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开创中国可持续发展新时代

2012-08-15 00:53崔如波
重庆行政 2012年6期
关键词:总体布局文明绿色

□ 崔如波

作者: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经济战略研究中心教授

党的十八大报告专章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顺应了文明转型的需要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我们党科学发展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升华,也是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彰显执政理念升华

在世界经济不断软化和绿色化的背景下,面对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由此,党的十八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确定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这是十八大报告作出的新论断。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五位一体”,相互促进。经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政治建设提供政治保障,文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和条件,生态建设提供生存基础和条件。“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变化,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意志的战略高度,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这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从认识到实践都达到了新的水平,是我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升华,彰显民生精神,体现百姓愿意。既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又是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生态安全的庄严承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理论的提出和完善,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的发展不断总结和升化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不久的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贪污腐败现象增多、腐朽思想露头、治安形势恶化……面对新的形势,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敏锐地发现了这个可能导致改革开放出现偏差的问题。他反复强调必须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我党认识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蓝图里,政治文明是不能缺席的。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委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由此形成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这 “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2005年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党的十七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写进政治报告,党的十八大报告专章论述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明确提出“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确立,标志着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凸显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特点,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顺应了各族人民对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是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本质和规划认识的深化,也是我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途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十八大的新部署,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谱写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篇章。

(一)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建设生态文明,价值观念的转变是思想前提。必须加强观念创新,克服“自然是人的奴仆”的征服意识,走出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培育生态意识、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理念,以人与自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础,重构“天人合一”的生态自然价值观。西方生态伦理学的精神先驱梭罗说过:“大地是活生生的诗歌。地球不是一个化石的地球,而是一个活生生的地球。和它一比较,一切动植物的生命都不过是寄生在这个伟大的中心生命上。”海德格尔有句名言:诗意地栖息于地球。转变价值观,一是要加强生态道德建设。生态道德直接影响着人们保护自然、尊重自然的自觉性、自律性与责任感。树立全民生态道德意识,就是要求人们从维护人类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把生态道德转化为自己的道德良心,把保护自然环境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自觉规范自身对待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不仅使自己的行为对生态环境无害,而且还要通过努力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优化。二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彻底摒弃“漠视自然客体、过分强调人类价值主体地位”的“人类中心主义”,建立“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伦理规范;三是要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开展绿色生态和环保教育,提高人们的思想意识水平,培育、倡导和普及尊重、关心和爱护生态环境的新的环境观和资源观以及持续的公平观、生产观和消费观,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和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四是要进一步建立公众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参与机制和监督机制,要定期向社会公布环境质量和环境污染信息,提供绿色消费指南,为公众和民间团体提供参与监督和消费的信息渠道及反馈机制,从而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在全社会形成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编制科学规划,指导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科学而严肃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性、战略性、持续性进程,必须以科学规划为指导。一是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二是要严格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重点开发区、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功能定位及配套政策,优化区域功能配置和定位,区域差异化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编制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从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性、长期性、战略性、系统性的特点和要求出发,研究编制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以规划指导生态文明建设。三是生态文明建设规划,须科学分析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条件、优势和劣势、前景和风险,科学确认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和目标、路径和模式,科学界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科学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和重点措施。

(三)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我国经济发展基本上沿用了传统工业文明的方式,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30多年间,西方工业化初期出现的环境污染、生态退化以及种种社会、民生问题便集中显现出来。因此,必须坚决抑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增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构建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增长方式。要大力发展低耗能、低排放的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和数量扩张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和优化升级带动转变。坚决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把好行业准入关,提高冶金、建材、石化、造纸、印染、制革、电镀、化工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投资准入门槛,严格控制新增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建立能够科学反映地方政府针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调整力度的测评指标,并将其纳入区域经济综合测评体系,从而彻底扭转 “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的状况,以最小的资源成本和生态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从而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强化体制、机制和法制的创新

新制度学派经济学家认为:“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实践证明,一个国家经济的增长、生态的平衡、社会的发展,其本质就是制度的合理性和创造力。因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一定是在国家制度及其体制框架内得以进行和完成的。有什么样的制度与体制,就会有什么样的物资生产和人口生产,进而也将形成一定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果。因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就必须加强制度创新,构建生态文明的绿色制度框架和绿色法律体系。一是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加强资源、环境、生态、农业、林业等与生态文明建设高度相关的部门之间的协调,协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决而有效地推进资源环境生态统一管理,条件成熟时可以推进资源环境大部制管理。进一步明确中央与地方的生态文明建设职责,重点提高各级地方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加快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制度体系,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资源制度、绿色产权制度、绿色市场制度、绿色产业制度、绿色技术制度、绿色产品设计制度以及绿色财政制度、绿色金融制度、绿色税收制度、绿色投融资制度等。三是大力推进机制创新。改变唯GDP的观念,增加生态文明在考核评价中的权重,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四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制创新。加快资源、环境、生态法律法规的修改进程,重点加大土地管理法(重点是明确耕地保护责权利)、水法(重点是明确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法律依据)等相关法律的修改和完善。积极推进自然资源综合立法进程。要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执法检查的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维护法律的尊严。要调动人民群众主动自觉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积极性,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引导人们运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来维护自身的生态环境权益,从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推进,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

猜你喜欢
总体布局文明绿色
绿色低碳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城市新区综合管廊总体布局研究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