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市场经济时代,各类企业的经理人,大都希望在自己所从事的职业领域有所建树。但是事业的成功仅仅倚重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只是企业经理人职业素养“才”的一面,还需要职业素养的另一面:“德”。这个“德”,就是商业道德。也许有些商企经理人对于商业道德不以为然,认为只要拥有过硬的“才”、“能力”,能为企业赚到钱就是硬道理,“德”的问题不是很重要。甚至有的人本着金钱意识之上,不择手段,违法乱纪,给企业、消费者、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商业道德规范与其他道德规范一样,首先是具有一种约束力,它要求企业经理人个体必须自觉遵循。同时,企业经理人个体作为一个道德实践主体,也要从职业人群体中接受各种指导自己行动的道德标准,要受这种外力的支配与制约。这是因为,人在自己的职业劳动中没有绝对的自由,必然要受外在必然性的制约,必须要在遵守这种必然性的前提下才能从事职业劳动。所以一名企业经理人若希望顺利地进行职业实践活动,那么,他就不能摆脱这种规范的约束。这种理性思维是人把握职业过程中个人行为的一种道德力量,是用以调整个人与集体关系的一种调节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种约束力,并不仅仅是一种纯粹消极的东西,它在表现出商业道德规范对人的制约功能的同时,还要表现出对人的价值导向功能,即不仅告诉企业经理人不能做什么,而且也告诉企业经理人应当做什么;不但约束某一行为,而且也激励某一行为。
但是,停留在他律阶段的道德规范,无论人们怎样尽力地遵守它,它终究还是一种外在于主体的“异己”的力量,只要道德主体尚未将道德要求完全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尚未实现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化,那么道德要求的道德性就是不完全的。道德要求的他律性如果不转化为道德主体的自律性,即尚未得到企业经理人的认同,不是自觉地、发自内心地按照外在的商业道德规范行动,那么这种规范对于道德实践主体,也就失去了它们的任何道德价值。
企业经理人在执行自己的各项具体任务时,其态度、方式、方法的选择总是自律的、自主的,他人无法干涉。换言之,企业经理人的职业行为是一个自我控制系统,是由企业经理人凭借自己的道德修养水平来调节的。虽然所在的行业或企业可以提出各种要求,制定有关的规定、守则、纪律,但所有这些都不能从根本上去限制企业经理人,这是由职业特点本身所决定的。可见企业经理人劳动中的自律性、自主性,决定了企业经理人在职业实践中所肩负的道德责任和必须内化外在道德要求的重要性。
企业经理人劳动的显著特点之一,是职业主要过程的诸因素与人相关。企业经理人的活动始终是在人与人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的。企业经理人的工作对象是人,企业产品与人休戚相关,企业经理人劳动手段载体也是人,是由企业经理人个体的思想品德、知识才能、个性倾向等因素所构成的职业人格。职业的劳动过程,除了智力、体力的总和作用于企业经理人之外,还有企业经理人的道德人格的形象力量参与其中,企业经理人除了运用设备设施等实物器具进行经营管理之外,主要是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情感、意志、道德品质等精神器具进行经营管理。
市场经济现代,道德生活领域日趋复杂化、多元化,人的价值观念变化多端,传统的许多道德信条都受到了冲击。在这种历史环境下,社会对企业经理人提出了更高的、更严格的要求。企业经理人身处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岗位,应是社会文明和商业伦理道德的彰显者,是温暖、关爱、平等、公正的化身,代表着企业管理层面的正面形象。企业经理人每天都要为企业运转做出各种努力,与员工和客户进行形式多样的交流与沟通,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所以,如果企业经理人不能内化各种商业伦理道德核心、原则和规范,那么就会出现道德失范、责任沦丧、工作滑坡的短板,从而重创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也包括企业经理人的利益。可见,经营管理的工作要求企业经理人要有崇高的人格,而这种崇高的道德人格的形成又恰恰是企业经理人积极内化其外在的道德规范、把它们与自己的生命融为一体的结果。
一个合格的企业经理人,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经营管理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内化商业道德核心、原则和规范,具有较高的商德修养,这样才能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不断提高对商业道德的认识,规范自身的商德行为,以培养出崇高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经理人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有所作为,有所前进,完成时代赋予企业经理人的重要任务。
在企业经营管理的现实工作中,有大量的事实证明,在相同的条件下,有的人进步快,有的人进步慢;有的人醉迷假冒伪劣,违法经营,有的人追求改革创新,合法经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是否重视商德修养的历练。因此,企业经理人如果希望自己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有所进步,对企业对社会有所贡献,就必须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而做好本职工作的关键之一,必须内化商业道德的核心、原则、规范,加强商德修养。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企业经理人内化商业道德核心、原则和规范,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个方面条件的配合及其方法的运筹。其主要的条件有以下两个:
所谓道德教育,就是为使人们践行某种道德义务,而对人们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这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道德得以转化为人们的内在品质,从而能对社会生活发生作用所不可缺少的一个关键环节,是社会道德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商业道德能否被企业经理人群体所接受,固然与它是否反映了商业伦理关系的本质,是否符合伦理教育规律有关,但另一方面,也取决于这种商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传播程度及范围,取决于道德教育实施的好坏。职业实践证明,要在企业经理人个人意志中建立起与行业需要相适应的商业道德原则和规范,并把其变成企业经理人个人特殊的道德需要,形成道德信念和要求,养成道德行为和习惯,就必须发挥道德教育的作用。
