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庆山
(湖北大学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我们知道,一个人在学习和运用词汇进行交际之前,词是客观存在的符号,词义已经存在于这个符号之中,人们要做的就是获取其中的词义,因为获取一个词的词义是理解掌握这个词的关键的核心问题。回顾词义学史,我们发现,学界多通过探讨词义结构的构成要素来获取词义,词义结构的切分与描写成为获取词义的前提和基础。一个显然的道理是,获取词义是有规律可循的,因为语言的词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人们需要理解掌握的词也是数以千计的,词义的获取如无规律可循,那人们的语言学习与交际将会困难重重,甚至不可想象。获取词义的规律我们称之为词义的接受模式。这种接受模式必须具有寓繁于简、以简驭繁、以少胜多的特点,这样才能有助于人们在一定时期快速掌握大量词汇以便于完成各种各样的语言交际活动。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以人类的认知系统和知识系统为立论背景,对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词等实词的词义结构做了新的切分与描写,尝试建立了一种新的词义接受模式。
人们进行认知活动的对象可分为事物和运动两大类。为了更好地把握认知对象,首先要给对象一个名称,以便确认和区分认知对象。这反映到语言中就是事物和运动各自获得了具有语言符号性质的名称——事物名词和动词。紧接着,人们还要对带上了语言符号标记的认知对象的属性进行把握,因为只有了解了认知对象的属性,才可能真正把握作为认知对象的事物和运动。属性是人们把握认知对象的角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感知或认识到的主客观对象的各种可供认知或比较的方面,它们依附于特定的对象,不能独立存在。比如,“重量”这一属性存在于一切具体的事物当中,可从这个角度出发来把握这类事物,作为对这些事物认知或者相互比较的一个方面;“速度”这一属性存在于一切运动过程当中,可作为对不同运动进行认知把握或相互比较的一个角度。再比如,对于“阅读”来说,通常具有方式、速度、效率、时间、地点、施事、受事等属性;而对于“桌子”来说,则一定具有质地、产地、颜色、重量、长度、高度、宽度、样式等属性。跟事物和运动相比,属性是认识事物和运动的角度,存在于事物和运动之中,不是独立存在的认知对象。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和运动都不能离开属性而存在,任何属性也都必须依附于特定的事物或运动。属性作为认知事物和运动的角度,在语言形式中就需要用一定的词语来指示,这种用来指示各种属性的词语就是属性名词,属性名词是指称属性的词语,是具有属性指称功能的名词。由此,我们把名词二分为属性名词和非属性名词,其中非属性名词也叫事物名词。
确认和区分了认知对象并且从不同的属性出发对认知对象进行把握以后,人们已经得到了很多的认知结果,这些结果反映在语言中就是词汇中出现了非属性名词(事物名词)、动词和属性名词。至此,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活动也只是进行了一部分,还没有结束,还有最后的更为重要的一步,那就是判断从某种属性出发能否得到某种认知结果——属性的特征值。如果得到了,就意味着这个认知过程圆满结束;如果没有得到,就意味着这个认知过程以失败告终。我们知道,人们通过属性切入事物和运动得到的认知结果不外乎两个方面,那就是事物和运动所具有的“质”和“量”。这里所说的“质”是指对认知对象的属性所具有的具体状况的描述或评价,也就是认知对象的属性所具有的只能定性的特征,而且认知上的这种描述或评价在语言中主要由形容词来体现,也可以用名词和动词来体现;“量”是指认知对象的属性所具有的可以测量或定量的值,而且认知上的这种可以测量或定量的值在语言中一般用数(量)词或短语来体现。前者如“端庄的举止、高昂的价格、木头的质地、抗震的精神”就是分别用“端庄、高昂、木头、抗震”来表示“举止、价格、质地、精神”这些属性的特征。后者如“三尺的高度、十升的容积、三十度的温度、五米每秒的速度”就是分别用“三尺、十升、三十度、五米每秒”来表示“高度、容积、温度、速度”这些属性的值。我们把属性的特征和属性的值合称为特征值,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作区分性表述。
世界上的认知对象首先要在语言中体现为名词或动词才能进入语言交际并获得语言意义。因此,在语言世界中理解和把握一个对象实际上就转化为通过认知活动来把握指示这个对象的语言符号的意义——词的意义。词义本身既是认知活动的产物,又是保存认知成果的载体,同时也是认知活动继续进行的工具。认知结构和词义结构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内在联系,从认知结构的组成要素出发来认识词义结构的要素是一条便捷有效的途径。据前文我们的分析,圆满完成一个认知活动过程需要对象、属性和特征值三个要素,据此我们把词义的结构要素也分为三个:对象义要素、属性义要素、特征值义要素。
