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明代青花“曼茶罗”

2014-04-29 10:24:43李熊熊
收藏界 2014年5期
关键词:曼荼罗密教梵文

李熊熊

在解读之前,我们先来说说与“曼荼罗”有关的一些知识。所谓“曼荼罗”,就是密教修行时布置的“道场”。比如一位密教僧人要修行了,他必须收拾一块干净、舒适、清静的场地作为道场。按修行的程序,修行前他要先把密教崇拜的各位佛、菩萨请到道场中来,按一定的方位排列成阵,然后自己坐到道场中央开始修行。修行时,他要冥想自己的身心与主佛融为一体,而周围的佛、菩萨在为自己助力。“曼荼罗”作为道场,周边需要设立少则一圈多则数圈的城墙作为保护,因此“曼荼罗”旧译又作“坛城”,非常形象。

曼荼罗起源于印度,随佛教传人中国。早期的曼荼罗是非常简单的,僧人们在荒原上清扫出一块地皮,用砂石、泥土、牛粪堆—下就是一座曼荼罗,用完后弃毁也不可惜。后来曼荼罗被吸收到密教中来,经僧人演绎,蕴含的意义越来越丰富,制作也越来越复杂。

以摆放在曼荼罗中的佛、菩萨为例,就有许多分类。最有名的分类是这样四种:一是“大曼荼罗”。指那些用佛、菩萨画像制成的曼荼罗,这种画像一般画在木、纸、帛等材料上。二是“三昧耶曼荼罗”。指那些以佛、菩萨手中所持法器和特有手印制成的曼荼罗。佛、菩萨手中一般持有特定的法器,如金刚杵、金刚铃、莲花、刀、剑等,“三昧耶曼荼罗”绘画这些法器和手印来代表尊神。三是“法曼荼罗”。密教中的每一位佛、菩萨都有自己特定的梵文种子字,以种子字代表佛、菩萨制作的曼荼罗就称作“法曼荼罗”。四是“羯磨曼荼罗”。那是用雕塑的佛、菩萨做成的曼荼罗,塑像一般有着各种特定的动作造型。这四大类曼荼罗,基本上能涵盖所有的曼荼罗品种。其中第一、第四两类曼荼罗制作难度大,一般在比较重要的场合使用。如前些年西安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一批佛像,其实就是一座唐代“羯磨曼荼罗”使用的造像。第二、第三两类曼荼罗制作相对容易,可供普通信众使用。特别是一些游牧民族和走方僧侣,用“三昧耶曼荼罗”和“法曼荼罗”制作简易道场,非常方便。

由于古代的曼荼罗是随用随毁的,实物极少能保存下来,因此我们对古代曼荼罗的模样所知有限。特别是对那些在民间流行的曼荼罗图案,更是知之极少。所幸的是,明代民窑青花瓷器上却有那个年代的曼荼罗图案保留了下来,十分难得!

明代瓷器上的青花曼荼罗图案(图1-14)流行于明代中期,大约在成化、弘冶前后。其背景是明代中前期诸帝大都信奉和纵容密教,推动了密教在中国社会的传播。到嘉靖年问,明世宗改崇道教,密教受到排斥,青花曼荼罗图案也随之消失。下面我们来看看明代民窑青花瓷器上的曼荼罗,究竟应怎样解读其中的含意?

明代的青花曼荼罗主要出现在瓷盘上。历史上曼荼罗的形态,主要有方形和圆形两种,圆形的瓷盘正好为圆形的曼荼罗提供了理想的“画布”。在画有曼荼罗图案的瓷盘上我们可以看到,瓷盘内底用青花画的那一圈其实是城墙。正如我们前面提到,“曼荼罗”旧译“坛城”,就是因为它有城墙。城墙的作用是阻挡城外外道诸魔入侵,防止它们来破坏城内修道的清静气氛。城墙原本应是立体向上的,瓷盘上的画法是将它们统一向内倾倒来表现。城墙通常有四座城门,可供诸佛、菩萨出入。这四座城门有着高大的城楼,工匠巧妙地将城楼稍作变形,使城内空地呈四个如意形状,以寓吉祥之意。从图3、图5可以看见,城门有一大两小三个门洞,这与中国传统的宫殿城门一致。其他一些图中把门洞画成花瓣状,意思也到了。

