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门类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改革对林学学科研究生招生的影响——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2012-07-28 03:11:46崔一梅何艺玲王东亮
中国林业教育 2012年3期
关键词:初试林学入学考试

崔一梅 何艺玲 王东亮

(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83)

一、农学门类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改革的背景

研究生教育是教育链的最高端,是学术研究的园地,是社会服务的载体[1]。研究生招生是研究生教育的初始端,招生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研究生教育产出成果的质量与效果,影响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知识的创新。因此,高度重视研究生招生工作,提高生源质量和研究生选拔质量,已成为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共识。自1999年以来,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规模增长迅速,年均增长率达到28.8%[2];2007-2010年,每年的计划招生规模都超过了40万,每年的报考人数均超过100万,2010年的报考人数更是达到了140万[3]。为了科学有效地选拔人才,教育主管部门在完善研究生的招生考试制度方面,一直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探索。

2003年,教育部对研究生招生做出重要改革,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由5门改为4门,并将专业课考试纳入复试阶段的考核。2006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大了复试考核的力度,进一步推动了复试工作的改革。2007年,教育部又进一步对教育学、历史学、医学3个学科门类的研究生考试初试科目进行了调整,调整的目的在于逐步精简和优化初试科目、规范考试内容、提高命题质量,以进一步提高初试的科学性、安全性、有效性和公平性。经过近年来不断深入的改革,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初试的功能定位更加明确,即更加侧重于对考生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学科基本素养的考查。在此背景下,2008年,农学门类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的改革被推到了前台。

二、农学门类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改革的主要内容

农学门类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改革涉及纳入农学门类招生的所有学科专业(含其他学科门类中授予农学学位的学科专业),改革后初试科目共设4类,即政治理论、外国语、农学门类公共基础、农学学科基础综合,其中农学门类公共基础、农学学科基础综合属业务课范畴。

(一)改革后业务课初试科目的设置及其选用

农学门类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改革后,农学门类公共基础部分的考试设数学、化学科目;初试时可由招生单位从中选定考试科目,也可经招生单位同意后由考生从中任选考试科目。农学学科基础综合部分的考试按动植物类学科群(含18个2级学科)和农学门类其他学科(含16个2级学科)分设考试科目。其中,动植物类学科群设置了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2个考试科目,由招生单位从中选定;农学门类其他学科的考试科目则由招生单位自定,要求考察范围需至少涵盖相关学科专业本科教学阶段的2门主干课程。

(二)改革后业务课初试科目试题的命制方式

农学门类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改革后,农学门类公共基础部分的数学、化学科目以及动植物类学科群的农学学科基础综合部分的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科目都实行联合命题。联合命题工作由教育部委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农林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农林委”)在教育部考试中心的指导下组织实施。农学门类其他学科基础综合部分的考试科目则由招生单位自行选择,可以选用农林委联合命题的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或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科目,也可以选择自行命题的科目。

(三)涉及林学学科的初试科目改革内容

林学学科属农学门类下的1级学科,共有7个2级学科,其中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森林保护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4个2级学科被纳入动植物类学科群,学科基础综合部分的初试科目必须选择联考科目;森林经理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3个2级学科被列入农学门类其他学科,学科基础综合部分的初试科目可自行设置。此外,经教育部批准备案的林学1级学科下自设2级学科也被纳入农学门类其他学科范围,学科基础综合部分的初试科目也可自行设置。

三、林学学科研究生招生情况

(一)招生单位的情况

林学学科在农学门类中只占一小部分,7个2级学科全部都招生的只有几所学校,且以林业院校为主。从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专业目录查询的结果显示(见表1),全国共有71个招生单位在林学学科招生。其中,仅有12个单位在林学学科全部7个2级学科招生(其中5个单位还在教育部批准的自设2级学科招生);只在1个林学学科2级学科招生的单位多达39个,且以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这2个2级学科为主;余下的招生单位也只是在少数几个林学学科2级学科招生。