为了行文的统一和称说的方便,我们把词义结构的三个要素分别简称为词的对象义、属性义和特征值义。这三个要素在不同词类的词义结构中的显隐状态不同。在动词和非属性名词的词义结构中,对象义是显性的,具有指示(指称)对象的作用,形成词的指示义部分;属性义和特征值义是隐性的,形成词的蕴涵义部分。在形容词和数词的词义结构中,特征值义是显性的,具有指示特征值的作用,形成词的指示义部分;对象义和属性义是隐性的,形成词的蕴涵义部分。在属性名词的词义结构中,属性义是显性的,具有指示属性的作用,形成词的指示义部分;对象义和特征值义是隐性的,形成词的蕴涵义部分。由此我们把词义结构的三个组成要素分成两个部分:指示义部分和蕴涵义部分。
词的指示义部分是词义结构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实词都首先要有所指示,否则这个词就不存在,指示作用是显示一个实词存在的先决条件。认知整个世界,无论是客观世界、主观世界还是语言世界,其前提就是先让认知的对象——无论是独立型的认知对象还是非独立型的认知对象——以符号的形式进入人们的大脑,因为不进入大脑的对象人们是无法认知的。以语词的方式来指示人们的认知对象,是让认知对象以语言符号的形式进入大脑的最为简便和最为有效的一种方式。因此,我们对认知对象的理解和把握实际上就转化为对标志该认知对象的语言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也就是要把握和理解词的意义。所以说,词的指示义是词义的首要的意义部分,也是我们最先掌握的部分。如果不了解不知道一个词的指示义,那么我们既无从谈起也根本谈不上对这个词的意义的理解和把握。
我们知道,人们认识和把握任何一个对象,实际上都不外乎“质”和“量”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往往不是轻易就能被把握和理解的,因为这两个方面蕴涵于对象之中。根据词义结构,指示义是外显的,而蕴涵义是内隐的,我们需要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才能对指示义所关联的蕴涵义有所理解和把握。理解一个词的指示义,只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知识并且懂得这个语言中的这个词就够了;而要理解一个词的蕴涵义,则不仅需要懂得语言中的这个词以及具备一定的语言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语言之外的一些百科知识,包括适当的认知方式、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我们获得了一个词的蕴涵义是以获得这个词的指示义为前提的,但是我们获得了一个词的指示义并不意味着我们也能同时获得这个词的蕴涵义。只有通过获得蕴涵义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直接现实、理解属人的世界,才能更好地反映对现实世界和世界现实的思想。词的蕴涵义是潜在性的,处于隐含状态,是词义中潜在性的隐性变量。
词作为语言符号可以充当全民性的交际工具,具有全民性。从共时角度来说,词的指示义是词义中较为稳定的显性的常量。如果说词的指示义体现着词作为语言符号的共性的话,那么词的蕴涵义则体现着词作为语言符号的个性。指示义和蕴涵义是词义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处于一个词义结构中,体现了词义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词的指示义是语言社会全民约定俗成的结果,而词的蕴涵义尽管也必须经过全民的约定才能进入语言交际,但蕴涵义的获取与接受毕竟要受制于更多的个人因素。
从以上分析可知,作为词义结构的三个组成要素,词的对象义、属性义和特征值义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结构关系。我们把词义要素之间的这种特殊的结构关系称作词义球结构关系。词义球结构说明了词义结构要素之间的规律性的联系,是人们理解词义的基本模式。下面我们分别讨论一下不同词类的词义接受模式。
就动词和非属性名词来说,词的对象义就像一个球的表皮,显性地存在着而且具有无界性。这个表皮由很多复制性地分布的点构成,我们称这些点为对象义点。任何一个对象义点和整个表皮都是全息关系。这就好比一滴水和一碗水一样,两者同质同构。球的内部则充盈着无数的属性义与特征值义,它们就像空气,共同撑起整个球皮,使得这个球充实、丰满、鲜活、生动。词义结构的三个组成要素之间有着规律性的对应关系,比如,一个对象义点至少对应一个属性义,这一个属性义至少对应一个特征值义。
(图1)动词与非属性名词词义接受模式示意图
本文区别使用指示义和指称义。动词和非属性名词的对象指示义也可叫做对象指称义,这种情况下的指示义和指称义是等价的,因为指称义是一种特别的指示义,它适用于标志独立型认知对象(事物和运动)的词(指动词和非属性名词)。其他词类(属性名词、形容词、数词)的词义结构中的指示义不叫指称义,因为这些词标志的认知对象(属性和特征值)是依附型(非独立型)的认知对象。在此类词的词义结构中,对象义属于蕴涵义,我们称其为对象蕴涵义。之所以区分指示义和指称义,是因为标志独立型认知对象的词的词义结构中的对象指称义和标志依附型认知对象的词的词义结构中的属性或特征值指称义中的“指称义”的含义是不同的。此外,我们的这一区分,还意在和已有的任何词都具有指称作用这一观念中的“指称”概念相区别。这样一来,我们的词义结构要素的两个部分就分别是“指示义”和“蕴涵义”,这就很好地和此前一直在词义研究中通行的指称义区别开来了。这样做是因为考虑到特征值和属性相对于事物和运动来说不是独立实体,也不是独立型认知对象,应该和独立型认知对象有所区别。
