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权,曹小兰
(1.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甘肃 平凉 744000;2.平凉师范学校,甘肃 平凉 744000)
药理学教学中贯穿素质教育的方法探讨
王金权1,曹小兰2
(1.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甘肃 平凉 744000;2.平凉师范学校,甘肃 平凉 744000)
素质教育的方法具有多样性,涉及面广,是一个长期教育的过程。作为一名教师,实施和践行素质教育义不容辞。就在药理学教学中如何贯穿素质教育,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其创新精神,如何鼓励学生广泛涉猎知识,拓宽知识面,如何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等方面进行探讨。
药理学教学;素质教育;有机融合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学生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素质教育是贯穿于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根本原则和理念,知识综合化趋势,使得高等医学课程向医学课程综合化发展。创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客观可能,但新的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能否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与能力,教学方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1]。
课堂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如何将素质教育贯穿其中,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思想决定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同时也决定一个人的行为,一个人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他的才能就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反而可能会给社会带来灾难。因此,在素质教育中,德育是前提。教师应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不仅传授学业、解答疑惑,而且要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医德医风教育、道德情操教育等),使教学融知识性、思想性、教育性为一体,但也不能脱离实际和课堂教学的内容空谈,而应结合具体问题,生动、有趣地进行,这样才能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使其内因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最终实现素质教育。
在讲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时,提出心理和精神因素对药物作用发挥的影响,结合这一内容向学生说明作为一名合格的医护工作者加强自身修养的必要性,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明确医德的重要性。
课本和课堂传授的知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们的教学目的不只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技知识,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将书本中相对局限的内容有更多、更深的理解,且能够灵活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从“独奏者”变成“伴奏者”,调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如将讲解与提问、讨论相结合,理论与实验操作、临床实践相结合,唤起学生的主动精神,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开拓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能。
药理学课程所做的实验,基本都是经典的验证实验,看似很完美,但都只是机械地按照书本规定的程序操作,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我们要鼓励和启发学生,寻找实验中的不足,并探索改进的办法。如尼可刹米对呼吸抑制的解救和地西泮的抗惊厥作用是两个独立的实验,在两个不同的时间段来完成,使得学生不能在同一时间同时看到两种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时伴随出现的不良反应。我们和学生一起探索,将两个实验进行有机融合,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药物在治疗疾病时,由于使用不当(如剂量过大、给药时间过长等)会出现毒副反应,甚至会导致机体死亡,这样,为其将来在临床合理用药就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通过这种方法,既锻炼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医学既是一门自然科学,又是一门社会科学,从事临床工作要直接与人接触,疾病的发生往往与环境、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在具体治疗中要考虑到这些因素,这样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医学知识,而且还应具有相对丰富的人文、心理、社会等方面的知识,注重自己人格、情操的修养。但教学大纲和计划规定的专业内容几乎占满整个课堂,很难有时间详细地介绍这些内容,所以在不影响教学进度的情况下,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人文社科知识很有必要,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其课余生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一种双边活动,教师要认真、仔细、耐心地讲解、引导,学生要认真、刻苦、努力地学习,积极地探索,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情绪,使课堂教学气氛既严肃又活泼,如生动形象的举例、幽默风趣的语言、积极乐观的态度。达到师生之间的默契、平等、和谐,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学到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提高了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药理学教学主要是为学生将来在临床合理用药奠定理论基础,其中不可忽视的就是给药的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剂量太小不产生作用,剂量太大就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就举了一个比较通俗易懂的例子:把饥饿看成是一个疾病的症状,把米饭当做治疗这种症状的药物,让学生想象饥饿时吃一粒米和吃一斤米的不同反应。这样,就让学生很形象地对药物剂量的重要性有了一个明确的理解,也明白了治疗疾病时使用常用量的意义。
[1]冯燕俊,张晓洁.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4):640~642.
G420
A
1671-1246(2012)04-00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