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霞 黄 亮 黄 莹
(海军工程大学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33)
在传统语言学中,结构成分在句子中的线性排列通常被认为是句法研究领域的一个话题。语序作为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一直是句法学家们关注的焦点,因而得到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转换生成语法对如何生成和描写合乎句法规范的句子作出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然而句子的语用意义及语用制约因素等都被排除在研究范围之外。在此理论框架下,宾语主题性前置只是其转换规则“移位a”(move a)的合法性体现。然而,宾语主题性前置作为一种标记性句法结构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适应范围,较之相应的常式句有着更强的语用理据。本文旨在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宾语主题性前置的结构特点、语篇适应条件及其交际功能。
英语在其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相对固定的SVO型的句子结构。主语在前,宾语在后,这是现代英语句法的重要特征(章振邦1997)。从功能主义理论来看,位于句首的主语是传递信息的出发点,表示已知信息,通常相当于句子的话题或主题。一般而言,大多数陈述句的主题结构为“主题+述题”,因而与句子的成分结构是一致的。如果把在正常词序中较晚出现的成分 (如宾语)移至句首,使之占据主题的位置,叫做主题性前置(Thematic Fronting)。宾语主题性前置主要有主题化(Topicalization)和左位错(Left-dislocation)两种形式。例如:
(1)Books,he had treasured from the earliest period of his life.(主题化)
(2)That man I thought you told me,you were never going to see him again.(左位错)
上述这两个句子表达了与其相对应的常式句(即正常词序下的句子)相同的命题内容,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作宾语的名词短语被移位至句首位置,从而成为句子的标记性主位。这样,带主题性前置成分的句子就有两个信息中心:被主题化的前置成分自成一个语调组,带有调核,表示主要信息;而句子的其余部分构成另一语调组,也带有调核,表示次要信息。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在主题化结构中,这个前置的名词短语与句中的一个空位或语迹(gap/trace)有共指关系,即句中相当于述元位置(宾语)的空位或语迹可由该名词短语填充。从句法角度来看,这个前置成分是其后的分句结构中的一部分,应遵从长距离依赖(long-distance dependencies)的句法制约。而在左位错结构中,这个名词短语与句中处于述元(宾语)位置的一个代词有共指关系,因此,该名词短语不参与余下分句的述谓-述元结构,其句法功能相当于作呼语的名词短语。
如前所述,Chomsky语言理论一个很大的局限性就在于它把语言的意义排除在语言研究之外,因此,只能从一个侧面(句法结构)去描绘、解释语言,却无法解释复杂的语言现象(何兆熊 2000)。而语言是人们用以交际的工具,语义对于语言交际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是人们得以交换信息、互相理解的中心所在,没有语义,也就没有交际。对语言意义的研究离不开语境,这是因为,首先,意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和一定的的语境紧密相连的,离开了使用语言的时间、地点、场合、使用语言的人、以及使用语言的目的等语境因素,便不能确定语言的具体意义;其次,任何语句都要用于一定的语境或交际情景,离开了语境或交际情景,语句就失去了交际价值。而且,语言研究(包括句法研究的)的目的是为了指导语言实践,只有把语言置于一定的语境之中,才能更好地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可以说,语境对语言的制约功能是绝对的、普遍的。
语境包括语言语境和言语语境 (刘兰英 1995),前者指交际时某个语言单位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上下文,后者指交际双方的背景知识、情景知识及相互知识等。基于语料库的研究表明,宾语主题性前置只有在一定的语境或语篇条件下才是合体的(Prince 1978:54;Birner and Ward 1998)。这些条件包括主题化名词短语的所指隶属于语篇实体的一个凸显集(salient set)-部分有序集(partially-ordered set,简称poset),即该名词短语所指与前述语篇中某一成分所指构成隶属关系(IS-A-MEMBER-OF),部分关系(IS-A-PART-OF),类属关系(IS-A-SUBTYPE-OF),属性关系(IS-AN-ATTRIBUTE-OF),相等关系(IS-EQUAL-TO)等,或某一命题内容在语篇模式中是显性的,即为听者所已知的信息。 Birner和Ward(1998)指出,主题化结构的两个语篇条件是:
1)主题化名词短语的所指是语篇模式中某个部分有序集中的一个成分;
2)主句通过用一个变元(variable)替代被强调的成分而表达了一个开放命题(open proposition),这个开放命题对听者而言是显性的。例如:
(3)When mother was pregnant he said, “Nobody will believe it,but I hope it’s a girl,because a girl you can spoil.”
其中,Poset P={BOYS,GIRLS};Open Proposition=YOU CAN DO X WITH y,y∈P,X=SPOIL。
而对左位错结构来说,则只需满足第一个条件即可,即位移至句首的名词短语与语篇模式中先出现的某个或某些成分所指构成部分有序集关系。例如:
(4)I can see obvious disabilities in some individuals,others you can't see a thing wrong with them.
其中,Poset P={INDIVIDUALS EXAMINED};OTHERS∈P下面这个例子则较好地说明了两者的区别:
(5)She had an idea for a project.She’s going to use three groups of mice.One,she’d feed them mouse chow,just the regular stuff they make for mice.Another,she’d feed them veggies.And the third,she’d feed junk food.
