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求“效” 走进语文新课堂

2012-08-15 00:49俞勤华
中学语文 2012年6期
关键词:火狐体悟情感

俞勤华

《基础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新课程指导纲要把“以学生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笔者在教改实验中,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以读唤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就学习语文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语文。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

例如,有一位教师上《蔚蓝的王国》的教学片段: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王国?你从哪些词句体悟到的?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问题虽然不大、不深,但容易被学生接受,而且学生都想跃跃欲试。)

生1:“这是一个年轻快乐的王国,我是从‘在那儿,和煦的太阳愉悦地露着笑脸’体悟到的。”

师:那怎样的语气才能表现快乐呢?

生1:“轻松、舒缓的语气。”

师:“请你带着轻松、舒缓的语气读一读这一小节。”

生1:把相应语句读得轻松、舒缓。

师:同学们,还有哪些词句可体悟得到?

生2抢着说:“这是一个幸福的王国,我从描写女人的声音的句子中体悟得到的。”

师问生2:那怎样才能读出幸福的味道呢?

生2说:“带着享受、陶醉的感觉读。”(紧接着生把相应语句读得如痴如醉。)

……

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在操练过程中,既学会了了解有关情感词汇,又学会了如何表达个人的喜好。这样采用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学生参与体验的学习任务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用“情”达到课堂教学目标,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

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自主、兴趣盎然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思想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了。

二、以形悟情,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能通过教师创设的各种情境进行讨论、交流,自主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的教学,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气氛也会活跃起来,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不易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问题情境,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学生创造个性的培养。

例如,教学《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寄之》时,为了让学生感悟到这是一首场面宏壮、形象悲壮、情感万丈的豪放词,教师可在“展读”环节设置这样的问题:读了某句诗,“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我们仿佛听到了什么?我们仿佛感受到了什么?”有学生回答:“读了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我们仿佛看到了雄师百万驰骋疆场,我们仿佛听到了马鸣萧萧、金戈铮鸣,我们仿佛感受到了词人的凌云壮志。”通过教师启发,学生联想与想象,把文本所传达的生动形象与作者的情感意蕴聚合交叉,获得浓厚的形象体验与精神陶冶。

都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用新颖、生动的语言设置一些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热情,能让学生积极地去学习、思考,自主参与课堂学习,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以境冶情,变“单一媒体”为“多种媒体”

教具的合理运用不仅能使语文教学变得生动形象,而且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强化学生的记忆,由讲授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发展。如图表具有醒目、简明的特点;模型、玩具较为立体……这些教具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以录音机、幻灯机、电视机等多媒体为主的电化教学几乎已深入每个课堂。它使语言、人、环境更紧密地结合,使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更紧密地结合,构成由音、像以及语言文字组成的“三维空间”。这样的语文教学,学生容易进入文本角色,在心理上进入最佳认知状态和最佳行为准备状态,实现感受、视听的综合要求。故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具,变“单一媒体”为“多种媒体”,尽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文本环境,活跃学生的思维,优化教学过程。

以前在教读叶圣陶的《稻草人》一文时,学生们往往会舍本求末,过多地纠缠于热闹的故事情节而忽略思想感情的体悟。后来,笔者借鉴其他老师的成功教法,有意识地预先绘制了四幅投影片,分别是 “稻草人”、“可怜的老妇人”、“拉鱼网边上躺个病孩子的渔妇”、以及“投江自尽的青年女子”,并辅之以低沉、悲伤、爱憎分明、而又极富感染力的背景音乐。就这样,学生们沉浸在与文本相匹配的忧伤旋律中,看看画面,读读课文,读读课文,再看看画面,剧中人物的悲惨命运,怎不叫他们感同身受?可见,运用多种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就可以为学生创设形象、直观、生动的学习情景,就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

四、拓展激情,变“封闭”为“开放”

在语文课程中,实施动态开放教学,旨在通过语文课堂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拓宽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1.读出“我”心。陶行知说过:“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指导学生读书,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会读书,读出“我”心,使学生感受喜悦,得到收获。如指导读《火狐》一文时,由于该文中有很多情节是火狐在奔跑时的心理活动,笔者于是就让学生想象火狐的内心想法,然后通过小作文的形式表达出来。有的学生认为,火狐为了孩子极力想保住自己,于是学生们写到“我要活下去,家里还有嗷嗷待哺的孩子,为了孩子,我必须活下去。”有的学生认为,火狐知道了老狼要吃掉幼狐,学生们就写到“为了孩子,我必须牺牲自己,纵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孩子们,记住凶狠的老狼,妈妈不能再陪伴你们了。”……当学生有了这种实际的心理揣摩、推测,学生就学会了在阅读时就更深入的理解,就容易产生感情之心,也就是读出“我”来。当然这也是阅读的最高境界。

2.以“情”共鸣。语文教学是一种情感的教学、心灵的教学,只有深入学生内心,触动他们的心弦,引发其共鸣才能称得上是成功的。我们要努力创造自由、宽松、民主、平等、和谐、乐学、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自由释放,积极健康地发展。

例如,在教学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时,当教师提出诗中哪些诗句令你有所触动时,学生们积极互动,发表的看法令人深有感触:有的说,对诗句“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成为过去”的感想是“不要为一两件不如意的事而悲伤,况且不好的日子过去了,快乐的时光也就不远了”;有的说,由诗句“心儿永远向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引发了内心的共鸣,说“作者的心情与我现在的特别相似,我虽然满怀着理想,但却无法看清未来的方向”;有的说,对于诗作结尾中“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这两行诗句更有着发人深省的感悟,过去的一切困难、挫折与泪水都会成为未来成功的垫脚石……

学生们对诗歌“七嘴八舌”个性化的解读,是一种可贵的教学资源,实现了对诗作全面而又深入的思考与认识,对语言知识技能的掌握自然就不言而喻。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情感因素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说,语文教学是实施情感教育的最肥沃的土壤。对于一位无时无刻不想着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语文教师来说,情感教育应是其语文教学的根本。

猜你喜欢
火狐体悟情感
大盗火狐丸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不行,不行
郎世宁的心声与体悟
情感
体悟成长——我与蜗牛宝宝共成长
纹鼠逗火狐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体悟伟大梦想 汲取创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