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君虹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社科公共部,福建 泉州 362000)
高职院校主要以培养为社会经济生活所需要的专业技术性人才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与其相比,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度则相对薄弱,该项教育也普遍陷入统一化、程式化、标准化的教育模式。从思政教师、辅导员到班主任都主要根据学校的相关要求、不同阶段的工作重心对学生开展内容相同或相近的思想政治教育。然而,因不同的专业性质,学生会显现出不同的专业特殊性,统一性的思政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对现今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需求。高职院校的外语专业学生不仅具备了高职院校和90后学生的普遍特性,也承受着该专业所隐含的局限与压力,受专业性质的影响较大。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明确教育的重心,把握专业特殊性,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则是工作的难点,也是在对外语专业学生思政教育方面能够取得成效的突破口。
90后学生现已成为新时期高校的主要群体,是祖国未来建设的生力军,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和进步的原动力。然而,“个人中心主义”、“团体意识淡薄”、“依赖性强”、“不能吃苦”等都成为90后的代名词。高职院校的学生创新性较低、独立性差,部分学生没有强烈的进取心与求知欲,有心理障碍学生的比例也逐年攀升,社会与家长对90后学生的高期望值与他们呈现的较为低迷的精神风貌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一矛盾的深化,也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外语专业学生同样是90后学生的一员,90后学生的特质在他们身上一一体现。如何帮助90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观、恋爱观、人际观、消费观、就业观,也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对外语专业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正确引导,加强90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任重道远。
外语专业学生必须达到能够灵活地运用外语阅读外文刊物、进行基本的口语交流和文字交流,以及中外文互译的主要学习目标。因为外语专业的特殊性,外语专业的学生也担负着传播中国文化、展现中国魅力、引进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搭建中国与外国沟通和交流的桥梁的使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相对于其他的专业,外语专业更具敏感性,要求学生具备更高的责任心与爱国情操。为了提升外语专业学生的全面素质,加深对学生的思想考察、强化中外交流的纽带,加强对外语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
根据近几年的高职院校招生情况看,学生在报考专业时,传统的建筑业、经济会计类依旧是大热门,一些实践操作类型的机电类、纺织类也在慢慢升温,而一些文科类的专业在高职院校则逐渐进入瓶颈期,学生生源数有下降的趋势。在此大环境的影响下,外语专业班级的状况经常处于不稳定状态,班级成员的流动和学习状态造成了学生一定程度的心理波动。首先是班级成员的流失。高职院校出现班级成员退学、休学的比例本来就较大,外语专业更是如此,原本就是采取小班授课的班级,班级人数原本就较少,上学期间部分学生因为已经找到工作、结婚、不喜欢读这个专业、出国等等理由申请退休学的不在少数。而近两年高职院校转专业条件逐年放宽,使该情况雪上加霜,学生的流失更为严重,一些学生在就读一个学期后向学校提出转专业的申请,转专业的学生主要倾向于转往会计、土建、物流等专业就学,而转进外语专业的学生则屈指可数。其次是班级学生的学习状态不稳定。因一部分学生在高考时是专业调剂而来就读外语专业,其外语基础较差,上课时无法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学习积极性较差,此种不良的学习状态对整个班级的班风学风都起到了消极作用。
高职院校外语专业的发展当前处于瓶颈期,只有寻求突破口,探寻新思路,才能改善整个专业的发展状态,从而强化外语专业学生的班级稳定性,增强班级凝聚力,增强广大社会和本专业学生对外语专业的信心。
随着地球村理念的推广,中国与世界的接轨,中外的文化交流、政治洽谈、贸易往来已日趋频繁,此间无可避免地伴随着外语的广泛推广与普及,如很多的中国小朋友在幼儿园时就进入了双语学校,大学中的英语考级热依旧不断升温,更不用说海归、海待的大量涌现。外语专业学生与非专业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差距正逐渐缩小,[1]外语的专业优势性逐渐被弱化。而高职院校的外语专业学生学制较短,学习深度不够,若单论一门外语无法与本科院校竞争。在外语的基础上与外贸业务、旅游、翻译等相挂钩形成外贸英语、旅游英语、应用英语等专业一直是高职院校的主要竞争力。但近几年因为人民币的升值,外贸环境不乐观,而旅游英语、应用英语受区域的影响大,发展空间受限,导致外语专业学生在就业上面临空前的压力。作为一门语言类、工具类的专业,其专业优势已没有那么凸显,这必然使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感到迷茫,对行业的发展空间也信心不足。