对企业经理人进行道德教育的方式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可通过培训、讲演、报告、考察、交流等形式,生动形象地传授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通过对经营管理工作中一系列矛盾的集中剖析及价值澄清,以提高企业经理人的道德判断及选择能力;通过对企业经理人正面行为的及时肯定与强化,以培养企业经理人的道德意志,坚定职业信念;通过加强行业各方面的管理,以有助于企业经理人养成良好的商业道德行为习惯等。总之,道德教育的多端性、综合性、重复性等特点,决定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必须灵活地掌握与运用各种方法。
一个人的道德人格和道德品质的形成,既要靠外部的道德教育,更要靠个体的自我努力。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所以,在商业道德内化的过程中,首先必须重视受教育者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可以说,一个企业经理人能否将社会的、行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变为个人的内在品质,并落实在行动上,由道德的他律变为道德的自律,关键就在个人的道德修养努力的程度。
个体道德修养是社会道德调控系统的组成部分,也是个体道德品质形成和完善的重要内部根据。所谓修养,主要指人们在政治、道德、学术以及技艺等方面所进行的勤奋学习和涵养锻炼的功夫,以及经过长期努力所达到的一种能力和思想品质。道德修养主要指人们在道德品质、道德情感、道德习惯等方面进行的自觉的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锻炼和自我培养功夫。道德修养有两层含义:一指动态的“下工夫”,即依照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所进行的自我学习、体验、对照、检查、反省等心理活动和实践活动;二指静态“已达到的功夫”,即在经过长期努力之后所形成的品质、情操和道德境界。
任何道德能否在人的道德生活中占统治地位,主要在于它最终是否能转化为社会成员的自觉的道德修养。因为道德教育只是具有道德知识和道德经验的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准则和要求,对其他人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系统的影响,而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包括道德原则和规范等),只有转化为人们的道德品质,才能为人们所自觉遵守,也才能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对不遵守这种道德原则和规范的人实行有效的社会道德监督。人们若内化外在的要求,就必须对它有一个认识和体验的过程,即道德修养的过程。现代企业经理人都是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和文化修养的成年人,其经验和理性日趋成熟,自我意识和自控能力较强,内因作用大,因而更必须依靠职业经理人的个体道德修养。
企业经理人个体修养的过程是一个积极的自我思想斗争的过程。要赢得这场斗争的胜利,可采取以下几种做法:
第一,经常进行反躬自省,增强自律性。所谓反躬自省,是指依据一定的商业道德标准经常检查自己,寻找自身思想和行为中的缺点和错误,从而规划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商业道德标准的要求,它是商业道德内化,提高道德修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没有内心省察检讨的过程,也就不可能达到自律的目的,道德内化和道德修养目标也就随之消失。我国古代思想家就非常重视道德修养中的“内省”、“克己”的功夫。孔子日:“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意思是说,自我反省没有愧疚,也就不会有什么忧愁和恐惧了。曾子也讲“吾日三省吾身”。
这种反躬自省的方法,在今天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和谐环境中尤为重要,它是企业经理人抵制各类腐朽思想的重要保证。
企业经理人在职业实践中内省自己,要按照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否则就会自我满足,达不到提高商业道德修养的效果。在经营管理的职业活动中,要经常联系思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进行自我反省、自我剖析,自觉考量自身道德行为的失范和工作中的不足。
第二,要严于律己,做到“慎独”。企业经理人不仅要在重大问题上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而且要在诸如接人待物、言谈举止等方面给予特别注意。经营管理的职业特点,企业人际交往的特殊方式,都要求企业经理人必须在一切方面认真地检点自己,因为企业经理人处于企业董事、员工以及企业的客户的观察之中;人们的目光是极其敏锐的、心灵是极其敏感的;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漫不经心的一个动作,冷漠厌烦的一个眼神等等,都可能会在人们的心目中掀起波澜,从而损害企业经理人的形象,给企业的声誉带来硬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为此,企业经理人必须谨慎地对待职业中的微小细节,努力做到“慎独”,实现商业道德修养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第三,要有闻过则喜的精神。常言道:“当事者迷,旁观者清”,“要了解自己,最好问问别人”。因此,除了自我解剖和自我监督以外,企业经理人还必须依靠企业员工的批评、帮助,虚心考量客户的投诉意见。没有“虚怀若谷”、“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闻过则喜”的精神和态度,就听不到逆耳忠言,也就很难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自我修养的效果和水平必然要受到极大的限制。
企业经理人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精英,是社会消费者和企业员工寄予厚望的经济事业的开拓者、引领者,他们的商业道德的构建如何关系着社会、企业的和谐进步与发展,也关系着他们本人的事业归宿。因此,企业经理人要高瞻远瞩,立足于眼前,放眼于未来,在披挂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利器的基础上,配备好商业道德内化的良弓,就一定能够在波诡云谲、竞争激烈的职业猎场上,猎获较大的硕果。
[1] (美)费雷尔著,杨欣译.商业伦理[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
[2] 王易,邱吉.职业道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