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东
传销人员社会支持水平调查研究
张晓东
本文采用自编的基本人口学资料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对江苏省某劳教所中的265名男性传销人员的基本人口学资料、社会支持水平进行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与江苏省某高校的265名男性大学生的相应方面进行对比,基于此研究结果就如何防止传销行为提出了建议。
传销人员;社会支持;大学生
传销(non-store selling) 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是现代直销的三大类之一。它是以市场倍增学为基础、以人际传播为基本形式的商品营销方式。传销作为经济活动中的一个毒瘤,其影响和危害涉及多个领域,它不仅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危害社会安定,而且还危害个人的心理健康。特别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在校学生被传销组织所蒙骗。传销的危害显而易见,所以,一定要坚决取缔传销组织。
目前,有关传销多从传销的定义、传销组织的发展状况、传销的特点、传销人员加入传销组织的原因、传销带来的危害及如何防止传销等一些方面进行理论阐述,缺少相关的实证调查研究。
鉴于上述情况,本研究试图从传销人员社会支持水平的角度,通过对传销人员与普通在校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进行差异分析,了解传销人员加入传销组织的原因,寻求影响个体参与传销活动的社会支持水平,期望籍此获得这类活动易感人群的特点,为今后预防更多的人受传销危害,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工作参考依据。
实验组的传销人员被试选取江苏省某劳教所中的400多名男性传销人员,全部为刚被拘留,还未经过教育转化。实测有330人参与,平均年龄28岁;控制组的被试选取江苏省某高校300名男生,全部从未参加过传销活动,实测有280人参与,平均年龄21岁。
本研究对传销人员共发放问卷330份,实际回收325份,回收率98%;有效问卷共有265份,有效回收率为80%。对大学生共发放问卷280份,实际回收278份,回收率99%;有效问卷共有265份,有效回收率为95%。
(一)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 是肖水源于1993年设计的,用于了解个体的社会支持水平,能更好地帮助人们适应社会环境,提高个体的身心健康水平。(肖水源,1991)
(二)基本信息了解表
自编的基本信息表共有4个问题,主要是对传销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包括一般情况、家庭情况和传销信息三方面。
(三)测试程序
因为本研究使用到基本人口学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为减小误差及避免施测过程中的顺序效应,所以两个问卷按AB和BA顺序,在正式施测前,将被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随机接受一种问卷测试顺序。
(四)统计方法
使用北京大学的PES心理测评系统进行统计各量表分数。依据本研究的需要,使用社会支持量表的各等级分数含义,具体见表1。
使用SPSS for windows13.0处理数据,运用独立性χ2检验处理数据。
表1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等级分数含义
(一)传销人员基本状况社会支持水平的关联
在此研究阶段,首先对传销人员的整体状况进行统计,统计传销人员的学历、职业、婚姻状况及其家庭中是否有传销人员的情况,并分析这些人口学变量对其社会支持水平的影响。89.8%的传销人员家中没有传销人员,91.3%的传销人员是未婚,50.6%的传销人员的学历为初中,60.8%的传销人员没有职业。
传销人员的学历与其社会支持总水平、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的利用度间关联非常显著(p<0.01),即传销人员的学历与其社会支持水平之间有关联;传销人员的婚姻与其主观支持、社会支持的利用度间关联显著(p<0.05),与其客观支持之间关联非常显著(p<0.01),即传销人员的婚姻与其社会支持水平之间有关联;传销人员的职业与其客观支持、主观支持间关联非常显著(p<0.01),与其支持的利用度之间关联显著(p<0.05),即传销人员的职业与其社会支持水平之间有关联;传销人员的家庭有无传销人员,与其社会支持的关联不显著(p>0.05)。
(二) 传销人员与大学生在社会支持水平上的比较
此阶段主要是分析传销人员与大学生在社会支持水平上的差异,具体见表2。
表2 传销人员与大学生在社会支持水平上的χ2检验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传销人员在社会支持的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上与大学生的相应方面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传销人员在支持的利用度上与大学生的支持利用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
(一)传销人员的社会支持水平的总体状况