当今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通过广播、报刊、电视、网络等种种媒介,所有资源与信息都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共享。网络信息尤其开放,大量的资源充斥着社会,呈现在大学生面前的信息资源,往往未经过滤,也无从筛选。外语专业的学生,相对其他专业的学生可以大量接触到外文的广播、报刊和网络视频等等。每个国家的影音材料,都会不同程度地为本国的政治服务,站在本国的政治立场宣传本国的优越性。面对外国文化或各式言论的冲击,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较为薄弱,自主判断力不强,如果无法对众多的信息进行筛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部分学生就会产生对目标学习语国家的向往,性格和思维方式也会发生转变,甚至扭曲了自己的价值观。更有部分学生个性突出,对本国的现状强烈不满,集体感、爱国心淡薄。
相对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外语专业学生的性别比例失衡现象更加严重,男女生的人数基本在1:10的比例上上下波动。由于外语一般采取小班教学,一个20~40人的班级中男生数基本是2~5个,有的甚至被称为“尼姑班”,男生数为0。性别比例的严重失衡,引发了学生一系列的问题,其中包括学生的安全问题、心理问题、团体发展问题等。其中心理问题最为严重,心理问题爆发的学生比例在各个专业中排在前列。外语专业学生主要呈现出的心理问题包括: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家庭关系问题等。而女生往往心理承受力较差,思想比较细腻、复杂,有时易走向极端。在团体发展方面,从普遍而言,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社会交际能力与本科院校的学生还是存在差距的。本科院校的外语专业学生虽然同样面临性别比例的失衡,但是由于学生的自主性较强、活跃性高,性别比例的不均问题明显被弱化了。而在高职院校,情况则有很大的不同,一个班级中女生居多,缺乏男生来调动班级气氛,若没有较强组织能力的班干部,班级活动就很难开展。如果班级整体的组织性差、凝聚力低,就不利于班级文化的建设和班级成员的成长。对于整个院系而言,外语专业的学生比较自我、向心力不强,第二课堂活动或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的参与度较低,甚至很多活动必须下死命令要求参加,否则报名人数寥寥无几。在高职院校的环境中,学生性别比例的失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外语专业的学生处在外国文化高度冲击的环境中,因认知到不同的国家环境、不同的价值观取向,所以面临的诱惑也更多。同时严重的班级性别比例失衡和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外语专业的学生带来了更多无形的压力。针对外语专业学生的这些特殊性,在新时期必须明确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心,方能因材施教,起到良好的教学成果,培养出适合新世纪发展的有用人才。
新时期各国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往来愈加频繁,地球村的理念也深植人心,人才的流动性更强。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培养有道德、有爱国心的人才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竞争力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针对外语专业学生要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以爱国之心立足根本。通过提升学校思政课程的课堂有效性,辅以参观纪念馆、科技馆、历史古迹等多种方式树立起民族自豪感。对于专业任课教师,要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在选用外国影音文字材料时要做到认真筛选,并进行客观地分析;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贯穿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客观分析我国和外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形成比较探析,将我国的优势所在和外国的先进经验相融合,避免强植入式、口号式、表层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知我中华、爱我中华、强我中华。[2]
外语专业与普通专业相比,学生受多元文化的影响较深,对目标学习语的国家带有向往与憧憬的倾向,同时他们相比其他专业的学生也有更多的中外交流机会,如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每年大大小小的国际会议与赛事、博览会,外宾的旅游接待等等,都能看到外语专业学生志愿服务的身影。作为交流的桥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明确学生在中外交流中扮演的角色,面对外国文化,要用理性的眼光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外语专业学生要明确自身的立场,在介绍我国的事务、文化时,翻译要力求精准,如实地向外宾介绍;在面对不实的辱没我国的言论时要大胆澄清;在跨文化交际中,必须用平等的心态进行沟通,无需过分地谦逊与礼让;对于无礼的要求要明确拒绝,具有一定的自我防范意识,在维护本国利益的基础上,达到双方的互惠互利。
高职院校学生这个群体,在思想和心智上普遍还不成熟。而外语专业学生,带有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的特殊性,女生本来就处于弱势地位,在女生比例相当高的群体中,女生发生意外的比率较其他专业要高,同时也极有可能成为犯罪分子下手的目标。在大学期间,屡屡发生学生遭遇车祸、运动受伤、失窃、被骗、突发性生病、性骚扰等甚至更为严重的事故。无疑,在对外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注意提升学生的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求救意识、急救意识、心理承受力和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意识等等。可以通过思政课、班会、系刊、广播、板报、安全演练、情景模拟等方式,在校内宣传上做好功课,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重视,努力把学生的受外界伤害率降到最低。
