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训练法在普通高校学生速度耐力训练中应用研究*

2012-07-03 03:09孙广丰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间歇实验班乳酸

孙广丰

(吉林警察学院 警体部,吉林 长春 130117)

普通高校培养社会建设人才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文化知识的多少,还需要有较高水平的身体素质。因此,通过科学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实验论证提高学生速度耐力水平的间歇训练方法,以期为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效果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对象是普通高校学生速度耐力训练中的间歇法训练。

间歇法是指根据对象、教材内容的特点和生理负荷的大小,调整与控制各训练之间的间歇时间,以提高发展体能效果的方法。

间歇训练法的生理基础是Reindell早期提出的“格施勒—赖因德尔定律”,即负荷时心率达170—180次/分钟,间歇恢复时达100—125次/分钟时再重复负荷进行训练,使心输出量在负荷时和间歇休息时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在最佳心率范围之内,对心泵血功能有较大的锻炼作用,同时由于肌肉活动有间歇休息,可以增强抗疲劳能力,从而提高训练效果。

本研究采用的方法:(1)查阅体能训练及体育教学的相关资料,熟练掌握本实验研究的前沿理论。(2)对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吉林体育学院及吉林警察学院的体能训练专家进行有针对性访谈,包括研究目的、实验设计等相关方面,为本实验性研究提出建设性建议。(3)为验证间歇法训练在学生速度耐力水平提高过程中的显著性作用,进行科学的对比实验分析。(4)对实验前后相关数据测试,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5)使用美国金泉YSIR1500SPORT血乳酸分析仪,在实验前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400米跑之后进行手指采血分析,以验证本实验的科学性。

二、实验过程分析

1.实验设计

本实验选吉林警察学院2011级刑侦专业男学生40名,分成实验班和对照班各20人,于2012年3月—6月间进行30学时的400米间歇法训练实验教学。

2.实验验证指标

根据实验的需要以及专家的建议确定实验指标:身高体重、400米成绩、血乳酸的浓度、心率次数。

3.实验控制

为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尽量降低实验的误差,实验班由笔者亲自授课,对照班由与笔者水平相当的体能训练教研室教师担任,其中任职年限、训练水平、年龄以及学历都处于同一水平。

4.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见图1。

图1 实验过程

5.实验策略

笔者对实验班进行400米间歇训练,以60-90S的速度跑400米,重复进行10-15次,每次间歇2-3分钟,这样的间歇训练对机体要求比较高。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根据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为了保证实验的实效性,实验分为两次数据的测量,即实验前的指标数据的测量和实验后指标数据的测定。

1.实验前测结果与分析

实验前测是为了检验实验样本的分组是否具有科学性,也是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基础。因此,笔者和对照班的教师针对学生实验前指标进行测定,并且采取将所有学生打乱顺序的方式进行测量 (见表1)。

表1 实验前两班学生基本指标的结果分析 (n=40)

从表1实验前对学生测试数据对比中看到: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身体基本特征身高和体重上几乎处于同一水平,其中两班学生身高对比 (T=0.91,P>0.05)无显著差异;体重数据对比 (T=0.94,P>0.05)也无显著差异;本实验的专项400米测试结果对比,实验班学生的成绩与对照班学生成绩虽然相差了0.04秒,但是从样本的整体上看两者也无显著差异 (T=0.89,P>0.05);同样从体现学生机体的乳酸能系统功能水平的血乳酸浓度上看,两者也无显著差异 (T=0.95,P>0.05);跑完400米后两班学生心率的测试对比,差异同样不具有显著性 (T=0.81,P >0.05)。

由此可以明确,实验前测数据的结果充分体现了样本分组的科学性,无论是身体的外部素质特征还是机体的速度耐力素质水平都处于同一水平,这为本实验的开展奠定基础。

2.实验后测结果与分析

在经过实验前测的对比后,实验班采用间歇法进行400米训练,根据学生的实际速度耐力水平,科学合理安排每次的练习强度及休息间歇时间,保持训练时的心率在170—180次/分钟,间歇结束的心率控制在100—125次/分钟,从而使有机体处于尚未完全达到恢复的状态下进行的练习,这样会取得更好的超量恢复,方能更有效

