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重庆市忠县县委书记 刘贵忠
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明显提高城镇化质量。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和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大会也指出,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努力提高重庆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近几年来,忠县始终坚持以“重庆品位小城”为总目标,以永恒规划、永恒建设、管好未来为导向,以坚守安全、质量、环保、廉政、信访稳定“五条底线”为准则,以“五城同创”为具体抓手,突出地域特色,彰显城市品位,以人为本打造宜居之城、品位之城、和谐之城,加快建设“洁净忠州、品位小城”。忠县先后被确定为中国安居宜居价值城市示范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全国投资成本最低十佳城市、浙商最佳投资城市,被表彰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见义勇为城市奖”、全市开放型经济先进县,成功创建市级文明县城、卫生城市、森林城市和山水园林城市。
忠县依托处在重庆承接“一圈”传递“两翼”的独特区位,结合山城、江城、橘城、文化名城等宝贵资源,高水平、大手笔、战略性规划城镇建设。2012年,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6.34%。
一是定位“重庆品位小城”。忠县的实际是不可能建设大城市。因此,忠县按照重庆市城乡发展规划,在全市大局中找准位置,突出特色,合理定位,不贪大求洋,但求宜居,有品位、有特色,构建“忠州城市圈—市级中心镇—一般小城镇”城镇体系,打造“洁净忠州、品位小城”。力争到2020年,县城达到38万平方公里、40万人,建成交通便捷、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闲适的宜居之城;干净整洁、简洁安静,讲质量、上档次、有水平,典雅精致、协调大方、规范有序,时时处处、里里外外有品位的品位之城;自尊自信、理性平和、谦让包容、健康向上,讲科学、讲民主、讲文明、讲法制的和谐之城。
二是打造忠州城市圈。结合县城地理条件,实施组团发展,加快产业提档升级,发挥县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功能作用,打造以县城为中心的忠州城市圈。在县城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积极开展20.4平方公里城区和州屏组团、水坪新区、西山片区等详细规划的编制,逐步完善停车场、环卫设施、旧城改造、市政建设等各类专项规划,力求规划做到全面、具体、细致。因地制宜壮大忠州城市圈内现有小城镇,形成以环形交通线为纽带、功能小城镇为节点、特色产业带为支撑的城镇群。力争到2016年,县城面积拓展到26平方公里,人口达28万人以上。
三是培育梯级城镇群。着眼推进城乡一体化,充分发挥城区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方面的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形成城镇既有明确定位、比较优势,又联系紧密、功能互补的梯级城镇集群。合理定位城镇功能,在拔山、乌杨、汝溪、石宝、新立等5个中心镇全面推进“五个一”工程,提速实现“六个有”目标,打造具有巴渝特色的现代化小城镇。加快完善其它一般场镇道路、供水、排污、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逐步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发展格局。
四是创新规划体制机制。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力争做到长远规划、极致规划、科学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上,既考虑未来五至十年城镇的人口增长、城镇面积拓展和公共服务需求,又充分考虑城镇化最终目标;既避免设计不足带来的以后拆迁重建,又避免过度设计带来的资源浪费。对重要规划采取先由分管领导、项目负责人和规划设计师认真研究,然后交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召集有关方面多次进行过程讨论,最后提交规建管会议和规委会审定,并且充分听取专家意见和尊重群众意愿,确保城市规划的质量和效益。坚持“全员规划”理念,每年通过参加高等院校规划培训、邀请教授专家讲授规划知识、组织出国规划培训等方式,对全县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和主要部门干部进行集中培训,使各级领导干部都成为规划建设的行家里手。
