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芳
(大连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34)
近年来,大连市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加快发展会展业,各种国内国际展会蓬勃发展。据2010大连市会展业发展状况年度报告统计,“全年大连市共举办展会100个,共有25908家企业参展,其中境外参展企业1984家;到会参展商95549人次,其中境外参展商7406人次”。
在各项国际性展会中,翻译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会展英语翻译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会展城市的形象。本课题就大连会展英语翻译中常见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建议,旨在进一步提升大连会展英语翻译水平,更好地促进大连会展业发展。
1.会展名称中地名的位置
在国内会展名称翻译过程中,译者往往追求与中文名称表面上的对应,这样就造成多重地名问题。国内会展的中文名称往往包含多个地名,第一个是国家(中国),第二个是举办城市(通常还在括号内)。这种名称在英译时,如果按照中文格式原封不动移植,是不符合英文习惯的。以下两个例子是我市展会名称的英文翻译:
中国(大连)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China(Dalian)International Garment&textile Fair
中国·大连国际农业博览会China·Dalian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Fair
在国外会展名称中,一般不会同时出现两个以上地名,如果需要说明会展是在哪里召开的,可在名称之后注上地名。例如:
Canadian Mining and Industrial Expo,Sudbury,Ontario(在安大略省萨德布利市举办的)加拿大采矿工业博览会
International Home Show,Mississauga(在加拿大米西索加市举办的)国际家庭展
通过中外会展名称比较,可以看到二者区别主要在于地名位置上。因此“中国(大连)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可以改译为“China International Garment&textile Fair,Dalian”,“中国·大连国际农业博览会”可以改译为“China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Fair,Dalian”。
2.会展名称中数字的位置
会展名称翻译中所涉及的数字主要表现在年份和活动举办的届或次序的数字。按照国外展会表述方式,会展名称中的年份习惯后置,重点在于突出会议的主题。例如:
KBB London 2011(2011年英国伦敦精品厨卫展览会),
LIGHTFAIR INTERNATIONAL 2012(2012年美国国际照明展)。
因此,2012大连国际食品博览会,原译为:2012 Dalian International Food Exhibition,应改译为International Food Exhibition,Dalian 2012。
此外有固定周期举办的活动往往按照举办顺序依次标示,英译时序数词前应加定冠词,序数词应用非省略形式置于名称之首。当然序数词既可以是数字加后缀的形式,如5th,也可以是词汇形式,如fifth。因此,我市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原译为:China International Software&Information Service Fair 2011应改译为:The Ninth China International Software&Information Service Fair,Dalian.
会展宣传语是对会展总体情况的介绍,宣传语的表述和翻译质量关系到展会推介效果。国外会展宣传语文风简明扼要,不喜欢长篇大论,符合商业运作的理念。例如:
加拿大环球贸易展曾这样宣传:The GLOBE 2008 Trade Fair was a major international marketplace for innovativ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ies,products and services.(2008环球贸易展是创新环保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主要国际交易场所)
相比之下,国内会展宣传语中空洞的口号式词语较多,难以起到宣传的效果。以大连国际食品博览会宣传语为例:食博会每年一届,融“交流合作、品牌展示、招商引资”为一体,以“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为目标,是东北地区已具规模和品牌影响力的行业盛会。英译为:“Food fair once a year,a financial”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brand display,capital attraction”as a whole,to the”internationalization,specialization,market-oriented”as the goal,is the northeastern region has a larger scale and brand inf l uence industry event.”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食品博览会的宣传语语序比较混乱、口号式色彩较强。建议改译为:“Food fair once a year,is an industry event with larger scale and brand inf l uence in the northeastern region”。
以大连市举办的第九届中国软交会参展企业(以下案例均摘自第九届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会刊)的企业宣传文本英译为例:
一是习惯于按照“成立于××年,现有员工××人,××人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模式翻译。广东奥博信息产业有限公司这样宣传该公司:“The company was founded in 1999,……Existing staffof more than 200 people,more than 80%have undergraduate(above)degree,including Ph.D 5,the master eight……”
二是习惯将“经××部门批准成立,注册资金××万元,总资产××万元”一并翻译成英文。济宁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这样宣传:“JiNing High-tech C,.Ltd.was established as a joint-stock limited company upon approval by Shandong Provincial Government of the in 1999,with register funds of 18.29 million yuan and total assets of 43million yuan……”
三是习惯将国内获得的荣誉称号和奖项翻译成英文。广东迪浪科技公司将该公司获得的国内奖项一一翻译成英文作为宣传语:“It obtained innovation fund for technology based firms 1 project,2 items new high-tech products in Guangdong Province,the 1 product of autonomous innovation of Jiangmen city,2 items Awards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Jiangmen city,and 1 Award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Jiangmen city.”
