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瑜红,李 玲,阮 耀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 473003)
以临床实践为引领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师资队伍建设的探讨
马瑜红,李 玲,阮 耀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 473003)
为适应新时期高职高专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校鼓励专职教师参加临床实践,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转化医学的发展、有效构建校院一体培养模式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工学结合;临床实践;师资培养
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工程,是影响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因素,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结构合理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我校制订并实施了《关于加快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实施办法》,采取教学与临床实践定期轮换的办法,鼓励专职教师参加临床实践,促进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双师型教师,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药人才奠定基础。
1.1 完善教师知识结构,培养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
专职教师长年从事教学工作,理论基础扎实,教学思路清晰,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由于长期脱离临床实践,不能全面把握专业发展的新动向、新成果、新技术,知识结构不够完整,与临床实践脱节,动手能力差,不能较好地适应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教学活动的开展。我校内、外、妇、儿等医学专业课教学任务主要由临床诊疗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承担,但医学基础课程教学则主要由专职教师承担。如承担药理学教学工作的教师,多为临床医学和药学专业毕业。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师虽然毕业时有临床实习、见习经历,但医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他们对临床药物治疗现状的了解相对滞后。而药学专业毕业的教师由于缺乏临床课程的学习及实习,临床知识相对缺乏,课堂教学中涉及临床知识时,往往纸上谈兵,缺乏真实、形象的临床案例。针对以上情况,有人建议优化授课人员组成,部分章节聘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授课,将临床上的新知识、新观点引入基础药理学教学中,结合临床病例生动灵活地讲授药物[1],但临床专家临床工作任务繁重且流动性较大,授课时存在理论知识不深入,讲授内容衔接不紧密等缺点。理论知识的熏陶结合临床实践的锻炼是教师百炼成钢的科学平台,因此专职教师开展临床实践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参加查房、病案讨论、开办讲座、药学服务等临床工作,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特殊病例的药物治疗现状加深认识,收集大量第一手临床用药资料,积累药学服务经验,掌握医学和药学发展的最新动态,促使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多元化,提高自身素质,有利于教学改革的开展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1.2 根据临床现状,精选教学内容
多年来,我国的教材编写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框架,教材的基础性、系统性、逻辑性强,但创新性、先进性不够,教材的“滞后性”和知识的“时效性”的矛盾凸显,不能充分体现学科的最新进展,不利于学生创造性和科研能力的培养[2]。如药物治疗是疾病治疗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且临床用药具有随医学科学的发展而迅速更新的特点。因此,只有深入临床了解用药现状,并且充分利用网络、参考书、期刊杂志等多种途径,弥补教材滞后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取舍教材内容,使教学内容凸显就业岗位需求。对于疗效有限、临床使用少的药物或因不良反应比较严重而弃之不用的药物可少讲或不讲,及时补充临床应用广泛的新药、新技术和新成果,为学生后期临床课程的学习及参加临床实践活动奠定基础。
1.3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能有效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创造力的培养,可有效实现从“知识中心型”教育向“能力中心型”教育的转变,与我国当前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高校教育改革思路相吻合,已经成为全世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值得研究和推广[3]。如何选取典型、真实、生动的临床案例,设计恰当的临床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推进教学改革的关键。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专职教师必须具备全面的临床诊疗知识,有鲜活、生动的临床案例。通过身临其境参加临床治疗活动,有助于教师设计典型、真实的临床问题,使学生在真实的临床情景中学习,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有效地改变了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技术操作、轻潜能开发的弊端。教学过程注重“授之以渔”,启发学生以敏锐的眼光、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去关注学科的最新进展,自主学习,更新知识,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使学生能较快适应临床工作,缩短培养周期,实现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的无缝对接。
如今科技的飞速发展已经深入到了医学的各个领域。随着应用型医学研究的兴起,人们开始逐步探讨如何能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医学研究,进而缩短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应用的漫长过程。因此转化医学的概念应运而生[4]。科研活动的设计和开展与临床紧密相连,科研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都是为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即制订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水平。专业教师只有经常参加临床实践活动,才能够发现医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从临床中提炼课题,加强基础研究,注重成果转化,使研究成果快速为临床服务,体现科学研究的真正价值,为医学发展及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服务[5]。
我校拥有3所附属医院,长期以来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了良好平台,同时也成为培养优秀的“双师型”教师的重要基地,为临床医务人员和专职教师之间创设良好的、有效的沟通环境,真正实现校院一体、工学结合。
在加强临床实践方面,我校已进行了初步尝试,一部分专职教师已积极参与到临床工作中。与临床保持密切联系,与时俱进,丰富了专职教师的临床诊疗知识,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专职教师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制订合理的、个体化的诊疗方案提供理论指导与帮助;开拓科研思路,促进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有效衔接,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深入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1]李斌,周红,张乐之,等.加强药理学基础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教学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09(3):539~540.
[2]吕卓人,文历阳.应该高度重视教材建设科学规律的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3):59~61.
[3]陈霞,顾锦华,吴锋.PBL教学模式在药理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10(4):772~774.
[4]张鹏,秦岭.转化医学——医学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间的桥梁[J].实用医学杂志,2010(18):3277~3278.
[5]阴赪宏,孙芳芳,齐海宇.以转化医学理念指导临床科学研究[J].中国药理通讯,2010(2):23~24.
G40-03
A
1671-1246(2012)04-0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