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雪莲
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初探
丁雪莲
词汇学习和记忆是大学英语学习的基础,而学生在词汇学习中存在着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为教师提供了有效的策略,以帮助学生提高词汇学习和记忆效率。
词汇学习;问题;有效策略
语言是人类沟通的桥梁,而词汇就是建构这个桥梁的基石。在语言学习中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学习者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的发展。学生只有具备了足够的词汇量,才能读懂和听懂,学生的词汇量越大,阅读和听力的水平就越高。英语的词汇水平也直接影响英语写作水平。学生的词汇量越大,他们就越能流畅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文章质量也就越高。内容贫乏,词不达意,上下文不连贯,句型单调等都与词汇匮乏有直接的关系。许多学者认为写作者的许多困难实际上是缺乏表达词汇(Raimes1985,Zamel 1983)。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材料,词汇是否丰富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语言修养和交际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把词汇教学贯穿于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中,是学生掌握和运用英语的关键。
英语词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有效、自动地激活英语词汇的能力,从而能够顺畅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师灵活有效的教学法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词汇教学的质量,有利于大学生英语语言各项技能的进一步巩固和完善,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词汇学习的自学能力,最终达到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如果教师不能教会学生怎样熟练掌握和正确运用相当数量的词汇,那么,学生真正掌握外语这门工具终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由此可见,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是一项基础的教学内容,极其重要,必须加以重视。
词汇输入是英语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但是,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在习得词汇时存在很多问题,从而影响了英语水平的提高。常见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学生背单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只是单纯想要达到四、六级考试要求的词汇量,不能真正掌握词的意义和用法,而忽视词汇的发音更是常见。
学生缺乏甚至没有词汇学习策略,而根据上下文猜词、联想记忆等策略运用很少。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多传授技巧而非只是讲解词义,进而帮助学生找到适合他们的有效学习策略,提高词汇的记忆效率。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要想真正地学好英语,必须熟悉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风土人情、道德观念、历史地理、社会现状等等。但是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和学生往往忽视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灌输和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这样很容易导致对许多具有文化意味的词汇的误解,闹出许多笑话。另外,由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只是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词汇输入,这种传统单一的模式使学生失去了学习词汇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这也是造成学生词汇量欠缺、英语水平难以提高的原因之一。
针对学生在词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引导学生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学习、积累词汇。
利用语言语境,即上下文对词义进行猜测的猜词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词义是受到语言语境制约的,要正确理解原文词句是绝对不能脱离上下文的。例如,如果脱离上下文,我们是无法确定“bank”的意思到底是“银行”还是“岸边”的。所以,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英语文章来增加词汇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复习、巩固已掌握的词汇,还可以接触学习新词汇。此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向学生推荐英文读物,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一些他们感兴趣和适合自己水平的读物,让学生自己去发掘一些新词汇,鼓励他们增补自己想学的词汇。由Nagy和Herman于1985年提出的附带词汇学习理论认为,如果学习者进行广泛的、以获取意义为目的的阅读,在语境中接触大量可理解性输入时,不需要进行直接的词汇教学,就能自然习得其所需要的大多数词汇。
通过这种由语言语境学习生词的方法,学生才能提高运用所学生词的能力,从而正确使用词汇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词语要嵌在上下文里头才有生命,才容易记住,才知道用法。”
好的技巧能让学生掌握英语词汇的内在规律,帮助学生意识到学习、记忆英语单词是有规律可循的,并非难事。
1.利用构词法学习和记忆词汇。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灌输一些英语构词法的知识,如转化法、派生法、合成法、混合法、截短法和首尾字母结合法。利用构词分析法讲解新词的意义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词义,提高记忆效率,而且在阅读中还可以利用构词知识分解单词,破解词义,消除阅读障碍。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扩大词汇量,在实践中熟练地运用已掌握的词汇,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增强自信心。以派生法和合成法为例,英语词汇量巨大,但词根、词缀的数量是有限的。有相当数量的词汇是由词根、词缀构成。比如,根据词根create和后缀-ion,-ed,-ivity经过构词分析,就可以推测出creation,created和creativity的意义来;利用分析前后缀方法,可以很容易地推测出illegal,isolation及Pekinese的意义来。合成词在英语中也是很常见的,利用分析合成词也是增加学生词汇量的一种方法。例如,在知道motor与bike的词义后,学生很容易就可以推测到motorbike的意思来。