以上三种宣传模式是国内企业宣传自身的惯用表达方式,但是如果简单直接地翻译成英文就有些不妥。企业由谁批准设立、资产规模、员工队伍构成并不是外商主要关注的内容,企业获得的国内奖项如果不熟悉中国国情,也不可能了解奖项内容,更不用说奖项的含金量了。这些外商不甚关心的内容占据了企业宣传大部分版面,有舍本逐末之嫌。
由于国内外体制的不同和政府职能的差异,在展会办展机构上有明显的区别。国外会展组织机构十分简单,一般只有主办机构(organizer)和赞助商(sponsors)两种机构。主办方一般为民间企业或行业协会,很少是政府部门,而赞助商多为知名企业。
相比之下,国内办展机构普遍非常复杂。主办方多为政府部门或代为履行政府职能的协会组织,除此之外还有协办方、承办方,甚至还有成员单位等等,这其中政府部门占很大部分。例如:
“中国国际家具(大连)展览会”主办单位是中国家具协会、大连市政府、大连北展豪迈集团,承办单位是大连家具协会、大连北方国际展览公司,特别协办单位是沈阳家具协会,支持单位是全国各地数十个家具协会。
根据国际会展英语表达习惯,应将承办方译为organizer,因为国内的承办方事实上相当于国外的主办方。主办方不宜译为sponsor,因为国际上sponsor指的是赞助商,不是政府部门,是拿赞助费的企业。可以考虑将主办方译为supporter,这与国外政府通常充当社会守夜人的服务角色相符合。
当前,我国会展业正处在一个日益开放的强劲发展时期。近年来,德国、美国、意大利等国的大型国际展览公司纷纷进入一些展览中心城市,设立分公司和办事处,或与我国的展览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参与我国会展业市场的分工和竞争。国内除了北京、上海、广州之外,还有不少处在第二层次的展览中心城市,大连也处在这个层次。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应当增强紧迫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会展业。会展英语翻译人才对于涉外很强的会展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结合本市会展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大连市各院校英语专业可考虑增设会展英语课程,编制以就业为导向的校本教材。
传统英语单一学科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英语专业学生,很难满足国际会展业发展的需要。这些学生虽然能够使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但在会展组织与策划,会展管理与翻译中就会陷入尴尬之境。据课题组人员调查研究,我市很多高职院校、大中专及高校都开设英语专业、商务英语专业及对外经济与贸易专业,但是在这些专业中开设会展英语课程的学校寥寥无几。以就业为导向并结合本市会展业的发展情况,学校可以考虑结合商务英语专业开设会展英语课程,加大会展英语人才的培养。
目前的会展英语教学处于探索和发展之中,教材体系不够完善,数目很少,而且缺乏系统科学性。一门会展英语课应该具备科学性、先进性、内容创新性和知识技能导向性,这些要求与课程内容直接相关。我市各院校可以根据本校实际条件、学生实际水平、我市会展业的需要和教学实践经验进行综合分析,加强英语专业与会展业的融合,着手开发编制以就业为导向的校本教材。
2.我市各院校英语教师在英语翻译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提高学生文化差异的敏感度。
在英语翻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的去发现、寻找并总结跨文化差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两种不同文化理解。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意识到翻译是一种以文化为基础的交际活动,重点突出跨文化差异,提高对文化差异敏感度的感知,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这样学生就会积极的去学习与目的语相关的语言与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中英文化素养,从而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点,对我市会展英语翻译工作的有效进行是非常重要的。
我市各大院校可以采取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技能实现良好的对接,另一方面也便于办学单位掌握最新的人才需求信息,增加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职业技术学院在职业教育方面积累了多年的经验,可以从职教学院入手开展校企合作试点,促成学校与展览公司在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就业导向等方面实现对接,使得校企合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据了解,在校企联合方面一些城市已经采取了实际行动。以沈阳市为例,该市为了加强会展校企合作交流,沈阳展览协会与沈阳师范大学、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沈阳职业技术学院三所大专院校建立了会展专业学生实践基地。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企业国际化交流合作日益频繁,而展会无疑为企业“走出去”搭建了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参展企业要想利用好这一平台走向世界,开拓国际市场,就要把好翻译关。翻译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就像平时人与人之间对话一样,能够体现一个企业的层次和综合素质。一个恰当、适宜的翻译不仅能够准确表达企业产品的特点和优势,还能够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帮助自身在众多的企业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商机。
建立由会展承办方、政府相关部门及高校学者组成的联合议事机制,在展会筹办期间,应该成立由上述部门和人员组成的翻译评审委员会,加强对展会英语翻译的事前审核;不仅要审核展会名称、宣传语等内容,还要对参展企业翻译进行把关指导,以提高我市国际展会总体层次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
据课题组调查了解,广西南宁为了满足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等展会对口译人才的需求,自2004年起建立了口译人才库。我市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借鉴这种做法,从高校英语教师队伍、外事及外贸部门翻译人员以及各大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中进行考核并择优选拔,纳入我市口译人才库。并且通过相应的专业测试体系进行定期的考核测试,建立口译人才库动态调整机制。这种高专业、系统完善的口译培养模式一方面节约了培养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口译的效率和质量。
会展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会展英语翻译在会展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提高会展英语翻译质量和水平需要政府部门、高等院校、企业自身等诸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针对我市会展英语翻译中存在的这些常见问题,我市应加大会展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力度,以切实提高会展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促进我市会展业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城市软实力。
[1]代丽华,王辉.从会展英语特点探高职院校师资培养[J].中外企业家,2009(2).
[2]黄映秋.会展英语的特点和译员的培养[J].中国科技翻译,2007(3).
[3]娇萍.应用型本科高校会展英语教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2010(8).
[4]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5]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