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善美
(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对于琵琶演奏者来讲,舞台紧张与表演恐惧就像魔鬼一样可怕,它无时无刻地影响和制约着我们台上正常水平的发挥。因此琵琶教学中,舞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1.正确认识演奏心理中的舞台紧张和表演焦虑
演奏心理是指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是在演奏实践中发生的认识活动。包括演奏的动机和欲望;感情的强烈表现与控制;演奏中的舞台紧张和表演焦虑;记忆、想象,克服杂念、应变心理、临场状态等等。要使学生游刃有余在音乐舞台上,这就必须依靠教师在平时的琴房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演奏心理,演奏能力进行有计划、有意识的训练和培养。作为一名演奏者,对于上台所经历的各种舞台紧张和不适不用过于担忧,因为大多数的音乐家在表演时都会经历着某种程度的舞台紧张,即使是取得高成就,有一定艺术高度的大演奏家也不能完全克服舞台紧张。《自信的演奏者》一书中对“紧张”的解释,即艺术家(表演者)对在舞台上的表演感到担心焦虑,即使是他们最热爱的事业。舞台紧张焦虑通常体现在表演者肌肉紧张、心跳加速、频繁上厕所、脸红等;演奏过程中容易分心,思想不能集中,记忆空白,总担心失败等负面的想法等等。这种紧张一方面通过越来越多的表演经验积累而逐渐降低,一方面还要认识到它的积极作用。
2.正确认识舞台紧张和表演焦虑的积极作用
“如果你感到不紧张就是说你已经死了”;“我时常发现如果我在台上感到完全不紧张的话,我就不能做到最好的演奏。也许我能演奏得很准确。但却会失掉些什么东西。”这是很多音乐家们对于舞台紧张所发表的言论。因此,我们不要为紧张与焦虑感到沮丧泄气。在表演过程中有少量的紧张往往可以帮助你保持机敏、专注于你要做的事。据研究调查,每一个被采访过的艺术家都坦言在上台前会感到焦虑和紧张,即使他们已经拥有了多年的演奏经验。但他们说当他们可以控制、管理这种紧张情绪并运用它转化为一种能量时,这对台上的演出是积极而有利的。与其说是一种紧张,不如说他更像一种激动,或者是上台表演的一种热切和渴望。当认识到这一点后,他们发现自己的表演水平常常超常发挥。这正是心理学所认为的“单纯的紧张性心理的生理状态,可以成为身心活动的激发因素,在某些场合有积极作用。”怯场由于精力高度集中,造就了全身兴奋和精神压力,从而转化为完成琵琶演奏的动力。琵琶演奏需要精力的喷发和一定的张力,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就需要内分泌系统发挥作用,将这种能量转化为动力用于演奏,那么演奏激情就像火山一样喷发了,将大大超越那种死板、平淡、枯燥的演奏。
3.培养强烈的演奏欲望和自信心
学生的演奏欲望、自信心、乐曲的准备情况与舞台演出效果有重大的关系。如果经常得不到预期的演奏效果,会大大挫伤学生的自信心,丧失舞台演奏欲望。一个人在台上抛锚过一次,就可能造成演奏心理不正常状态,有可能出现接二连三的多次抛锚。这对从事表演专业的人来说将是致命的打击。因此每次学生上台演奏时,教师都要慎重对待。成功的演奏必须是有备而来,演奏前帮助学生对乐曲做一番认真细致的研究,全面理解和掌握乐曲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做到胸有成竹。演出结束后,及时给学生予肯定,并认真总结,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制定努力方向和改进方法。
4.建立和谐演奏状态的理智力,排除“杂念”
演奏是带有强烈感情的活动,但他决不能单独依靠感情。缺乏逻辑思维能力,就不能很好地组织自己的演奏,也很难真正控制自己的演奏。我们经常听到一些演奏只有音符的罗列,只有意义不清的音响,没有结构和发展逻辑。这些演奏中的问题常常是因为缺乏理智力所造成的,而破坏这种理智力的杂念和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演奏水平,抛却各种功利杂念。学生重视分数是人之常情,但过分希望自己拿到优秀的成绩,或者过多考虑不要辜负教师的心血和辛勤劳动,反而会在演奏中顾虑重重,失去常态。其次在台上演奏要有毅力和坚持能力,不能一出现一点小的差错就患得患失地认为反正前面已经出现了失误和问题,后面的演奏再好也无济于事了。思想上放松的结果,使他们放弃了对整个演奏效果的追求。一般说,在演奏中出现的小失误和小折扣都不是什么了不起的问题,是正常的情况,只要能够坚持集中演奏,保持乐曲的完整性,对演奏效果不会有过多地影响。
1.教学中要求学生认真严格地读谱,科学准确地背谱
