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菲 杨晓波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系 河北 石家庄 050081)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必须以“应用、实践”为主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由于受普通教育学科体系课程教学方式的影响,许多高职院校在教学中仍沿袭传统学科课程的教学模式,虽有实训环节的教学,但仍偏重于学科理论体系的完整传授,理论和实践有所脱节,而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界限,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模块化整合,教材内容的针对性删改,授课方式的灵活性变化,再加上教师教学观念的科学改变等,将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从感性认识入手,加大直观教学的力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激情,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成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
基于理实交融理念,许多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专业技术基础课如何在任务驱动、理实交融的大背景下进行课程改革,极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还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实践,这对于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采用任务驱动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改革 《电路分析》课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①《电路分析》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具有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课程特征。②符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③传统的学科课程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抽象枯燥的理论容易使学生出现畏难情绪,逐渐产生厌学情绪,使教学陷入恶性循环。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乐于思考、勇于实践。对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课题组教师通过调研、大量查阅资料,经分析研究后确定《电路分析》课程的教学主要以任务为导向开展,传统式教学并重,两种教学方法相互融合、相互补足。
将理论知识点、技能点融入到对应的工作任务中。 根据课程内容的广泛性与复杂性,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将其归类合并,融入到对应的工作任务中。内容上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创造必要的基本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情绪。
以实验(或仿真)电路的演示、观察、测量、分析为先导过程。 传统的教学过程,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会导致理论知识过于集中,增加理论学习的难度;另一方面,没有把工作任务放在组织课程内容的逻辑主线地位。本课程以实验(或仿真)电路的演示、观察、测量、分析为切入点,融入理论知识,降低学习难度。
通过技能训练和任务实施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电路知识的能力和职业素质。 通过技能训练和任务实施过程,培养学生将实际电路抽象为电路模型的能力、搭建电路的能力及仪器、设备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电气识图能力和对直流电路、交流电路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电气设备和实际电路进行测试的能力,并根据测试结果分析、判断、进而排除故障的能力;培养学生从事电工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此外,学生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技能训练和学习任务时,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交流、沟通与协作能力,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积累和形成。
建立多元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理论与技能相结合,过程与成果相结合”的多元考核评价体系。基本知识笔试、技能训练评定、课堂讲评、成果展示交流、自主学习能力评定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以上为进行《电路分析》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初步思想和设计,这些思想和设计的可行性及效果需要在反复的实践中不断验证、完善。
工作任务的实施过程是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核心环节。
在学习每个单元之前,以画树形图的方式向学生说明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和所包括的主要知识点,这样便于使学生掌握本单元各个知识点的相互衔接关系。
在开展每一单元的学习之前,首先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明确告知学生,使学生能在上课时有重点的听课。
对于每一项工作任务,先将要实施的工作任务与实际应用相联系进行任务导入;其次就完成任务需解决的核心问题进行任务分析;再逐步开展相关知识的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和电子电工基本技能,这是保证任务和实验能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最后进行任务实施。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技能训练和任务实施,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搭建电路的能力和仪器、设备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和对实际电路进行测试的能力,并根据测试结果分析、判断、进而排除故障的能力;培养学生从事电子电工相关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课程教学还应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证,加强考证的理论知识的练习与操作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总结评价是任务完成后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评价是手段,发展是目的。评价的意义是“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评价的重点是促进学生理论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通过总结,学生找到了自己在理论和操作技能上的不足,更重要的是总结也是一次自我评价,在自我评价中学生的成就感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增强了。最后进行教师评价,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实际动手能力进行评价,同时还要对学生的态度、团队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价,既要肯定学生的成绩,又要指出技能训练和任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通过任务驱动式理实一体教学法在技术基础课程——《电路分析》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该方法能一定程度上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课程的理论知识,更使他们懂得怎样灵活应用这些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自我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
因首次进行这种“任务驱动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开展教学实践和问卷调查后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不足,例如,以任务为导向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不可能所设计的每一项任务都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很难照顾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学生普遍感到课程安排有时过于紧张,希望在课堂上能有更多的时间动手;把课堂上分析讲授的实际任务最好都能进行演示或实验等。要使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在电路分析课程中得到更进一步地应用和更好地把握其教学思想,还需要进行大量的教学实践从各个层面进行严格论证。
[1]苏志红.项目教学法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8,2.
[2]陆荣.项目教学法引入《模拟电子技术》课程[J].机械职业教育, 2008,2.
[3]渠海荣.浅议项目教学法在《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8,12.
[4]苟亚男.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电路分析基础》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
[5]毛文娟,彭远芳.任务驱动法在高职《电路分析基础》教学中的实践[J].科技信息,2011(29).
[6]李俊梅,夏耀.项目教学法在电路分析与应用课程中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