识的设计手法,在西方也常被用及,流行于西方20世纪的解构主义手法,将视觉、触觉等不同领域的感觉进行分解和重构,是表达复杂意识的最有效手段。杉浦康平设计的《记号的森林传说歌》是为日本著名诗人吉本隆明设计的诗集,他将地理山脉和人工绘制的地图以及科学严谨的工程符号进行并置,是对吉本隆明诗集内容理解之上的意识的解构和重组设计,使我们在看到这本书的封面时,诗人浪漫的旅野情怀和对现实清明的认知意识扑面而来,这正是准确运用设计语言给予书籍的形象性的展现效果。还有著名的《全宇宙志》书籍设计,他别出心裁地把书的切口做了特别的设计,左翻,切口处便呈现出浩瀚的宇宙星云,右翻又呈现无垠的银河系。

二、对亚洲神秘哲学的符号化再现

杉浦康平对现代西方电脑应用于设计中并不排斥,但他将电脑认为是人戴的帽子,帽子过大,遮盖住五官的话就不合适了,所以他对电脑技术的理解是带有充分的亚洲传统视觉的。他将电脑中的0与1和东方的阴与阳联系起来。在曹飒所著文章《“阴、阳”与“0、1”———日本平面设计大师杉浦康平的数字思维》中写道,杉浦康平看待“西方人认为0与1是截然分开,非此即彼。而东方人却把这种处在两极的称之为阴、阳,阴阳之间相互吸纳、相互包容、相互需要,这种循环的往复也正是东方人用混沌思想去包容和理解一切的思维。”对于这一书籍设计特色的理解实践,是杉浦康平设计的系列杂志《银花》。《银花》是以展现和介绍日本传统文化以及亚洲民间艺术、工艺等为宗旨的杂志。杉浦先生将杂志两个字做汉字溯源,杂志的“杂”字表示聚集、混杂,可以理解为一种混沌、随意的力量,同时他在对杂色的理解中体会出“曼佗罗”的意义。“曼佗罗”是印度佛教图案,指地、火、水、风、空,也是古印度佛教精神世界中投射出的宇宙图。从纷杂的物质语素中,最终形成最为实质明亮的世界,这也正是他的《银花》封面设计创作灵感的来源。杉浦先生把事物表面的形式和内在精神在设计中做到了高度的统一和充分的表达。在这两个设计特征中,其实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设计的形象化无处不在,平面设计的充分形象化,形成平面走向立体的趋势,这一点在杉浦康平的设计中,集中体现在封面和书脊的设计上。杉浦康平将书脊称为“齐集的印象小剧场”,就是对于我们通常忽略的书籍侧面的关注,当书籍杂志有了一定的厚度,书脊的设计就显得很重要。将他设计一年的杂志排列在书架上,书脊会形成一个图案,如色谱的变换或是图形的重复变化。杉浦康平设计的主要特点,归纳起来主要就是“在亚洲视觉的自醒中对设计语言形象性的充分表达”。

三、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融合

杉浦康平的设计中还呈现出诸多中国传统的文化,代表作品《传真言院两界曼荼罗》,这套书是以一对曼荼罗展示为设计主题。两界曼荼罗创作于8世纪末的中国,后由弘法大师空海从唐朝的长安带回日本。两界曼陀罗代表了佛教“二而不二”“合二为一”的理念。为了表达这种理念,杉浦先生在设计中使用了种种可以配对的元素。比如金、银两色的两个盒子的运用,“胎藏界曼荼罗”使用象征太阳光的金色盒子,表示万物开始;“金刚界曼荼罗”则是用象征月光的银色盒子,表示万物终极。并且这种经文装的装帧形式也是由中国所创造,随手翻来,会产生一种在曼荼罗内部朝圣、漫游的感觉。这种折法和样式,可以在欣赏过程中同时比较两个以上的图案,并可以延伸和分析图像,令人惊叹和折服这其中蕴涵的智能。另外,杉浦先生的其他设计中还有一些中国元素的渗入,比如汉字的运用、水墨的融入,等等。

四、对汉字的编辑设计

杉浦先生在设计中对中国的汉字尤为热衷,他对于汉字的造型原理有着独到的理解和认识。汉字已经成为其设计语言的一个主要元素,字母和汉字相比较,英文字母具有均一化和分离的特点,而汉字却有喧闹不整齐的感觉,似乎能探寻声音的存在。复合化和融合也是汉字的又一大特点。基于这些特性,杉浦康平将其利用到书籍设计之中,把单调的文字排列组合变成了具有听感的绘画文字,在一种杂乱声中体现出相对的秩序感。

杉浦康平的工作室称为“PlusEyes”,也就是“复眼”的意思,他以虫类的复眼为拟意表达自己观察万物的态度,不断强化自我设计中超越人类已经习惯的视觉和思维的窠臼的思维行为。在他的努力下,在书籍设计领域,亚洲几个主要国的设计师产生了自我文化圈的互动和连贯,而且各有不同风格的表现。他的成功就在于本土文化的自信同时又将自身文化范围扩大,并对西方设计艺术进行独立的反思。本土化、扩大的民族性、异域文化的反思,这三点也正是当代中国书籍装帧设计走出西方成熟先进的设计理论限围中的思维途径。综上所述,中国当代的书籍装帧设计,也应是现代与传统的相结合,在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对国外优秀文化艺术的借鉴,更离不开对本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精神的继承与弘扬。

[1]保罗.梅萨里.视觉说服——形象在广告中的作用[M].新华出版社,2005.

[2]杉浦康平.亚洲的书籍、文字与设计[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3]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

[4]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编译.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5](日)杉甫康平.一书一世界[J].装饰,2009.

[6]余秉楠.“最美的书”与书籍设计的标准—余秉楠访谈[J].装饰,2009.

[7]孙彤辉.书装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 何 岩

J22

A

1671-6531(2012)01-0043-02

王丽/周口师范学院中文系助教,硕士(河南周口 466001)。

猜你喜欢
曼荼罗康平亚洲
亚洲自动售货机展
陈康平、吴轲作品
从「物」的角度解析曼荼罗 曼荼罗图像的构造、形成与功能
紫禁城(2020年5期)2021-01-07 02:13:54
康平张家窑林场长白山辽金遗址简介
康平博物馆馆藏金代石经幢浅析
亚洲足球
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 11:42:02
浅论西藏佛教艺术“莲花生曼荼罗类”成因
那些早已红透VOL.03半边天的亚洲it gril,你都关注了吗?
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 03:11:51
康平纳:传统纺织获新生
中国品牌(2015年11期)2015-12-01 06:20:44
解读明代青花“曼茶罗”
收藏界(2014年5期)2014-04-29 10:2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