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企业海外市场风险的识别*

2012-07-03 03:09钟懿辉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跨国经营企业

钟懿辉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公共管理系,北京 100048)

近10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到海外开展跨国经营活动。然而,在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绩的同时,我国企业也遭遇了种种市场风险,面临了很多的困难,甚至经营失败。如有68家央企114亿美元的海外业务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曝出巨额浮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等都曾榜上有名,凸显了海外市场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因此,我国企业必须下大功夫识别海外市场风险,进而进行有效的风险防范管理。

一、我国企业可能面临的主要海外市场风险

企业的海外市场风险是指由于海外市场或者世界经济形势发生变化而给在海外经营的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研究我国企业以往跨国经营情况,发现我国企业主要会面临如下的市场风险。

(一)供需风险

微观经济学中所研究的最基本的市场模型就是供给-需求模型。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的需求会受到商品价格及其预期和相关商品价格、消费者偏好和收入的影响,而生产商的供给也会受到商品价格及其预期和相关商品价格、生产商的生产成本和技术水平、政府税收等因素的影响。作为市场经营者,商品的供需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相应的风险,即供需风险。

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对各类商品,特别是资源类商品的需求存在巨大缺口,需要海外市场提供相应的供给保障。比如我国对石油的需求上升非常快,其增量为世界最大。我国铁矿砂及其精矿的进口额也增长迅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根据我国海关公布的统计数据,2011年达6.86亿吨。①资料来源:《2011年中国铁矿石进口量达到6.86亿吨》,《世界金属导报》2012年2月15日。从2002年到2011年十年间,我国铁矿石进口量增长了5倍多。然而,这些商品的需求却受到供给“瓶颈”的制约。大宗商品,特别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类商品因其稀缺性和垄断经营,使其海外市场有许多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作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出口需求的变化对我国企业尤为重要,成为企业的主要市场风险。欧盟、美国、东盟和日本为2011年我国大陆贸易伙伴前四名,合计占此期间我国大陆外贸额的47.2%。②资料来源:《2011年进出口增长22.5% 外贸顺差收窄14.5%》,《证券日报》2012年1月11日。然而,金融和债务危机、日本地震和经济衰退使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内市场需求下降,加上中东和北非政局动荡,导致国际出口市场走向的不确定性。2011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外贸出口增速持续走低,到2012年上半年已回落至10%以下的个位数。③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相关外贸进出口情况资料整理得出结论。目前我国对海外市场需求仍然比较依赖,出口占GDP比重较大。当前世界经济衰退、国际市场萧条,外需放缓,必然对我国外贸和企业的跨国经营带来风险。

(二)商品价格风险

如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变动给企业赢利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很大的市场风险。例如,2008年7月至11月间,伦敦布伦特北海原油期货价格就从每桶147美元跌破到50美元以下,下跌三分之二。铁矿石从2005年到2007三个财政年度,其国际价格比上个年度分别上涨71%、19%、9.5%。①资料来源:《铁矿石价格上涨有因由一“石”激起千层浪》,《辽宁日报》2008年2月20日。我国进口铁矿石年均到岸价格从2002年24.83美元/吨升至2008年136.47美元/吨,之后三年价格涨跌大幅震荡,分别是54.69%、-41.47%和59.61%。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原油消费国和第五大原油生产国,国际原油价格的剧烈涨跌对我国进出口原油企业影响很大,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新加坡公司就因石油期权 (option)交易在2004年底亏损5.54亿美元。②资料来源:《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福建日报》2004年12月10日。国际铁矿石价格的大幅攀升和剧烈波动也让我国企业经营困难。

资源类商品因成本和需求上升会上涨,而且大宗商品间的联动涨价效应明显,包括粮食、电力、汽车等其他商品,甚至诸如玉米等农产品的价格也会逐渐被拉升。目前一些新涨价因素在增多,美国推出的QE3势必导致美元继续贬值,商品价格整体推高;动荡的中东局势、世界范围的极端气候也会影响相应的商品价格。目前我国面临着较大的通胀压力,而且其源头在国外,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面临由此带来的较大风险。

