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星
(保定市电化教育馆,河北保定 071000)
2012年6月25-27日,河北省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能力说课比赛如期举行,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研员,能够听到各地市66位优秀教师的说课展示,笔者感到很荣幸与自豪,但教师们说课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也不容忽视。如何在说课交流中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是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部分教师没有科学认识说课,对说课的内涵与意义认识不清,导致说课只是对自己教学过程的详细叙述,没有理论性阐释与说明。说课是“教师通过对教育目标的分析,针对某一具体课题(某一问题,某一观点)口头表述其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即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之目的。”[1]它强调的重点不是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而是为什么要这样教。即说课的意义是让每位教师能够站到教学理论的高度去解读自己的教学,说明自己如何科学处理教材,如何整体分析学生、如何设置个性化与层次性教学目标,如何依据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法与媒体、如何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等。每一个部分都应该进行论述与说明,并有相应的理论作为支撑,达到自圆其说,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之目的。
教材分析目的是要求教师能够整体把握教材,对教材的整体结构特点、章节编写意图、具体课时地位和作用有系统科学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够根据学生、教学环境等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加工与重组,即新课程教学理念所倡导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信息技术学科是一个新型的学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制是在2000年10月《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颁布后才开始有章可循,其面世也不过十年左右。所以,教材编写中远离学生生活、强调基本知识与技能、教材修订跟不上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速度等问题还普遍存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把教材作为多种教学资源之一进行创新性地使用,而不是陷入“唯教材”的低效境遇。
例如:一位教师对其教学内容分析如下:“《安徒生童话》是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第十八课教学内容,属于小学阶段第三模块PowerPoint。PowerPoint可以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汇集在一个作品中。本教材十四课至十七课是对PowerPoint的初步学习,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学生学会在演示文稿中插入声音。”这样对教材的表面说明与知识罗列在教师对教材的分析中比比皆是。教师只是将本节课的内容及在教材中的位置做了介绍,没有将自己的分析与创新融入其中,这种就课论课只会触及皮毛,浅尝辄止。
学情分析的意义是对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与技能、心理特点、学习风格、年龄特点、学习态度、个性差异等方面的科学综合分析进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教法学法的构建、教学过程设计,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究、乐于合作。
很多教师的学情分析只是蜻蜓点水,简单说明学生的年龄特点或者介绍已有的知识与技能,这些单一、空泛的做法没有体现出学情分析应该具备的要求。如: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变形与翻转》说课时对学情的分析:“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画图学习,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电脑绘画操作能力,能够使用工具箱里的各种工具来进行电脑绘画,并且有了认识菜单和使用菜单中的命令来绘画的经历。”这种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情分析仍然坚守着“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教师没有俯下身去贴近学生、理解学生,所以,这样的学情分析只能是以偏概全,无法为后面的教学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学校教育目的范畴的一个具体概念,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不言自明的: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或者说,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2]为了体现教学的整体性育人功能,新课程标准规定了三维一体化的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提出改变了以往课堂教学只是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单一状态,转而关注学习过程中人的全面成长。为了体现教学目标的诊断与评测功能,教学目标在表述时应该坚持规范性、具体性、可操作性、层次性、针对性等原则。然而,在一些教师的说课中,非三维、空洞、指向不明的教学目标还比比皆是。如有的教学目标依然从知识、技能、情感三个角度进行表述;有的教学目标表述中大量存在“使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等不规范用语;有的教学目标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表述方面过于空泛,在没有任何教学活动的前提下就提出要培养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或者养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等无源之水的教学目标。
阐释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点环节,因为,教学过程可以反映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紧密程度,体现了教师的个人教学艺术。通过教学过程设计流程就能清晰看出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妥当、任务设计是否科学、教学方法是否恰当、评价设计是否合理。阐释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对整节课的教学环节及设计思路进行整体说明,但这并不代表要面面俱到。很多教师担心将某些环节一带而过会让同行或评委理解不透彻,所以,从课堂导入开始即力求精讲,导致重点不突出。还有的教师对于教学过程设计只是借鉴别人原有的教学设计,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任务驱动、合作学习,作品展示、小组交流,课堂小结、总结拓展”,这样的传统教学流程千篇一律,毫无创新。
与教师的交流中得知,很多教师对说课知之甚少,大部分教师没有参加过说课评比。教师反映在平时的校本教研时由于信息技术教师少、受信息技术学科被边缘化等因素影响,校本教研根本不会单独考虑信息技术教学。偶尔有信息技术教师参加教研,其角色也是教研活动的技术保障者或是列席旁听者。教师在参加说课交流或评比时只得套用其它学科的说课模板,导致张冠李戴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学校要营造和谐的校本说课氛围,使信息技术教师能够和其它学科教师一样主动参与说课交流,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不断开展说课实践,探究科学规范的说课程式。
近年来,随着网络应用的日趋普及与人性化设计,特别是教育博客的飞速发展使得各种基于网络的教研团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中国教育人博客”、“海盐教师博客”、“苏州教育博客”等教育博客服务提供者为广大教师能够在网络大家庭中实现共建共享、共同进步提供了专业互动平台。从此,教师的说课不再是孤芳自赏,而是有很多同行在实时欣赏与交流,很多专家在实时互动与点拨。网络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崭新的专业发展平台,引导教师走向新的研究领地。正如研究者指出的“教育博客以深受教师关注和欢迎的‘生活世界的朴素的说话方式’,提供了教师对日常教育实践进行理论研究的素材,激发了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兴趣和动机,增强了进行理论研究的信心,使教师教育理论水平的提高成为可能,因此,它能缩小教师的实践与教育理论之间的鸿沟,充当着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3]
说课活动的持续、常态开展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科学规划与不断引导。这就要求教育主管部门改变以往过分强调公开课、优质课等课例研讨或评比的单一形式,使教师教育教学评比多元化和立体化。通过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怀与重视,教师的说课动机势必会得到极大的激发。那种东抄西拼的准备、轻描淡写的述说、敷衍了事的交流一定会被主动、积极的说课所取代。教师们也一定会在不断的学习、交流与研究中提高说课能力、创新说课内容。
说课需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更新教学理念。信息技术教师要深入学习,对信息技术教育意义、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教学方法与评价等有深入的了解与掌握。教师只有熟悉并充分研究学科教学理论才能更好把握课程性质、感受教学方法、拓宽教学思路、施行多元评价、增进教学智慧,进而才能在说课设计中应用新教学理念,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新境界。
[1]刘彦昆编著.教师如何提高说课艺术[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3):2.
[2]崔允 .教学目标——不该被遗忘的教学起点[J].人民教育,2004,(13-14):16-18.
[3]樊希国.教育博客与教师发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2):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