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彩霞
(贵州省德江县煎茶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 贵州德江 565200)
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不断深入开展以来,护理工作逐渐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显示出来尤为重要的地位,就护理纠纷的高发已经严重的制约了基层计划生育服务部的顺利工作,本文作者就多年来基层计划生育技术部门的工作经验,从护理工作现在出发,针对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整改措施。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已经成为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基层的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人口数量控制、人均素质提高、人口结构的调整等多重任务,在党“三个代表”思想的引导下,本县在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争取活在中,取得一定成绩,机构倡导技术服务主要由医疗诊断、治疗、护理、药具等多个方面展开。
计划生育的推行是在安全、高效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基础上开展的,就避孕、节育检查者,以及适用避孕节育手术、输卵管、精管复通手术的患者;患有生殖道疾病、性病、艾滋病的患者群,在生理变化、疾病折磨下,患者的精神状态、社会适应力以及生活方式继而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因此产生了一系列的特殊需求以及反应,如果不及时的进行合适的生理、心理疏通,支持以及宽慰,就会加大心理压力,避孕节育的效率降低,因此只有良好的护理工作能才能进一步的帮助患者。
因为计划生育技术的服务群体,其中大多数患者属于健康人群,一旦他们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缺乏正确的了解,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紧张、焦虑、恐惧、担忧等心理、生理应急,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因素,包括医生对各项计划生育工作的配合、以及躯体的致病效果。在护理服务的辅助下,为服务对象提供更有利健康成长的心理环境,促进他们消除焦虑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神经内分泌系统能正常的工作,进而达到健康,并预防疾病,协助患者正常康复,减轻患者心理苦难。
经过调查显示,职业防护认知的平均分值在3.07左右,同设定的最佳防护值意识分值5分相比,相差很远,同国内的护理人员状况比较,自我防护意思较低,存在严重的隐患,因此缺乏控感防护,4分左右,所以职业防护知识的弥补已经成为计划生育服务护理教育的重要环节。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护理工作,服务理念的更新是相当重要的。(1)对治疗、护理、解决问题采取妥善、高效进行强调,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2)重视服务应答,需要准确无误的进行客观判断,提升工作的严密性。需要注意,病情解释的科学性,痊愈后护理需要清楚的交代,思想工作需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手术之前进行详细的交谈,严格的完成手术中的各个过程,回答问题需要尽量的控制情绪。(3)严谨的进行科学的服务,需要注意护理人员的言谈举止,护理行为,急、重症抢救,均应做到护理记录真实、客观;(4)多样化的服务,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已经成为社会研究、关注的焦点,在护理时,还需要根据不同的患者对象、不同的疾病种类、治疗阶段、患者病程,以而制定特殊的护理措施、计划,同时还需要严格的遵守服务准则种的5个心。内容包括:患者的疾苦关心、热忱服务、细心服务、解答问题,虚心解释患者疑问,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提高必须的生活服务,注重健康教育。
新形势下的计划生育服务,要求更严格、更优质,因此对广大护士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护士在此情况下,需要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相关知识理论,熟练的掌握技巧,保证工作质量的高效,计划生育护理范围较广,具有极强的技术性,更高的服务,关系着服务患者的生命安全、生活质量,因此护士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业务技能,并且定期的组织护士学习计划生育的相关法规、强化优生优育的概念,规范无菌操作,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询问工作是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部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对健康生活方式的促进,所以,我们要求护士进一步的提高询问的技巧,为服务对象解答各种生理、心理问题,促进他们对环境的适应,维持心灵的健康,因此护士在咨询服务时,要保持耐心、细心,学会从思想上对他人尊重,细节上的工作。
很多方面的原因,尤其是当前的护理教育体系,常常在中职业护理课程中缺失这一环境,认识的缺失导致在工作时,对位于因素的认知缺乏,所以,护士的防护意识的提高,控制护理风险,实行标准管理,降低护理失误造成的维护,病逐渐的提高防护水平,维护护理人员合法权益,引起相关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护理管理者注意。
护理纠纷常常是医护管理中重要的环境,对纠纷控制和降低能表现出医院整体管理水平,也是护理标准质量的要求,同时还是计划生育服务站管理、护理质量水平的标准之一,所以,就护理纠纷产生的原因,选择针对性的措施,强化计划生育服务护理工作核心,重视护理队伍强化,强化护理质量控制,最终促进有效的防范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纠纷。
[1] 许乐,林冰心.护理人员针刺伤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J].福建医药杂志,2005,27(1):141~142.
[2] 高国贞,刘桂卿.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情况调查[J].现代护理,2006,12(18):31~32.
[3] 常香远,陈远芳.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护理,2006,6(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