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刚 许广侠 王晓利 孙 茹 刘安阳
(江苏省泗洪县人民医院口腔科 223900)
干槽症(DS)即纤维蛋白溶解性牙槽炎,是常见的拔牙术后并发症,多数发生在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根据国内外文献报告发病率在10% ~20%之间,明显症状为创口剧烈疼痛,口腔内有腐败恶臭。近年来临床口腔工作者用多种方法预防其发生,取得一定的疗效,本文采用碘仿加甲硝唑明胶海绵与明胶海绵作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2007年8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到我院口腔科就诊要求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304例患者,年龄18~44岁,平均年龄28岁;男性192例,女性112例。304例患者随机分两组:碘仿加甲硝唑明胶海绵组152例,明胶海绵组152例。
1.2 材料碘仿加甲硝唑明胶海绵是用可吸收明胶海绵剪成1.5cm×1.5cm小块放入甲硝唑注射液(250mL含甲硝唑0.5g)浸泡3小时,使用时取出滤干后在表面加适量碘仿粉,置入拔牙创口;明胶海绵组是直接将明胶海绵剪成1.0cm×1.0cm小块置入拔牙创口。
1.3 使用方法 两组病例均按常规下牙槽神经、舌神经及颊神经阻滞麻醉,对不同类型的阻生牙采用劈冠法、涡轮机钻法拔除,清理牙槽窝,粘骨膜瓣复位缝合,并在碘仿加甲硝唑明胶海绵组患者牙槽窝内置入碘仿加甲硝唑明胶海绵,在明胶海绵组患者牙槽窝内置入明胶海绵。注意在放置海绵时不要填满整个牙槽窝,留出空隙,以免影响牙槽窝学凝块正常机化和骨化。
1.4 诊断标准拔牙术后2~3天拔牙创持续性疼痛并向耳颞部放射,拔牙创空虚,牙槽骨暴露或牙槽窝内有腐败坏死组织散发臭味,探痛明显,并可伴有全身不适及低热。复诊时由另1名口腔医师观察拔牙创有无干槽症发生。
152例碘仿加甲硝唑明胶海绵组发生干槽症1例,发生率为0.56%,152例明胶海绵组发生干槽症9例,发生率为5.9%。两组间干槽症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自1896年Grawford首次报道干槽症(DS)以来,许多学者对其病因及预防治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迄今其至病机理仍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由感染及创伤导致致DS。DS实质上是一种由混合菌引起的骨创感染,厌氧菌起重要作用[1]。创伤挤压牙槽突骨壁,使受伤处骨内血管血栓形成,导致牙槽窝内血凝块形成障碍,使骨组织易发生继发感染,创伤产生的组胺影响伤口愈合,创伤骨组织使组织活化剂释放,导致血凝块发生纤维蛋白溶解导致形成DS。
甲硝唑对厌氧微生物有杀灭作用,它能破坏厌氧菌细胞内的DNA链,抑制DNA合成,起到抑菌和杀菌的作用,抗菌谱广,渗透性好,局部应用可减少甲硝唑的副反应,包括胃肠反应、头痛、眩晕和白细胞减少等,能有效地杀灭各种需氧菌、厌氧菌,促进创口愈合[2]。碘仿在遇到化脓创面渗出物、血液中的脂肪类物质或某些细菌产物时能缓解分解产生的游离碘离子,具有长效杀菌作用,对组织无刺激,能减少并吸收创面渗出物,并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促进创口愈合等优点。明胶海绵是天然性水溶性高分子多聚物,具有纤维多孔结构,可促进血小板破坏后释放凝血激活酶,在作为药物载体的同时,填塞拔牙创,利于拔牙止血,易吸收,可不必取出。
作者通过临床实践观察发现将碘仿甲硝唑明胶海绵放入拔牙创内,使术后DS的发生率降低至0.6%,显著低于明胶海绵对照组。本方法操作简单,取材方便,使药物在局部的浓度高,避免大剂量的全身用药,安全有效的预防了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的干槽症的发生,易于让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1]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卫出版社,2006,83.
[2]蒋正明.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应用灭滴灵预防干槽症的临床效果观察.口腔医学杂志,1991,11(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