(图2)形容词与数词词义接受模式示意图
就形容词和数词来说,词义结构就像一个无色透明的水晶球,其球心因为是一个有色的部分而清晰可见,这个清晰可见的球心就是词的特征值指示义。球心具有无界性,既可看作一个点,也可看做是由无数的特征值义点组成的。球心和组成球心的任何一个特征值义点是全息关系。换句话说,如果把球心看作是由无数的特征值义点组成的,那么球心和特征值义点的关系就好比一碗水和一滴水的关系,是同质同构的。在这个球心的周围,蕴涵着无数的属性义和对象义,它们和显性的球心一起构成整个球结构,缺了任何一个要素都不成其为球结构。词义结构的三个要素之间也有着规律性的联系,比如,一个特征值义至少有一个属性,这一个属性至少归属于一个对象。图中的对象蕴涵义和属性蕴涵义用点虚线表示,意味着有很多个不同的对象和属性可以和这一个特征值义相匹配,它们潜在性地聚集在特征值义的周围,构成整个词的蕴涵义部分。跟动词和非属性名词词义球结构相比,在形容词和数词的词义球结构中,特征值义变成了显性的词义要素,从蕴涵义中退出并成为词的指示义部分,而对象义则变成了隐性的词义要素,从指示义中退出并进入词的蕴涵义部分。在形容词和数词的词义球结构中,词义要素仍然是两个部分,只是蕴涵义部分的内容跟动词和非属性名词词义球结构中的蕴涵义部分的内容相比已发生了变化。但从术语统一的角度来说,词义结构分为指示义和蕴涵义两个部分,这一点是一致的。
就属性名词来说,词义结构就像一个半透明的水晶球,球的最外层聚集性地蕴涵着无数的对象义,球心部分则聚集性地蕴涵着无数的特征值义,球心和球面之间是清晰可见的属性指示义。属性指示义是无界的,整个属性指示义是由无数的属性指示义点复制性地分布而成,每一个属性指示义点和整个属性指示义都是全息关系。这就好比一滴水和一碗水一样,任何一个属性指示义点和整个属性指示义都是同质同构的。属性指示义和对象蕴涵义以及特征值蕴涵义一起构成属性名词的词义球结构,缺了任何一个要素都不成其为球结构。词义的三个要素之间也有着规律性的联系,比如,一个属性指示义点至少有一个特征值和至少归属于一个对象。图中的对象蕴涵义和特征值蕴涵义用点虚线表示,意味着有很多个不同的对象和特征值可以和这一个属性指示义相匹配,它们潜在性地聚集在属性义要素的周围,构成整个词的蕴涵义部分。
(图3)属性名词词义接受模式示意图
综上所述,汉语实词词义的接受模式是一个由三个具有因应关系的要素(对象义、属性义、特征值义)构成的具有两个部分(指示部分、蕴涵部分)的球结构体。根据信息论的一般原理,这个接受模式具有认知特性,是词义信息生成并且具体化的基础,具有寓繁于简、以简驭繁、以少胜多的特点。
语言是个蕴含与承载知识的系统,而词汇是语言这个知识系统的基础性核心要素,词义表达的知识系统就是语言的知识本体,也是说话者共享的知识体系。词汇分布与词汇意义对比,都建立在人类内化(internalize)的认知系统之上,而词义作为传递知识信息的重要载体,显然具有认知特性。正是这种寓繁于简的认知特性导致人们可以共享词义,从而极为便利地接受词义。因此,认知特性是表达知识系统的词义的本质属性之一。由此我们认为,词义的接受也应该有一个共享的模式,而且这个模式也必须建立在人类内化的认知系统和知识系统之上。尽管语言是个复杂的多功能系统,但所有功能的解释都必须回归到认知系统和知识系统的基础之上,作为语言核心要素的词义当然也不例外,也必须回归到这个基础之上。因此,基于人类内化的认知系统和知识系统,本文尝试建立了汉语实词词义的接受模式。
[1] 刘春卉.现代汉语属性范畴研究[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8.
[2] 符淮青.词义的分析和描写[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
[3] 赵世举.汉语研究管见录[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4] 董振东.语义关系的表达和知识系统的建造[J].语言文字应用,1998,(3).
[5] 董为光.汉语词义发展基本类型[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6] 卢植.认知与语言——认知语言学引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7] 沈园.句法-语义界面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8] 沈家煊.“有界”和“无界”[J].中国语文,1995,(5).
[9] 沈家煊.我看汉语的词类[J].语言科学,2009,(1).
[10] 沈开木.词义的蕴涵[J].汉语学习,1983,(5).
[11] 邱庆山.论词的蕴涵义对句子歧义的影响——以“裤子”和“裙子”为例[C]//Qiaoming Zhu,Donghong Ji,Maosong Sun,Guodong Zhou.Proceedings of the 11th Chinese Lexical Semantics Workshop(2010).Singapore:COLIPS Publications,2010.
[12] 邱庆山.基于句法-语义界面的现代汉语词义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