在社会支持总水平上,39.6%的传销人员处于中等水平,22.3%的传销人员处于低水平;在客观支持维度上,36.6%的传销人员处于低水平,29.4%的传销人员处于低水平;在主观支持维度上,37.0%的传销人员处于低水平,29.4%的传销人员处于高水平的;在支持的利用度上,48.7%的传销人员处于中等水平,24.2%的传销人员处于高水平。
(二)传销人员与大学生在社会支持水平上的比较
传销人员在社会支持的总体水平、客观支持、主观支持上与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的相应方面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传销人员在支持的利用度上与大学生的支持利用度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大多数传销人员总社会支持处于中、高等水平,而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维度上,大多数传销人员处于低水平,在支持的利用度上,大多数传销人员处于中等水平;大学生总社会支持处于高等水平,而客观支持大多数大学生处于低水平,主观支持大多数大学生处于高水平,在支持的利用度上,大多数大学生处于中等水平。
(三)传销人员的人口学变量与其社会支持水平间的关联
1.传销人员的学历与其社会支持总体水平、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的利用度间的关联非常显著(p<0.01),即低学历的传销人员大多是社会支持总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处于低水平。
2.传销人员的婚姻与其客观支持关联非常显著(p<0.01),与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的利用度间的关联显著(p<0.05),即传销人员的婚姻与其社会支持水平之间有关联。未婚的传销人员大多是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处于低水平,支持利用度处于中等水平。
3.传销人员的职业与其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关联非常显著(p<0.01),与社会支持的利用度间关联显著(p<0.05),即传销人员的职业与其社会支持水平之间有关联。无职业的传销人员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处于低水平,支持利用度处于中等水平。
4.传销人员家庭中有无传销人员与其社会支持总体水平之间没有关联。
依据本研究结果,传销人员获得的社会支持少,而且多是低学历、未婚、无职业者。现就如何防止传销行为给出几点建议。
(一)营造良好环境,帮助恢复自信
依据人本主义的观点,注重环境的作用。特别是警务人员首先应摒弃对传销人员的歧视,使用平和的态度对待传销人员,接受、理解、尊重他们,积极营造和谐的教育转化氛围,帮助他们恢复信心,重新找到自我的价值。
(二)加强交流沟通,和谐人际关系
加强交流沟通,掌握正常的人际交往方法,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习相互分享、相互支持。特别是建立传销人员与其亲人之间的良好关系,一方面可以缓解传销人员的消极情绪,另一方面可以获得亲人的谅解和精神支持,以便促进教育转化。
(三)创造就业机会,提供社会支持
据本研究结果可以推断,缺少社会支持更容易陷入传销组织,而社会支持首要的就是要有客观支持,即物质经济条件,能够保证个体的基本生存,可以减少其走歧路的可能性。
在校的学生,学校一要加强安全教育,防止求职过程中的上当受骗;二要进一步完善学生勤工助学的机制;三要加强就业指导,防止学生求职心切而受骗进入传销组织。让学生具备必要的关于就业政策、求职简历、应聘技巧、求职过程安全与防范意识等方面的知识。
对于社会人员,一方面政府要提供就业指导和训练的机构,组织无业者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充实自己,培训生活技能。如烹调、书法、电脑、家电维修、工艺美术制作等。另一方面,政府机构要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的可能性,建立相应的生活保障制度,比如最低工资制度等。
只要每个公民能够遵守国家的法律,坚守道德的底线,摒弃一夜暴富的幻想,树立勤劳致富的理念,就一定能够远离传销,赢得未来的幸福。
[1]高立平.对大学生误入传销活动的反思[J].安康师专学报,2005,(6)∶93-95.
[2]黄太云.《刑法修正案(七)》解读[M].人民出版社,2009.
[3]纪佳妮.大学生陷入传销原因探析及对策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12-113.
[4]倪侃.传销违法犯罪的认识和对策[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5,(1)∶31-35.
[5]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齐玉美.浅析传销危害及防治[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24-26.
[7]温家宝.禁止传销条例[G].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44号(2005-08-23).
责任编辑:何 岩
G112
B
1671-6531(2012)01-0063-02
张晓东/盐城师范学院讲师,硕士(江苏盐城 2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