2.利用联想法学习和记忆词汇。联想法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和记忆英语单词时,发挥思维潜能,联想和回忆与之相关的词汇。学生可以根据英语单词之间的关系进行联想,也可以根据读音和汉语意思进行联想。联想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利用英语单词间的关系进行联想。在学习一个新单词时,我们可以去回忆或者去查找与它相关的其他词汇。如它的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或者由这个词所派生出的其他词汇,又或者是与之形近或读音相同的词等等。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这个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复习和巩固已经学过的词汇,还能够拓展词汇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当学到新词permanent时,我们可以联想到它的近义词lasting,反义词temporary。这样我们不仅学到了一个新词,还巩固了已学过的词汇。英语词汇中会有很多词形相近的词,因此在学到某个单词时,应该联想曾经学过的单词是否有与其在词形上相近的。譬如,遇到defuse,就应该想到refuse,confuse等。二是利用英语读音和汉语意思进行联想。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单词的英语读音和汉语意思可以构成一定的联想,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记忆单词。如,immigrate,前两个音节读音为[imi-],类似汉语发音“移民”,而这正与这个单词的意思“使移居入境;移来”相近,由此可以很快记住这个单词。
3.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学过的词汇。学过的词汇如不及时定期进行归纳总结,随着时间的推移势必会忘记,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词汇进行归纳总结,以达到真正掌握单词的效果。学生在总结过程中可以运用多种方法,例如把同一词根的单词归纳到一起,或者归纳表达同一概念的不同词语,又或者归纳一些常用词的用法,等等。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把所学的东西联系起来,达到以旧促新的目的,从而扩大词汇量。
学生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具备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英语中很多词语的文化内涵不但会影响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正确应用,使他们在跨文化交流时出现困难。例如,在习语“You are a lucky dog”中,若不理解西方英语国家对狗的态度,就很容易误解为对方在讽刺你。而事实上狗在西方人眼中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大多有关狗的习语都是没有贬义的。因此,教师应注重在这方面运用多种方法对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具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和语句进行详细的解释,引导学生重视词汇的文化内涵。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们对英语成语、典故有所了解,培养他们主动积累相关知识的兴趣,正确使用相关词语,提高文化修养,从而能够顺畅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适当地运用习语、谚语等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他们感到词汇学习的趣味性。例如,在寒冷的季节,教师可以对学生说:“My skin raised a lot of goose bumps.”学生必定会对goose bumps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培养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词汇,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语言的使用环境对语言习得者的语言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而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进行交流的最集中、最有效的地方。教师在讲解词汇时应善于创造一个无拘无束、彼此尊重、相互宽容的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学生不仅有运用所学词汇的机会和氛围,巩固旧词,并且还可以达到激发和鼓励他们学习新词汇和表达方式的目的。教师可根据教学情况组织活动,例如,在英语课的前10分钟,可以让学生轮流用英语做简短的free talk或者presentation,就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展示和讨论,学生讲完后,教师可以将学生不会或者表达错误的词汇写下来,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可以慢慢积累起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词汇。教师还可以采用分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爱记单词、会记单词、更会用单词。
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单词的词义和用法,更重要的是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向学生传授词汇学习和记忆的有效策略,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的自学能力,从而能真正达到跨文化交际的这一教学终极目的。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2]Raimes A.What unskilled ESL students do as they write:A classroom study ofcomposing[J].TESOL Quarterly,1985,(19):229-258.
[3]Zamel V.The composition processes of advanced ESL students:Six casesstudies[J].TESOL Quarterly,1983,(17):165-187.
[4]Hornby A S,李北达编译.牛津高级英汉双解词典[Z].商务印书馆,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有限公司,1997.
[5]何素华.英语任务型教学的研究与运用[J].文科教学探索,2004,(2).
责任编辑:何 岩
G642
B
1671-6531(2012)01-0105-02
丁雪莲/伊犁师范学院外语系助教(新疆伊犁8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