表1 各招生单位在林学学科2级学科的招生情况 /个

(二)招生生源的情况

报考林学学科研究生的生源数量有限,除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之外,其他林学2级学科的研究生生源主要来自林业院校。受高等院校的定位以及大学生就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与林学学科相关的本科专业越来越少,相应的本科毕业生人数也越来越少。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学校每年毕业的林学相关专业的本科生仅有百余人(不包含水土保持专业和园林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而近3年来林学学科每年的研究生招生计划数(不包括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的招生数)都超过了百人。这凸现了林学学科研究生生源的捉襟见肘。

四、农学门类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改革背景下林学学科研究生招生的变化

北京林业大学拥有林学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林学学科的实力强、师资力量雄厚,在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始终名列前茅。根据北京林业大学的相关数据分析农学门类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改革对林学学科招生的影响,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一)林学学科研究生考试科目的变化

在2008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农学门类初试科目改革之前,北京林业大学林学学科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初试科目基本按照2级学科的招生要求设置。由于林学1级学科下的各2级学科比较强调对学生专业素质的考核和考察,所以初试科目一门为基础课,以数学类为主,如数理统计(含概率论)或高等数学;另一门则较多是专业课。因此,研究生入学考试农学门类初试科目改革前,北京林业大学设置的林学学科研究生基础课初试科目与改革后农学门类设置的公共基础课初试科目在考察目标上基本一致;但是,改革后纳入动植物类学科群的4个林学2级学科(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森林保护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的另一门初试科目则有巨大的变化,与改革前几乎完全不同。农学门类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改革前后北京林业大学林学学科考试科目的变化情况,详见表2。

(二)林学学科研究生生源的变化

农学门类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改革以前,报考北京林业大学林学学科研究生的生源数量一般都能接近学校全部生源总数的30%。2008年改革之初,报考林学学科研究生的生源数量下降幅度明显,林学学科报考生源总数占学校全部生源总数的比例不足25%,各2级学科的报考生源数量平均降幅达20%,其中纳入动植物类学科群的4个2级学科的报考生源数量平均降幅达到46%。目前,农学门类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改革已历经3年,林学学科的报考生源数量已逐年回升,生源总量与改革前基本持平或略有上升;但是,各2级学科报考生源数量的回升并不均衡,其中初试科目变动较大的动植物类学科群的4个2级学科的生源数量回升缓慢,尚未恢复到改革前的水平;而可以自主设置一门考试科目的2级学科的生源数量回升迅速,已经超越改革前的水平(详见图1)。

表2 农学门类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改革前后北京林业大学林学学科考试科目的变化情况

图1 林学学科研究生生源数量的变化趋势

(三)林学学科研究生招生计划数与其第一志愿生源上线人数的对比

2006—2010年北京林业大学林学学科研究生的招生计划数持续平稳上升,第一志愿报林学学科的上线人数均超出招生计划人数,除2008年外,上线人数与录取人数比基本都在1.4∶1以上。从表面上看,林学学科研究生的生源比较充足,但是具体到林学学科的2级学科,生源情况则差异明显。其中,纳入动植物类学科群的林木遗传育种等4个需参加全部研究生初试统考或联考的2级学科,2008年改革以后生源的缺口较大,调剂录取量超过50%;而其他2级学科的生源情况变化不大。

图2 林学学科研究生招生计划数与第1志愿上线人数的对比

五、农学门类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改革对林学学科研究生招生的影响

(一)农学门类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改革对林学学科研究生招生的正面影响

1.有利于林学学科选拔“厚基础、高素质”的学生

农学门类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改革后更加注重考核考生的基本素质和对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有利于促使在校本科生更加重视基础学科的学习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以便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有利于林学学科长远的人才选拔工作

农学门类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改革后设置了农学门类公共基础和农学学科基础综合2类考察科目,明确了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核方向,即注重考核考生的基本素质和对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对林学学科研究生招生选拔的目标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改革以前,林学学科各2级学科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的考核内容以专业知识为主,这使生源只能局限于有过专业学习背景的群体;而改革后入学考试内容更加侧重于考核学科基础知识,这使生源的范围更加广泛,拓宽了林学学科人才选拔的范围,进而对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长远的意义。