(1)读谱这个问题在教学中历来不为学生所重视,学生理解的读谱就是单纯的认为只要不错音,节奏不错就可以了。其实琵琶读谱不仅包括准确的把位、相位、弦序记号、节奏、节拍,还包括指法、奏法、音响变化、层次力度的对比等。有的学生不仅不选择指法,甚至是没有固定的指法,平时练习似乎还能马虎过关,但在舞台演奏的瞬间,特别是演奏技术性强、难度大的片断时,由于平时的记忆不一致,记忆信号就有可能出现问题,从而导致演奏失败。读谱虽然是认识一首乐曲的初级阶段,但良好的读谱习惯对技术的训练、对作品的理解、对演奏过程中的二度创作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琵琶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要严格要求,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舞台演出实践发展到今天,在公开的演奏会上都是背谱演奏的,所以演奏必须与乐谱记忆相联系。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要科学准确的背谱,背谱的方法有多种,最常用的是运动神经的记忆方法。一般一首作品通过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训练后,就完全可以凭运动神经的反射、习惯动作去弹奏。此时,肌肉、神经都进入了惯例,音乐被储存在一定的程序中。但一旦这种记忆信号在演奏中被突发破坏,神经惯性系统中断,演奏就可能停顿,甚至没办法往后进行,只得依赖重新开始,这在舞台演奏中是很可怕的。还有一些有天赋的演奏者依靠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的方法进行演奏,比如德国钢琴家吉泽金就是用视觉记忆的方法演奏并训练学生的。而依靠听觉记忆最出色的演奏莫过于门德尔松了。《钢琴音乐的记忆》一文中记载“在一次音乐活动中,李斯特演奏了一首特为门德尔松创作的新作品后,门德尔松走上台,逐字逐句的重复了李斯特这首精心制作的新作——主题、变奏和全部音乐,他只依靠听到的这唯一的一次演奏,就全部记住了。大家认为这简直是神奇!”从教学实际来看,单纯的依靠这种视觉记忆或听觉记忆是需要一些特殊条件的,有的是依靠天生的素质,这样的人才也是凤毛麟角。而真正理智的记忆方法就是在背谱时对乐曲进行理智的分析,对乐句、乐段、曲式结构、和声、织体、调式调性等认真分析,使脑、心、耳、眼、手这些器官完美地配合,最后使思维、情感、肌肉、神经、听觉、视觉达到最理想的协调,从而完成完整背谱演奏。
2.解决技术难关,对乐曲进行完整的分析处理
技术是表现音乐的手段,是为音乐服务的。完美的技术才能使演奏得心应手。在琵琶演奏中,首先要保证右手音色松弛、圆润,做到收放自如,左手的活指、换把、和弦的连接要抽出来反复练习,解决技术上的难点;然后对乐曲进行完整的分析处理,先让学生初步理解作品总的构想、创作的时代背景、作品的音乐形象、作品的结构,弄清它们的相互关系,使演奏者对所要学习和演奏的作品有一个总的概念和想象。然后在总的整体的基础上不断要求各个细节,包括音乐的处理、技术的完善以及音色的对比、弹奏法等等。在处理作品时,高潮的安排非常重要,演奏者对高潮必须有明确的设计,并从情绪、技术、力度、速度等方面为高潮的到来做好准备,从而达到乐曲的最高点,我们作为演奏者,再现作曲家的音乐,必须把作品处理得恰到好处。
3.积累演奏经验,做好临场演出前的准备工作
在平时的琵琶教学中,学生每上一次课,都是一次演奏锻炼的机会。当学生能把谱子背熟,掌握了基本技术,对乐曲有了初步的认识,就要要求完整的演奏。教师一定要耐心听完,千万不要任意去打断学生的演奏,以致破坏他完整的演奏习惯。就上课的要求来说,每首乐曲都应该经过整体——细节——整体这样若干次反复的练习过程。到了准备演出的阶段,演奏的完整性和演奏心理上的自如感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期间,首先要保护演奏者的自信心和表现音乐的欲望,即使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细枝末节的毛病,有一些要求尚没做到,也只能留待演出之后再去解决。要培养好的演奏感觉,还必须经常让学生到大厅或正式的舞台上对听众演奏,这样,他们才能感觉到自己是在表演,是在进行艺术创造,积累一定的适应、应变能力,真正走出琴房演奏。
在不断的积累演奏经验的同时,每一场演出临场前都要做好准备工作。首先是要熟悉演奏环境和演奏用的琵琶。平时学生都是在琴房演奏,用的是自己的教学琴,而有灯光的大舞台,坐满观众的大厅其把位感觉和音响效果都会有所不同,需要提前去了解和适应。其次演奏是大脑和神经系统高度集中的活动,演奏前要休息好,保持充沛的精力和体力。演奏前活动好手指,适当的用中速练习,不要因为临场练习中的失误,而破坏了演奏的和谐心理状态。在完成演奏前的心理准备后,教师还必须帮助学生在实际演奏阶段以完形的演奏心理,以最佳的竞技状态,以最高的意志力去控制和掌握自己的演奏,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并以最强的应变能力来处理演奏中的各种偶然情况,使其达到最和谐的演奏状态。
[1]应诗真.演奏心理的训练[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2]王春.做一个自信的演奏家——谈谈舞台紧张[J].钢琴艺术,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