思政教育的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集体观。如今,心理有疾病的学生比重不断攀升,10%的学生在心理上多少有一些盲区。女生居多的外语专业,学生因为感情受挫、一蹶不振的;因为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引发争执的;因为家庭影响,有性格障碍的学生也为数不小。对外语专业学生的心理辅导和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强、自律的优良品格。[3]现今,学生一进校,基本都要进行一定的心理普查,但学校的心理普查数据准确率较低、参考价值不高,往往都是在学生心理问题凸显后,学校和老师才了解情况,进行追踪。各学校配备的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教师比重严重不足,在一线工作的辅导员,受过专业心理咨询培训的比重也很少。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对辅导员、班主任进行相关的心理知识培训;以宿舍、班级、年级、院系为单位选派心理信息员,建立多级跟踪反馈制度;在学校多举办与心理健康相关的讲座、心理话剧比赛、心理知识宣传等活动;强化校园心理信息站的建设等。只有通过多种渠道,多方努力,才能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起到积极的作用。
伴随高校的扩招,人才市场日趋饱和,高职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便是就业。外语专业学生的优势性逐渐减低,就业压力大使学生对自身的前途感到迷茫。对外语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包括了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在课程安排中设置职业生涯规划或就业指导的必修课,同时开设创业教育、求职法规、礼仪等校选课,可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必须对本专业进行深入分析,比较该行业与其他行业的就业环境,让有转专业意向的学生对自身的选择有一个清晰的考量。在就业指导课中,必须针对外语专业的特殊性,具体分析本专业的就业形势、职业要求、职业发展空间等相关问题,尤其要明确企事业单位的招聘要求。让学生在学习期间明确今后的目标、发现自身的不足,不断武装自己。同时也可鼓励学生进行第二专业的辅修、毕业后的深造等等,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理念。
外语专业女生居多,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较差,较难组织和开展活动。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对其思想上进行一定的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并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在第二课堂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中,必须做好前期的组织策划和宣传工作,将其与专业挂钩,开展外语角、演讲大赛、外文电影展播、英语辩论赛等一系列活动,并给学生提供一些大赛或大型贸易交易会的翻译志愿者岗位。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业务水平,提升其综合素质。[4]同时促进外语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的交流,促进学生与社会的交流,开拓学生的视野。在第二课堂活动中,除了与专业挂钩外,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可以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素质拓展训练、团体游戏,强化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其组织能力,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责任重、要求高、任务多的工作,对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有深远的意义。在大众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教育者必须根据外语专业学生的特殊性,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多个重心,因材施教,并积极探索适合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才能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取得成效,培养出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促进中外关系和谐发展的优秀外语专业人才。
[1] 曲亮,张小川.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探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
[2] 汤程荣.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工作[J].知识经济,2010,(6):177.
[3] 王乔.论当代高校心理辅导的发展[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0,12.
[4] 张钊,段成.对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探索——以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