按照 “城市建设到哪里,基础设施就配套到哪里”的理念,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活络城市“血脉”,打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一是加快建设“五张网络”。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先行。忠县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着力点,打造坚强的路、水、电、气和信息网络。围绕打造库区交通枢纽,加快出境公路、县城与乡镇、乡镇之间连接道的改造、硬(油)化,规划建设沿江高速南北线、梁忠高速、忠县长江二桥,构建城市外环高速大通道,实现“1小时忠县和周边区县、2小时重庆、6小时周边省会城市、30分钟重点港口、乡镇15分钟上高速”目标。加强城市能源保障,扩大城市供水、供电、供气覆盖范围。加快通讯网络建设,推进光纤入户、宽带进农户,实现固话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所有村社、企业和旅游景点,加快提高城市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二是配套完善公益设施。以增强城市服务功能体系支撑为侧重点,加快完善城市教育、医疗、文体、商贸等必备功能要件。加快移民新城大道、忠州博物馆、翠屏山登山步道等项目建设,建成香山公园、忠州公园、半城滨江公园、西山公园等城市公园,启动甘井湖、东溪湖公园建设。配套完善城区医院、学校、农贸市场、车站、停车场、公厕等设施,推进福利中心、休闲中心、医疗中心、广播文化中心等建设。积极推进大商圈建设,规划建设20万平方米的城市商业综合体,打造商业集中区。实施城区主干道管线下地工程,完善城区三级污水管网和环卫设施,不断提高城市污水、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
三是提高居民居住品质。学习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建筑理念,注重合理造价、合理工期、不非法转包,讲求品质、追求功能完善,在建设施工、设备材料等方方面面都要求高质量,打造百年都不落后的城市建筑。建筑风格上注重细节,讲求建设品质、追求功能完善,不建异型建筑,建筑立面颜色不超过3种颜色,切实做到简洁、精致、大方。立足打造城市精品小区,推行小区式房地产开发模式,规划并建设布局好、功能全、质量高、环境优的高品质住宅。实施示范工程建设,打造石宝寨等28个示范工程,为全县工程建设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着力提高人行道、路灯等市政设施的建设质量,尤其注重电梯、地下管网等涉及群众日常生活的设施建设品质,确保群众生活正常有序。完善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体系,制定全县物业管理规章制度,推进物业管理规划化建设。严控城区机动车、娱乐场所和建筑工地噪声污染,推进宁静小区创建,让市民生活环境更加安静。
洁净是品位的基础和前提。按照“干净整洁、简洁安静”的基本要求,打造富有特色的城市风貌。
一是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围绕 “整洁化、秩序化、规范化”的总体目标,持续开展以卫生大扫除、店容店貌美化靓化、城乡农贸市场及周边环境整治、秋季灭鼠、市容环境卫生“三乱”集中整治和城区厕所管理提档升级等环境卫生综合整治 “六大行动”,扎实开展好以清除卫生死角、维护公益设施、遵守“门前三包”规定和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不乱贴乱画、不乱搭乱挂、不高空抛物为主要内容的“3+5”行动,加大建筑工地、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城市出入口等重点区域环境卫生监督管理,切实提高市容环境整治水平。
二是抓好街道综合整治美化城市。结合城市风貌改造,全面完成县城次干道、小街巷和乡镇主街道综合整治。从楼梯整修、阳台规范、街区绿化、夜景亮化、城市天际线等细节着手,努力打造“一街一景、一楼一景”的城市风貌。投资1.4亿元,实施城区道路主次干道“白改黑”,铺筑橡胶沥青44万平方米;改造路沿石71公里,铺设人行道渗水砖30万平方米;启动以人行天桥、地下通道、停车场建设等为主的治堵工程,切实缓解城区交通压力。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按照规划、管理、设计、标志“四统一”原则,盘活县城污水处理厂至“皇华三千里”之间的空置小门面,打造县城特色夜市带。
三是建设“森林工程”绿化城市。围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抓好环城山体、县城出口、城区道路、单位庭院的绿化美化,建设“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楼在园中”的秀美城镇。抓好城市重要节点和城市公园、街道、屋顶绿化,提高城市绿地率。坚持因地制宜、精益求精,扩充绿化品种,增加绿化层次,提升城市绿化品质和档次。在城区主干道和重要节点种植各类树木200多万株,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8.8%、绿地率35.0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9.28平方米。
四是实施“灯饰工程”亮化城市。进一步提高路灯、广场灯等灯饰设施的建设质量,并统一其样式。大力推进景观灯饰、街道照明节能工作,集中规范化打造县城特色夜景带。以中博大道、忠州大道等街道为轴线,以忠州广场、东坡梯道、长江大桥北桥头广场等城市景观广场为节点,以城市标志性建筑、滨江路段、城市桥梁为重点,构建出以居家照明为背景,以繁华地段灯饰群为亮点,以干道华灯为主线,以桥索灯光为纽带,以制高点闪光灯为点缀的城市立体夜间景观,形成独具魅力的忠州夜色。