在图1、图3和图5里我们可以看到,城内有四个梵文字,它们代表的是佛、菩萨。按密教的理论,教内地位最高的是毗卢遮那佛,在曼荼罗中他总是处在中央位置。毗卢遮那佛有四个化身,分驻东南西北四方,他们是东方阿閦佛、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图中所见梵文是毗卢遮那佛的种子字,分布四方象征着佛、菩萨充满道场的空间。如果是严格意义上的曼荼罗,每个佛、菩萨都有自己的梵文种子字,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而青花瓷盘是民间日用器,曼荼罗图案不必那么规范,用毗卢遮那佛种子字代表一切佛、菩萨种子字于理是通的。以梵文种子字代表诸佛、菩萨,说明这种曼荼罗是上面提到的四种类型曼荼罗中的第三类“法曼荼罗”。

盘中心的那个圆点,是曼荼罗中最核心、最尊贵、最重要的位置。在供奉五方佛时,这里是毗卢遮那佛所处的位置。作为道场,这个中心点成了修道者安处身心的位置。修道时,他们坐在这个位置上,想像着自己与毗卢遮那佛融为一体。

从图7、图9、图11、图13里我们看到,这一类曼荼罗中四个梵文字的位置被四朵花所取代。它们其实是莲花,或者是西番莲。莲花是阿弥陀佛手持的法器,也是阿弥陀佛的象征。在汉地佛教信徒心目中,主管西方净土的阿弥陀佛地位特别崇高,因此在汉地流传的曼荼罗里,以莲花作为诸佛、菩萨的象征就非常合理。这一类曼荼罗显然属于上面提到的四种类型曼荼罗中的第二类“三昧耶曼荼罗”。

看完盘心,我们再来看盘壁。盘壁上画的是坛城(曼荼罗)外面的景象。从图1、图3、图11、图13可以看得比较清楚,那里画的主要是坛城之外另外的一圈城墙。这一外城应是佛域、国土边境的象征。外城城墙和城楼的画法基本与内城相似,也是向内倾倒,也使空白之地形成吉祥的如意状。此外,外城与内城之间还有一种连接的线条值得特别注意,它们中间都打着“盘长”结。这种“盘长”是密教“八吉祥”纹样之一,寓意连绵不断长久永恒,用在这里有象征这是一片广阔佛域的意思。

最后来看盘的外壁。从图2、图4、图8、图12、图14可以看出,外壁上画的是祥瑞云气般的缠枝花卉纹,它们对盘内底的曼荼罗图案起着衬托的作用。

综观明代的青花曼荼罗纹样,它们笔法潇洒而娴熟,寓意深刻而简明,整体上内外呼应,表意明确,是一幅堪称完美的瓷画图案。更难得的是,它们作为明代民间曼荼罗文化罕见的实物遗存极其珍贵,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责编:雨岚)

猜你喜欢
曼荼罗密教梵文
从「物」的角度解析曼荼罗 曼荼罗图像的构造、形成与功能
紫禁城(2020年5期)2021-01-07 02:13:54
Uneker torolkitu xani tuuji《因缘品》中的密教元素
卫拉特研究(2020年0期)2020-01-19 01:21:00
曼茶罗式生活·平静安逸
畅游行(2019年7期)2019-09-10 04:00:04
Clear cell sarcoma in unusual sites mimicking metastatic melanoma
從《心經》音譯本及其他文獻看梵文jña的發音
《善說集》文本概述*——以Bendall編校本與新見尼泊爾梵文寫本爲中心
印度神话与中国故事
浅论西藏佛教艺术“莲花生曼荼罗类”成因
從梵文字母表的音譯漢字看古代漢語的聲調
唐密源与流的新探索
——侯慧明博士《胎藏曼荼罗研究》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