3.有利于林学学科提高人才选拔的质量

农学门类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改革后林学学科的大部分2级学科都采用了联考或统考试题,不仅规范和统一了试题的考察内容,而且增加了对考生的综合评价内容。这有利于对全国范围内各类考生的知识和能力做出公正、客观的判断,也有利于对学生所掌握基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进行比较,从而提高人才选拔的质量;同时,联考和统考的命题方向也对本科生的教学方向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二)农学门类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改革对林学学科研究生招生的负面影响

1.部分林学2级学科的报考人数急剧下降,招生计划主要依靠调剂生源、甚至降格以求来完成,影响了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农学门类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设置了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2个考试科目。由于大部分林业院校在本科阶段较少设置生物化学课程,所以林业院校本科毕业生在这方面的基础相对薄弱,掌握的知识不够深厚。因此,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改革后,初试科目涉及生物化学内容的部分林学2级学科的第1志愿上线生源严重不足,而调剂生源的学科背景多数不是农学且报考志愿极不稳定、反复比较多。这就造成在研究生复试录取时这些2级学科无法实现有效的差额选拔,需要的研究生生源找不到,不需要的研究生生源却考分很高,进而最终导致为了完成招生计划不得不降低要求录取。

2.改革后农学门类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的设置不利于部分林学2级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农学门类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改革后,在初试考核内容的引导下,考生在本科阶段加强了基础课知识的学习,而在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方面则略显不足;再加上部分2级学科的生源不足,降格录取使研究生复试也难以深入考察考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因此,部分林学2级学科录取的研究生在进入专业研究阶段后,由于对本学科专业领域了解不够、知识积累不足,所以会出现力不从心或难以进一步提高的问题。尤其是那些通过调剂志愿录取的研究生,由于当初同意调剂到农学学科主要是为了达到上学的目的,所以他们对专业缺乏热爱,开展科研的动力不足。这最终都将影响林学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六、进一步深化农学门类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改革的建议

农学门类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的改革有利于农学门类研究生的整体选拔工作,但在具体考试科目的设置上,对林学学科各2级学科的差异性考虑不够。为了使农学门类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的设置更加科学化,能够兼顾不同学科的需求,从而全方位地促进人才选拔工作水平的提高,笔者建议进一步深化农学门类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的改革,增设部分农学门类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以供林学学科选择。

林学学科下的2级学科大部分属宏观应用范畴。而目前农学门类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中的农学学科基础综合部分设置的植物生理及生物化学和动物生理及生物化学2个考试科目的考察内容过于微观,不符合林学学科对考生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考察要求。由于林学学科要求考生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土壤学、生态学、植物学等为主,且对考生的数理统计基础要求较高,所以笔者建议在设置农学门类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时,能够进一步兼顾林学学科的特点,在农学学科基础综合部分增设土壤生态综合或土壤植物综合作为选考科目;同时,在农学门类公共基础部分增设数理统计作为选考科目,从而有利于林学学科研究生教育科学、有效地选拔人才。

[1]杨卫.研究生教育与创新文明传承[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5):7-11.

[2]崔一梅,何艺玲.研究生招生质量影响因素探讨//北京教育考试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北京市研究生招生工作论文集[C].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99-105.

[3]周逸梅.全国140万人考研创10年来新高[OL].(2010-01-10)[2010-09-06].http://www.bjd.com.cn/10yw/201001/t20100110_554646.html.

猜你喜欢
初试林学入学考试
出生率下降 日本中学出新招
环球时报(2022-06-09)2022-06-09 15:20:37
考研初试高分未被录取,且慢提“猫腻”论
科学大观园(2022年8期)2022-05-18 19:59:26
入学祈祷(环球360°)
环球时报(2021-02-03)2021-02-03 09:17:38
运用心理学定律管理班级初试
林木病理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贵州大学林学专业为例
空乘招聘初试,走出“美丑”误区
地方民族院校复合应用型林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现代园艺(2017年11期)2017-06-28 11:32:32
入学考试——比尔吉特·尼尔森自传(四)
歌剧(2017年4期)2017-05-17 04:07:15
日本加强大学入学制度改革 注重学生的可塑性
见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