积极培育城市精神,提高市民素质,大力塑造城市之“魂”,增强市民归属感和自豪感,提升城市吸引力和向心力。
一是打造城市名片。城市名片是反映城市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忠县在城市建设中注重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升级改造白公祠、石宝寨景区,加快建设忠州博物馆、游泳馆、影剧院等一批体现忠县文化精神的标志性建筑。在城市各大干道统一栽种承载传统历史文化的景观林,形成具有忠县特色的林荫大道。在沿江、沿高速路视野范围内,高标准栽种柑橘树,打造中国柑橘城。在沿江地区、繁华地段、干道、桥索、高大建筑物等重要位置和地段,安装标志性雕塑和灯饰,打造品位高雅的城市名片。
二是弘扬忠县精神。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培育和弘扬“忠勇、诚信、求实、创新”的忠县精神,继承和发扬“忠勇、忠义、忠信、忠孝、忠诚”的忠文化精神,激励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积极推进政治政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不断提高公民素质,引导市民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积极建设一批体现城市文化精神的标志性历史街区、公共建筑、文化长廊,把忠县人文精神与城市建设有效结合在一起,进一步体现忠县人文特色和城市品位。
三是丰富文明活动。以创建国家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为载体,集中开展关爱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文明交通劝导、文明停车劝导、文明排队劝导),关爱自然志愿服务活动 (乱扔乱吐和高空抛物行为劝导、乱贴乱画行为劝导、损害公共财物行为劝导),关爱他人志愿服务活动(敬老爱幼、便民利民服务,设置“爱心雨伞”、配发“环保袋”)等文明行动,进一步规范市民行为。大力开展以基层组织建设、文明礼仪普及、法制宣传教育和整治“一违两非”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管理综合行动”,强化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全面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积极包装中国柑橘文化旅游节、孝德工程、十佳文明市民、十大孝星评选等品牌活动,强化人文精神、典型人物、典型事迹的对外宣传,不断提升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
优美的环境、良好的秩序是城市文明的标志。忠县着眼未来,创新管理模式,健全长效机制,实现了城市管理科学化。
一是强化综合执法。横向整合部门执法力量,抓好“违法建设、非法转包、非法营运”和“建筑工地、拆迁环境打造、停车秩序整顿”等专项工作,加大对擅自开挖道路、野蛮施工等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纵向整合县乡、社区城市管理力量,使城市管理工作向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农村延伸。推行城市管理执法标准化、程序化模式,做到文明执法、依法行政。多向整合宣传教育力量,开展城市管理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政府牵头负责、单位协调配合、市民人人参与的城市管理氛围。
二是加强现代技术运用。积极培养人才,提高全县城市管理知识化、专业化人才的比例。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采用一批科技含量高、机械化程度高的环卫作业设备,提高科技水平和作业效率。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建设,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推进管理网格覆盖市容环境、公用设施、园林绿化,明确网格单元责任,做到时间上快速响应、空间上精确定位,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实时化。
三是健全长效机制。按照“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大城管”格局。落实“定人、定段、定责、定奖惩”的四定网格化管理,明确县、镇(乡)、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职责,形成分工科学、责权明确、务实高效、运行有序的城市管理新体制。建立健全设施设备配置及维护保养机制,对街立面、人行道等设施设备进行配套完善、定期维护、适时更换,保持市容整洁亮丽。实行城市管理每月考评通报制度,健全发现即处、会议协调、数字管理、考评奖惩等机制,实现长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