(三)汇率风险

由汇率变动所引起的汇率风险是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重要市场风险之一。目前,一方面美元兑人民币贬值已超过24%,另一方面美元兑其他国家的货币又有升有降,这种汇率波动对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活动带来很多困难和损失,如2008年底,中信泰富有限公司因澳元兑美元大幅下跌致使企业损失约180亿港元。据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2011年估算,美元每贬值1%给我国海外工程承包行业约300-500亿美元的在建项目单方面会带来约1.75-2.75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目前,我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仍然有升值的压力。当前我国企业还是以出口劳动密集型及附加值较低的产品为主,随着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出口商品或是价格升高,出口数量减少,或是牺牲利润,保持出口商品价格不变,两种做法都会影响我国企业的经营效益,削弱其在海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四)市场竞争风险

海外市场是剧烈竞争的市场。有竞争,就必然有风险,在海外市场竞争,就意味着有市场竞争风险。随着跨国企业经营规模扩大和方式多样化,海外市场竞争程度愈演愈烈,我国有些企业便采取了一些冒进战略策略,如以超低价竞标等恶性竞争的方式来开拓海外市场或提高市场占有份额,结果导致企业利润减少,可持续发展能力降低,严重时企业经营困难甚至破产。2007年3月1日北京晨报报道称:目前中国汽车产品在海外已形成“低端、技术含量低”的形象。目前,我国企业跨国经营中的这种恶性竞争比较普遍,形式也各异,由此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竞争风险和损失,其直接后果是履约质量不高,出现各种纠纷,造成经济损失,损害我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形象。

(五)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契约一方毁约、违约或违法致使契约另一方遭受经济损失的风险。有数据表明,我国出口企业的坏账率高达5%-7%,如四川长虹集团就有4.8亿美元海外应收账款逾期无法收回;2011年德国买家拒收我国企业光伏组件,涉案金额高达1581万美元,为中国信保报损金额最大的一笔买方拒收案件。这些违约现象和案件,虽然从契约等角度我国企业可以进行索赔,但因种种原因,常常是由我国企业独自来承受市场风险并承担损失。

二、我国企业遭遇市场风险原因分析

(一)海外市场的激烈竞争

对跨国公司而言,海外市场的波动,如市场结构调整、顾客需求变化、供应商更换、强势竞争对手进入等因素都可能让跨国公司遭遇风险,陷入困境甚至危机中。一方面,受不利经济环境影响,各国纷纷制定各种投资和贸易保护条款和措施保护本国利益。《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称,2010年约三分之一对外国直接投资是新的限制性措施或监管程序,各国外资进入更加严格。《2012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在对外投资方面出现了2003年以来首次下降。同时,许多国家还出台了各种贸易保护措施,对国际贸易发展形成严重障碍。据商务部《美国目前正在实施的对华贸易救济措施涉案产品一览表》统计,截止到今年4月20日,美国尚有114起对华贸易救济措施正在实施中。这些保护政策的制定实施更加加剧了海外市场的竞争程度,我国企业作为最大的受害者,承受了巨大的市场风险;另一方面,当今海外市场呈现出趋于饱和、同质化状况,各国跨国公司都会千方百计采取一切有效竞争方式争取企业的海外市场地位和利益。在世界经济唱衰的背景下,海外市场竞争空前激烈,竞争中的跨国公司,包括我国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

(二)我国企业的后发劣势

我国企业进入海外市场较晚,其后发的天然劣势给企业跨国经营带来很大的市场风险。如今整个海外市场中条件好、能经营且盈利性大的子市场几乎被老牌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吞噬,留给我国企业的市场多数存在较大风险。例如,我国外交部和国际专业安保机构曾评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29+55个国家和地区的油田合作项目+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业务中就有28个业务所在国家和地区属高/较高风险区域。另外,海外市场对中国产品和中国企业形象的惯性思维也增加了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困难。长久以来,海外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印象多是质量差、档次低、价格便宜,而且中国企业采用低价策略,被冠以扰乱市场秩序的名头。虽然随着我国企业产品质量提高和经营管理水平进步,海外市场上的中国产品在逐步走出低端价廉的魔咒,但扭转消费者和合作者以及竞争者对中国产品和中国企业的惯性思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一旦中国产品物美价高时,因为“made in China”可能会使得一些消费者不接受高价而放弃购买,而当我国企业按章投资或竞标时,也可能会遭到合作方或竞争者的排挤。

