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瑾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信阳 464000)
20世纪英国诗人斯蒂芬·斯宾德尔说过:“诗能教给人语言的全部功能,便利读者掌握各种复杂的语言现象。诗中自有我们文明的全部伟大思想。”这句话概括了读诗的意义,同时也指出了文体学对于诗歌赏析的重要作用。功能文体学是现代文体学的分支之一。“严格来说,它建立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础上”。韩礼德的功能文体学理论注重从文本的语境和功能两方面对文本进行分析,提供了一个比较完整全面的文体学分析框架。《夏娃诉衷情》是约翰·弥尔顿的著名史诗《失乐园》第四卷《伊甸园》中的一首爱情名诗。作为爱情诗,它和其它爱情诗有很多不同之处。因此,本文从功能文体学角度出发,探讨其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独特之处,以期向读者展现其独特的音乐美、视觉美、意象美和寓意美。
概念功能指使用语言“谈论世界,要么是外部世界,包括事物、事件、特性等,要么是内心世界,包括思想、信仰、感情等”。以下主要从两个层面:小句层面(及物过程)和词组层面(参与者)讨论这首诗的概念功能。
及物过程主要由动词词组体现。不同的动词词组体现不同的过程类型。在《夏娃诉衷情》中,有一个心理过程:forget,五个关系过程:is,四个物质过程:spreads,ascends,shine,shut.首先,心理过程表明夏娃心中所想所思。因为forget是认知性动词而不是情感动词,可以判断:夏娃正间接地向亚当表达她心中的爱。其次,关系过程通过系动词is体现,在诗的第二、三小节,表明关系过程的is重复出现。这些被韩礼德称为是“属性关系过程”,主要用于描述。在本诗中,其目的在于通过对不同自然物体特征的刻画,描述夏娃眼中的外部世界。如果说关系过程描述的是静态画面,物质过程则展现出动态画面。因为后者通常描述行为或动作。这两种过程的结合即是动静结合,使诗歌描述的整体画面更加生动别致。几乎所有的动词都在描述夏娃身边的外部世界,而未直接描述她的内心情感。这一点使它有别于其它以浪漫情怀为主题的诗歌。
据韩礼德所言,及物性主要涵盖三个方面:过程、参与者由名词词组体现。本诗含39个名词词组。与及物过程相比,名词词组用于表示存在的实体,而不暗示动作、感情、关系等。本诗中的大部分名词词组指代自然现象,如 seasons,morn,birds,the sun,beams,herb等。诗人用这些自然实体隐喻心中的感情,引人注目。类似地,也有其它一些爱情诗以名词词组的形式表达情感。以下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The fountainsming1e with the river
And the riverswith the ocean,
The winds of heaven mix for ever
With a sweet emotion;
(Shelly:Love’s Philosophy)
除采用名词词组隐喻内心感情外,本诗还运用大量的形容词以使描述生动具体。其中一些形容词的突出特征列示如下:
sweet(甜蜜的)→味觉
fragrant(芳香的)→嗅觉
soft(柔软的)→触觉
silent(安静的)→听觉
glistering(闪闪发光的)→视觉
orient(初升的),starry(布满星星的)
通过将五种感官巧妙地结合一起,作者成功地塑造了水彩画般美丽动人的意境。正是这些美妙的景物描写,反映了沐浴在爱河中的夏娃眼中美妙的世界,也反映了爱情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人际功能说明如何在互动中建立并维护彼此关系。本文主要从语气(mood)和评价(evaluation)两方面分析《夏娃诉衷情》中的人际功能。
前三节均表示陈述语气,最后一节却呈现出疑问语气,这可以看作是文学写作的“变异(deviation)”手法,这样突然转折,前后语气对比鲜明,在表达强烈感情的同时,吸引读者注意,引起情感共鸣。同时,此首爱情诗几乎未使用诸如you和I之类的代词,大部分主语都是表示具体实物的普通名词。而且基本未使用诸如I love you,Will you bemy…?此类的流行爱语来表达内心的情思,这也是其不同于一般爱情诗之处。
评价方面,本诗中形容词共出现26次,平均每行出现 1.3 次,如:sweet,pleasant,delightful,fragrant,soft,mild,fair,glorious等等。几乎所有的形容词都表示积极的意义,这是夏娃婉转地表达她对亚当的爱的另一种方式。
“语篇功能强调如何组织信息以适应语境”。本文主要从主位-述位结构和衔接手段方面探讨这首诗的语篇功能。
陈述句中,若主位是非主语的其它句子成分,就被称为是有标记的(如第二节)。有标记的主位用来强调前置的信息和含义。本诗里John Milton用有标记的主位突出夏娃爱亚当的浓烈程度。另外,从语法衔接手段来看,省略被广泛使用。诗的第二节,所有的关系过程都是以省略的方式表现。诸如:pleasant the sun,fragrant the fertile earth after soft showers,sweet the coming-on of grateful eveningmild.其中都省略了is.这样的语篇组织方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突出新信息,连贯上下文,使诗更具备“诗气”。从词汇衔接手段来看,重复一般被用以强调相同的意义,而本诗采用重复却表示前后对比。如诗的一、二节多次用sweet形容空气、晨光、黄昏等,而到第二节最后一行笔锋一转,说“没有你,什么也不甜蜜(without thee is sweet)”。这样用重复来表达强烈对比的写作手法,能恰如其分地传达出夏娃心中爱的浓烈度。
