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金发
粘连性肠梗阻是肠梗阻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分为先天性粘连、炎症后粘连、手术后粘连等三种类型。患者临床上多见于手术后导致的粘连,对此类患者如果再次手术,往往患者再次发生粘连的情况。我们总结近年来应用泛影葡胺诊断和治疗肠梗阻的病例,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6年至2011年间,应用泛影葡胺诊断和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57例,年龄21~76岁,平均48.2岁。男23例,女33例,腹部手术后患者51例,腹腔炎症病史5例,1例患者为卵黄管退化不全,在脐与回肠之间形成年连带导致。患者均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自肛门排气、排便的症状,腹部X线摄片显示肠管有液-气平面。对无绞窄征象的粘连性肠梗阻的可以保守治疗48 h。
1.2 治疗方法 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灌肠治疗、抗感染治疗。对无肠坏死表现的患者,给予76%泛影葡胺40~100 ml,经口服或者是胃管注入。每隔4 h拍X线片1次,通过X线动态观察造影剂的部位和通过情况,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明确病因,判断肠梗阻是否完全性和是否需要手术干预。
54例患者肠梗阻得到治愈,3例患者出现腹部症状加重,X线摄片见造影剂位于扩张的肠管的上方,及时进行了手术干预,患者痊愈出院。
3.1 泛影葡胺的作用机理 76%泛影葡胺含碘量为370 mg/ml,碘能吸收较多量的X线,注入体内后与周围组织在X线下形成密度对比而显影。泛影葡胺为水溶性,不像医用硫酸钡,容易沉积在梗阻部位,堵塞肠腔,加重症状。因其含有碘,应用泛影葡胺也有禁忌证:①对碘过敏者禁用。②肝肾功能减退、活动性肺结核、多发性脊髓瘤及甲亢者禁用。
76%泛影葡胺溶液是一种离子型、单体、苦味混合物,渗透压为1900 mosm/L,达细胞外液的6倍。它对粘连性肠梗阻有治疗作用,是因为它是一种水溶性的高渗性液体,可将细胞外液体包括组织间的液体及肠管壁血管内液体拉入肠腔内,使得肠腔内容物得到稀释,通过它可增加梗阻近端小肠扩张,而刺激小肠蠕动,这样可使小肠梗阻段的梯度压增加,使稀释的肠腔内容物较易通过狭窄段,同时它还可以明显减轻局部水肿,能促进肠梗阻的缓解[1]。
3.2 泛影葡胺的诊断作用 我们采用高位梗阻者需76%泛影葡胺40~60 ml,低位梗阻者需增加到80~100 ml,这一剂量均在安全剂量范围之内,既能保证影像清晰度,亦不会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各类肠梗阻造影表现亦不相同:当肿瘤生长至一定程度阻塞肠道时,造影可见病变肠腔狭窄或肠腔内结节状充盈缺损致肠腔阻塞,黏膜破坏、消失,病变近端肠腔扩张从而引起肿瘤以上梗阻;当肠粘连所致肠梗阻时,造影表现为局部肠管聚集,部分管腔扩张,肠管相互粘连成团不易分离,黏膜皱襞增粗紊乱或呈弹簧状表现,其内见气-液平面,对比剂通过受阻[2]。
泛影葡胺用来做肠梗阻的诊断具体可用于:①腹部X线平片上显示有或无气液平面而不能排除肠梗阻时,采用造影检查,动态观察造影剂走行即可确诊。②鉴别完全性或不完全性。③鉴别机械性或麻痹性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在梗阻近侧可见造影剂积聚、肠管扩张、肠蠕动活跃梗阻远侧无造影剂,而麻痹性肠梗阻,肠蠕动缓慢,但造影剂随时间推移而排出体外[3]。
3.3 泛影葡胺的治疗作用 泛影葡胺在胃肠道内下行速度快,无梗阻的情况下从胃管注入后达回盲部平均时间为45 min(30~90 min)。泛影葡胺可用于诊断小肠梗阻并明确梗阻部位;可作为粘连性小肠梗阻非手术治疗常规措施并可重复使用;可为手术提供客观依据,对手术时机和切口选择有很好的指导作用[4]。泛影葡胺造影法能够安全有效地预测粘连性肠梗阻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可以作为粘连性肠梗阻是否需要手术的判定标准,泛影葡胺溶液注入12~14 h后到达结肠者可行保守治疗,否则应该手术[5]。
综上所述,泛影葡胺能提高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的非手术治疗成功率,并能加速粘连性小肠梗阻的缓解,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6]。可以在临床加以推广。
[1]姜从桥,李仕寿,程庆君,等.经口泛影葡胺对粘连性小肠不全梗阻疗效的前瞻性研究.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11):666.
[2]马俊,王元国.肠梗阻泛影葡胺消化道造影的X线诊断.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11):1500-1501.
[3]刘学刚,吴国斌,王炬.泛影葡胺造影在肠梗阻中的应用.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7,4(3):169.
[4]张毅,侯勇,侯昌映,等.泛影葡胺胃肠道造影在粘连性肠梗阻中的临床应用.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6,13,(5):595-596.
[5]于俊秀,吴育连.泛影葡胺造影法建立肠梗阻手术指征的判定标准,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11):780-781.
[6]刘诚聪,李世宽,王培戈,等.泛影葡胺对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疗效,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0,19(4):396-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