体现间歇训练的作用。在间歇时应采取积极性的休息方式,如走步、慢跑、适当放松,以加速肌肉产生乳酸的排解和恢复体力;而对照组则由之前选定的教师进行传统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训练时数及所用场地均相同。经过30学时训练后,打乱两个班学生的顺序,由体能测试中心专门教师进行统一测试,测试数据结果对比见表2。

表2 实验后测两班学生基本指标的结果分析 (n=40)

提高运动成绩是训练追求的目标,无论采取传统的训练方法,还是用间歇训练法,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400米跑的成绩,同时也改变血乳酸浓度以及完成400米后的心率,从而提高学生的速度耐力水平。但是从表2的实验数据来看,间歇训练法的效果还是好于传统的训练方法。从400米成绩上看,经过一个周期的训练,实验班学生的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班学生的成绩 (T=1.89,P<0.05),可以看出具有明显差异,显然间歇训练法是有效的。另外,从跑完400米后每个学生的采血样进行血乳酸浓度的测试对比,实验班学生的血乳酸浓度高于对照班学生的浓度水平 (T=2.16,P<0.05),具有显著差异。这是由于间歇训练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机体糖酵解的能力,增加了机体乳酸的产生,同样也加强了血液对乳酸的溶解能力,进而使血乳酸浓度不断增强。在完成400米后的学生心率测试中也看到,实验班学生整体上好于对照班学生 (T=2.81,P<0.05),显然间歇训练不仅提供了机体在速度耐力运动中所需的能力,同时也最大程度增加了学生心脏的最大摄氧量,加速了心脏的每搏输出量,从而使机体在心率较低的水平完成较高的运动负荷。

通过间歇法的训练,看到学生在400米跑成绩上的明显提高,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间歇法训练对提高学生速度耐力水平有显著效果。

3.间歇法训练效果生理学分析

完成400米跑这样体现速度耐力水平的项目,需要三个供能系统的作用,其中乳酸能系统的功能作用比较大。在400米跑实验中,实验班通过间歇训练不断提升了机体每次训练后的血乳酸浓度水平。我们知道,机体在速度耐力运动的前几秒靠的是ATP的供能,但是,随着机体运动强度的增加,乳酸也不断增加,从而阻止了ATP的再合成,为了平衡机体内酸碱度,这时就需要血液充分溶解肌体产生的乳酸,从而来加快乳酸的排解,进而使机体在氧不足的情况下仍能通过乳酸能系统的供能完成400米、800米的速度耐力性运动。

四、小结

通过间歇法的训练,高校学生的速度耐力水平有明显的提高,采用间歇法训练时通过提高学生在平常训练过程机体产生的乳酸,并增加排解乳酸的能力,使机体适应在氧气不足的状态下更大程度的动用机体乳酸能系统的供能,满足完成运动时最大速度的要求。因此间歇法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速度耐力水平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在训练中广泛采用。

[1]王步标,等.人体生理学[M].北京:高教出版社,2002.

[2]李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教出版社,2002.

[3]孙革,潮芳.无氧训练过程中的乳酸监控[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4,(1).

[4]韩丽娟.我国短距离优秀游泳运动员比赛和训练对血乳酸浓度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7.

[5]闻毅敏.提高普通高校学生速度耐力方法的探讨 [J].公安大学学报,1998,(3).

[6]侯晓兵.体育教学应与“公安特色”相结合——“体能巡回训练教学法”浅论[J].云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4).

[7]唐文坤.从乳酸能系统角度谈400米跑训练[J].玉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3).

猜你喜欢
间歇实验班乳酸
中年女性间歇习练太极拳的强度、能量消耗与间歇恢复探究分析
间歇供暖在散热器供暖房间的应用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间歇俯卧位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
靖边畔沟长6油层采油制度效益研究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腹腔镜手术相关的高乳酸血症或乳酸性酸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