John Milton在本诗中主要采用了四种修辞格:拟人、掉尾句(圆周句)、排比和反问。
拟人是赋予动物或概念等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类的属性的一种方法。比如breath of morn,用breath来说 morn;for whom this glorious sight,when sleep hath shut all eyes?用shut all eyes来说sleep.这样的拟人表达使静态的事物呈现出生动、充满活力的动态画面。给读者以视觉上美好享受的同时,使整首诗更有意境美。
掉尾句指主要意义至句尾才明白,而且直至句尾整个句子才是语法完整的。如诗中:pleasant the sun,when firston this delightful land he spreads his orient beams,on herb,tree,fruit,and flower glistering with dew.这样的修辞格能勾起读者的好奇心,使其产生继续阅读的兴趣,同时,更好地衔接上下诗句,使诗作更具流畅性和动态感。
排比是对相同句子结构的重复,能达到强调和对比的效果。正如以下句式,强烈地表达出了亚当在夏娃心中的重要性,没有亚当,一切事情都没有任何意义。
With charm of earliest birds;nor rising sun
On this delightful land;nor herb,fruit,flower,
Glistering with dew;nor fragrance after showers;
Nor grateful eveningmild;nor silent night,
With this her solemn bird;nor walk bymoon,
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涵义,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它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问句中,人们可以从问句中领会到表达者的真意。本诗中含有两个连续的反问句:
Butwherefore all night long shine these?for whom
This glorious sight,when sleep hath shut all eyes?
John Milton采用这种集中反问或连续反问,不仅加强了语气,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揭示了夏娃对亚当的强烈感情。
根据Thornborrow和Wareing的观点,分析诗歌的语音和韵律的方式之一是通过计算音节找出每行诗的音长。本诗除了第2、7、8、15、18行所含音节不同外,其余15行均含10个音节。根据韩礼德提出的语言上的“概率性”观点,尽管有少许“变异”存在,音节的长度仍然很规律。
这是一首抑扬格的无韵诗体,全诗通过诗行中单词音调的轻重抑扬来构成语流的跌宕起伏。而且大部分诗行都含有5个音步,例如:
After soft showers;and sweet the coming-on
/x x/x x/x/x x
Of grateful eveningmild,then silent night,
x/x/x/x/x/
With this her solemn bird,and this fairmoon,
x/x/x/x/x/
And these the gems of heaven,her starry train.
x/x/x/x/x/
(其中 /表示重读词,x为非重读词)
仔细划分轻重音节可以看出,大部分都遵循抑扬的音步特征,但如第5和第7行这种以重音节开头的词,正是以音节体现出的“前景化”或者“突出”,达到非同寻常的音韵效果,同时起到强化意义的效果。
根据Widdowson的观点,诗永远没有权威性的解释,因为诗的设计本身就包含了许多意义潜势。以上分析从语言的三大元功能出发,将功能文体学理论运用于诗歌赏析,为John Milton的《夏娃诉衷情》这首爱情诗的赏析拓宽了视野,不仅加深了读者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而且深化了对诗歌的表现形式、节奏韵律以及词汇的隐喻含义等的理解。从而增强了其感染力和震撼力,能促进读者对其独特之处的理解,并达到欣赏的效果。
[1]刘曦芬.文体分析对诗歌教学的启示[J].外语教学,2002,(7):69 -73.
[2]张德禄.功能文体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3]Thompson.G.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Arnold/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6/2000.
[4]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Arnold,1985.
[5]Thornborrow & Wareing.Patterns in Language:Stylistics for students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M].London:Laura Wright and Jonathan Hope/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8/2000.
[6]Widdowson.H.G.Practical Stylistic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