(三)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公司治理结构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是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经理人三方组成的对企业进行管理和控制,协调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关系的一种组织结构和体系。迄今为止,作为跨国经营的生力军,我国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诸多问题:所有者缺位和越位,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尤其是专业素质得不到保证,缺乏刚性的问责制度。企业内部人控制与政府部门的强干预并存,股东会、董事会形同虚设,各个机构的职能严重交叉或不清晰,企业难以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经营者“不负责”和“负不了责”,市场观念和风险意识非常薄弱,亏损几乎都是由国家买单,企业的投资风控制度往往形同虚设。目前这种不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从根本上、体制上让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跨国经营产权不清,监管不力,风险控制不作为,大大影响了跨国经营效果。

(四)跨国经营能力普遍不高

跨国经营与国内经营很不一样。目前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自然环境相差很大、风土习俗各异、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有别。若企业按以往的习惯思维和俗成做法来经营跨国业务,势必导致各种市场风险的发生;无论开展何种业务,跨国经营操作环节远远多于国内经营,由此拉长了企业跨国经营项目的周期,要求更强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经营能力,为此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因素必然增加;由于整个海外市场是由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子市场组成,任何一个子市场的变化 (如投资条件、市场准入要求变化)都会对跨国经营企业产生影响,从而给企业的跨国经营带来市场风险。总之,环境各异、操作环节过多、海外约束限制名目繁杂等诸多原因让企业的跨国经营面临了更多、更大的市场风险,因此,企业必须具备足够高强的经营能力来驾驭其跨国经营。

然而,与西方跨国公司相比,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能力有明显差距。最新的UNCTAD(联合国贸易及发展委员会)各国和地区跨国公司的国外总资产与跨国化指数 (TNI)排序资料显示,2010年非金融类国外资产世界100强中,开展多种经营的中信集团是唯一榜上有名的中国企业,其国外资产排名第60位,但其企业跨国化指数(TNI)却是最后一名,第100位。在2009年非金融类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国外资产100强排行榜中,中国公司有9个,但其企业跨国化指数排名都在50位以后,最垫底的是大名鼎鼎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见表一。企业国际化指数是衡量企业国际化水平的指标,TNI越高,说明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就越高。由此看来,现阶段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程度还不高,也就是说,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时间较短、经验缺乏,跨国经营能力相对薄弱。具体表现为:一是可行性研究不到位;二是不熟悉市场规则、技巧手段应用不当;三是急功近利机会主义作怪;四是专业人才匮乏。

表一 2009年非金融类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国外资产100强中国企业排行榜① 资料来源:根据UNCTAD/Erasmus University database提供的《The top 100 non-financial TNCs from developing and transition economies,ranked by foreign assets,2009 a》文件整理并翻译。

(五)企业现代化经营管理落后

英国经济学家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指出,内部化优势是企业对外投资必备条件,即企业必须能够将在母国的所有权优势延伸到海外东道国去,与东道国投资经营环境和生产要素融合。由于企业的所有权优势与距离和环境变化成反比关系,则企业的内部化优势成为决定企业对外投资和贸易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因此,现代化的科学企业管理会让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有序高效,其竞争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增强,进而避免许多风险。但是,与西方跨国公司相比,目前我国企业的现代化经营管理还很落后,由此给企业跨国经营带来了不小的市场风险。

首先,不重视企业市场战略管理。企业在海外市场上进行跨国经营活动,必须清楚和谁竞争,什么时候在哪里竞争,并且知道如何竞争,否则企业的跨国经营就会面临严重的市场风险,导致经营失败。当前我国许多企业没有经营战略,完全凭感觉经营海外市场,缺乏有效的战略管理。有些企业即使考虑到战略问题,但也缺乏系统完整的战略规划,缺少长远的市场发展计划,没有清晰的战略重点,结果造成投资回报率低甚至出现颗粒无收现象。即便是我国那些具有明确战略目标的优秀跨国公司,也时常不能随海外市场变化和竞争形势需要而不断改变或调整经营思路和企业运作方式,使得企业难以判断海外投资走向,难以维系企业的海外市场经营;其次,缺乏可持续的国际核心竞争力。与包括西方跨国公司等竞争对手相比,我国企业在海外市场普遍缺乏自主研发创新能力,缺少关键核心技术和先进生产工艺,缺乏通过创新而产生的新的商业模式,缺失科学的产品质量和发展观。我国出口产品品牌缺失和品牌认可几乎是所有企业难以跨越的障碍和跨国经营的软肋,像新型的商业模式、多功能多样化的产品形式、优质的产品质量和完善的售后服务等最终占领海外市场的决定因素是我国企业,特别是多数中小企业难以达到的。目前,我国一些企业在国内市场就缺乏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国际核心竞争力更无从谈起了。美国迈克尔·波特认为,企业要能与世界最强的竞争者展开竞争,并获得竞争优势,关键在于国内的压力和挑战。如果缺乏在国内竞争中锤炼出的具有国际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自然经受不住海外市场的风吹浪打,必然在跨国经营活动中遭遇市场风险;再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整体较低。我国企业普遍存在内部管理不完善、决策迟缓、缺乏监督和激励机制,大部分企业没有形成具有特征的企业文化而缺少凝聚力,普遍未建立起有效的社会责任治理结构,许多企业对海外市场风险估计不足,缺乏风险防范准备和系统运作,综合应对风险能力偏弱,结果遭遇风险无力解决,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表现较差。