例(5)包含了两个左位错结构和一个主题化结构。其中,第三分句中的“one”和第四分句中的“another”都是左位移的名词短语,与第二分句中的成分所指“three groups of mice”构成显著的部分有序集关系,且分别与各自分句中的一个述元“them”有共指关系,因而这两个左位错结构是符合语境条件因而也是得体的。第五分句中的“the third”也是部分有序集{THREE GROUPS OF MICE}中的一个成分,此外,两个左位错结构所包含的断言(assertion)也为随后的主题化结构创造了语境,即正确使用主题化结构所需要的开放命题“There exists a group such that she will feed that group something”。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这些条件是宾语主题性前置在语篇中得体使用的必要但并非充分条件。也就是说,如果这些语篇条件未被满足,将宾语前置作为语篇话题通常是不得体的。即使这些语篇条件存在,说话人可以选择也可以不选择标记性的表达方式,这取决于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及标记性表达形式的交际功能。
我们知道,说话人/作者在利用语言符号交流信息时,总会选择最有效的方式来编码信息,从而达到预期的交际意图和交际目的。如前所述,语言使用者可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各种纷繁复杂的意义,但是对语言形式的不同选择必然会引起意义上的变化。“句子中的任何改变,是词序、词汇也好、是语调、语法结构也好,将必然会改变句义,尽管有时是细微的变化”(王寅2001)。比如,为了突出句子中某一成分所表征的信息在语篇信息模式中的地位,说话人/作者可以选择与常规的表达方式不同的句子形式,从而赋予句子以额外的语用意义(除了命题意义)。这就是制约词序变化,选择标记性结构的一条重要原则——“凸显原则”。同理,对标记性结构的选择即标志着某一成分信息在语篇模式中的重要性和凸显性。标记性句法结构的这一语篇功能主要是通过改变正常的词序,将在正常词序中较晚出现的成分移至句首,使之占据主题的位置而得到强调,或使需要强调的成分成为信息焦点而在听话人或读者心目中获得更多的心理重要性而实现的。主题化和左位错结构作为两种典型的标记性句法结构形式,就是通过改变正常的句子语序,将作宾语的名词短语移至句首位置,使之在语篇模式中凸显出来,成为信息焦点,从而更有效地表达说话人的交际意图。
宾语主题性前置的一个重要的语篇功能是句际衔接功能。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具有交际功能的语篇都必须是语言衔接,逻辑连贯的有机整体。衔接和连贯是语篇的基本特征。Petofi把衔接分为两种,一种是篇章衔接,指篇章结构和同一语义场的词汇再现等;另一种是组合衔接如互指、主位化等(刘辰诞1999)。宾语主题性前置的句际衔接功能主要是通过在句中创造两个凸显位置而实现的。根据尾焦原则,一般常式句的重要位置是包含信息焦点的句子末端。在主题化和左位错结构中,置于句首的名词短语因占据了一个不属于自己的位置而显得突出,成为了句子的标记性主位。这个标记性主位是对前述语境中的已知信息的“主位回应”,具有与前述语境直接关联的功能。标记性主位的这一语篇功能是由它的语义特征所决定的。如前所述,主题化和左位错结构的语篇适应条件是前置的名词短语必须与前述语篇中的某一成分所指构成部分有序集关系。因此,该名词短语与前述语境可通过词汇同现、互指或主位化等表现方式衔接起来。例如《大学英语》第三册第四单元“Lady Hermits Who Are Down But Not Ou”(李荫华 1997)中有一段:
(6)Shopping-bag ladies do not drink.They do not huddle together for warmth and companionship like bums....Urban hermits,one sociologist has called them.They will spend their days and nights in the same neighbourhood for months on end,then disappear as inexplicably as they came.
这一段描写了都市女隐士的个性特征和生活习性,全段的话题无疑是围绕着这些都市女隐士而展开。这一点可以从该段的主位结构看出来。全段所有的句子(除最后一句以外)都是以shopping-bag ladies和其对应的代词they为主位而展开陈述的。因此,为了保持主位一致,使主题项shopping-bag ladies被固定于读者的意识前景中,作者成功地使用了一个主题化结构 “Urban hermits,one sociologist has called them”(urban hermits与前述语篇中的lady hermits构成部分有序集关系),从而达到了既突出主题又保持语篇连贯的一箭双雕的作用。
语言是人们在交际中用以表达意义的工具,句法成分的组织安排与各种语用制约因素之间有着明显的相互作用。因而,用语用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句法问题,研究句式变化(包括语序变化)的认知语用理据,语境对特定句式在实际运用中的影响、选择和制约作用,特定句式的语用功能等,可以从一个新的视角阐释传统句法学所不能解释的语言现象,从而更好地揭示语言运用的本质和规律。可以说,在语言学研究不断深入和发展的今天,从语用学的角度研究句法,已成为一种必然和必须。
Birner,B.and Ward,G.(1998).Information Status and Noncanonical Word Order in English[M].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rince,Ellen(1978).A Comparison of Wh-clefts and It-clefts in Discourse[J].Language(4).
何兆熊(2000).新编语用学概要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李荫华(1997).《大学英语》精读第三册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刘辰诞(1999).教学篇章语言学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刘兰英(1995).论语境对词语的制约 [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5)。
王寅(2001).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章振邦(997).新编英语语法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