(六)政府行业作用发挥不足

与西方相比,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历史较短,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政府和各个行业协会对企业海外投资贸易涉外公共服务体系欠缺,配套细化的指导及管理不够,导致大多数企业在海外孤军作战,承受了更多的市场风险。具体表现有:一是没有关于对外投资的统一法律保障体系。目前,我国缺乏统一的对外直接投资立法,有关政府部门对企业对外投资合作没有形成有效的、一致的监管机制,这与我国企业对外投资贸易发展速度不相匹配,使之承受了相应的潜在市场风险。二是涉外公共服务体系尚不健全。我国至今还没有提供海外商情信息的官方或半官方机构,致使海外市场行情和竞争状况等信息无法畅通直接达到企业;针对海外市场的评级、投行等中介配套服务机制也没有相应跟上,缺少专业的海外安全咨询机构和处理境外安全事件的专门机构,没有发布有关涉外安全信息、预警、事故处理、善后的统一平台系统;对于企业在海外出现的风险损失没有专门的保险机制提供安全保障资金。三是行业协会咨询指导服务能力差。企业到海外投资,一般要经过行业协会的内部协调,行业协会应该指导企业寻找到合适的合作方式和合作伙伴、规避风险、避免恶性竞争。然而,目前我国许多行业协会形同虚设,为本行业内的企业提供海外市场信息支持和咨询服务以及对外投资贸易项目指导、协调和组织微乎其微,加上固有的商会官本位色彩,行业协会权威性很低,难以有效追求行业的海外利益和有效表达业内共同利益诉求,以致于我国企业在海外市场上一直是在碰运气、“摸着石头过河”经营,成本很高,风险较大。

海外市场不同于国内市场,多种因素相互交织使得跨国经营环境复杂多变。毫无疑问,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在面临战略机遇的同时,也充满各种挑战。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尚处于初级阶段,国际化水平不高,盈利能力偏弱,风险管控、营运效率、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跨国经营面临很多的市场风险,与想象中的或媒体报道的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轰轰烈烈有很大差距。为此,我国企业在海外市场上任重道远,需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建立企业风险防范体系,正确识别企业跨国经营中的市场风险,对症下药,做好风险管理工作,确保企业跨国经营的安全。

[1]徐芸茜.海外投资亏损日甚 国资委率先出手救治 [N].华夏时报,2011-07-01.

[2]朱灏,全继业.铁矿石国际贸易价格机制及调控策略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3).

[3]王千红,冯晓辰.中国进口铁矿石价格波动的金融属性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

[4]张宁,裴长洪.对外承包工程: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主导形式[J].中国经贸,2011,(3).

[5]陈圣莉.中国信保调降29国风险评级 [N].经济参考报,2011-12-23.

[6]于盟.中国企业“走出去”:海外投资风险防控迫在眉睫[N].国际商报,2011-08-31.

[7]N.Gregory Mankiw.Principles of Economics[M].Thomson Learning.2008.12.

[8]国家商务部公平贸易局:《美国目前正在实施的对华贸易救济措施涉案产品一览表 (更新至2012年4月20日)》,http://www.mofcom.gov.cn/201205/20.

[9](美)波特著,刘宁,高登第,李明轩译.竞争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跨国经营企业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企业
企业
企业
绛县输送80名农民跨国务工
陈秋梅 跨国共谱抗疫曲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秋瓷炫和于晓光 一场跨国的情遇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