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淑君
摘 要: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高职人才隐性质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凸显,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多维度、多方位研究探索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职业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重要任务。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隐性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4-0089-02
一、高职教育的隐性质量和隐性质量标准
人才隐性质量的潜在性及其标准的不可量化性决定了高职人才隐性质量标准的界定尤其困难,本人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体会,试图通过分解构成人才质量的元素及其塑造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即它主要由四部分构成:身心健康及其塑造;内在素质及其提升;发展潜能及其开发;个人信念及其确立。
身心健康是构成高职人才隐性质量的首要元素。高职人才的就业岗位脑、体劳动并重的多,没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很难有持续耐久的工作能力,根本谈不上隐性质量发挥作用的问题;这主要是高职人才学历低、年龄小、社会经验少、知识面较窄,与本科生、研究生同场竞技中必然会产生人际关系、利益争取、权利维护等方面的困惑和茫然情绪,自然会影响他们的自信心,严重的会在职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因此,身心健康是高职人才隐性质量的首要指标元素。
内在素质是构成高职人才隐性质量的第二个元素。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视角分析,健康的情感对完成职场任务具有重要意义。真、善的道德情操,高雅的审美情趣,理智的行为举止等,潜在地推动着个人的工作能力提升和业绩创造。相反,假、恶的道德情感,低俗的审美情趣和感性的行为举止,也潜在的制约着个人在职场的提升速度和水平;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必然产生爱岗敬业的职业态度,其对职场生涯的正面影响不言而喻。反之,扭曲的人生态度,必然产生消极怠惰的职业心态,其对个人职业生涯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人的价值观,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正确的价值观使人具有开阔的视野和长远眼光,并能采取正确的策略和方式解决职场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它是维持职场生涯长久不衰的恒久动力。错误的价值观会限制人的视野和眼光,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落荒而逃。因此,合理的较高的内在素质是构成高职人才隐性质量不可或缺的元素。
潜能是构成高职人才隐性质量的第三个元素。人的潜能是隐性质量中“沉睡的雄狮”,一旦唤醒,它对职场的影响力会象猛虎下山,似狮啸山林,势不可挡。持续学习的能力,可使人迅速接受和掌握最新技术及知识,及时捕捉商机,并在职场中不断超越自己,直至走向卓越和非凡。相反,就不能在瞬息万变的商机中抓住有用信息,必然制约着个人职场生涯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全面的适应能力,是信息化时代对高职人才的社会性素质要求,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则能在千变万化的社会环境中如鱼得水,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得心应手,不断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相反,真有满腹经纶也无用武之地。顽强的意志,是成功者必备的品质,顽强的意志使人在困难面前不屈服,在挫折面前不气馁,能抵挡得住各种消极情绪的诱惑,就会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直至取得最后成功。反之,则会功亏一篑,不能取得成功。因此,学生的潜能是构成人才隐性质量的必备元素。
个人信念,是构成人才隐性质量的第四个元素。支撑人生克服艰难困苦、走向成功的动力源很多,如对金钱的魅力、个人的喜好和兴趣等,但最持久、最永恒和最给力的,是人的坚定信念,它是开启人本质力量宝藏的钥匙,是人精神力量的终极源泉。有了它,任凭惊涛骇浪,都不能打垮人的意志,都不能改变人的追求,著名的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有句名言:“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使你倒下,如果你自己的信念还站立着的话。”司图尔特·米尔也曾说过:“一个有信念的人,所发出来的力量,不下于99位仅心存兴趣的人。”相反,一个没有坚定信念的人,不管机遇有多好,前景多明亮,都会因缺乏信念而失去坚持,走向成功的反面。因此,个人信念是人才隐性质量高低的重要元素,是不可或缺的指标。
二、高职人才隐性质量培养的实现途径或方式
首先,确立现代教育理念相适应的新型教育制度,充分发挥制度建设在人才隐性质量培养中的作用。虽然所有显性质量的培养方式如课堂授课、文体比赛、社会实践等都蕴含有隐性质量的培养作用,但制度的因素无疑应成为隐性质量培养方式的重中之重。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道德意识、意志品质、持续学习能力、健康身心、人际关系的处理和社会适应性的历练等,无不需要制度和纪律的规范与强制,需要内化的制度意识来保证。一个好的教育制度安排,能营造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自由活动的时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享受到尊重、喜悦和幸福感,一个坏的教育制度安排,则会扼杀学生的学习情趣和热情,造成令人窒息、死气沉沉的校园生活,学生体会到的是压抑、郁闷和失望。纵观国内外教育质量较高的学校,无不得益于合理有效的教育制度安排,比如,一提到牛津大学,人们就会想到导师制;谈到哈弗大学就想到学分制;提到斯坦福大学就想到保证产学研合作的“大学院制”安排。
所以,制度虽然无形,但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校的教育质量,建立新型教育制度,必然是提高隐性质量的题中应有之意。
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发挥学校文化创造者和承载者在隐性质量培养中的作用。人才质量培养中,师生关系是隐性质量培养的重要途径和环节,它是社会关系的折射,是教育理念的载体,虽无形无状,但对人才隐性质量培养的实施过程和教育目标达成具有直接性意义。而在师生关系中,教师作为学校新文化的创造者和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其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是灵魂深处的,是塑造性的。传统的师生关系体现在教育理念上是传道、授业和解惑,教师处于居高临下的主动地位,学生处于仰望服从的被动地位,师生之间是不平等少互动。这种师生关系和教育理念背景下表现出的隐性质量培养不是对人本身的尊重和人的潜能开发,学习氛围死气沉沉,培养的人才是读死书、死读书的书呆子。新型的师生关系体现在教育理念上是以人为本,师生之间民主探讨和平等交流。这种师生关系和教育理念背景下培养的人才必定是创新意识浓厚、持续学习能力强,适应社会快而广,其隐性质量的优势和作用更能满足社会的长远发展需要。因此,我们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扮演好先进文化创造者和传统文化承载者的角色,自觉地冲出传统教育理念和师生关系的藩篱,使我们培养出的人才既有过硬的显性本领,又具有过强的隐性质量,从而不辱我们的教育使命。
再次,加大校园环境建设的资金投入,美化学校的自然环境,发挥隐性质量培养的“大染缸”效用。精美的校园设计、明亮宽 敞的图书馆、明窗几净的教室、醒目雅致的校园路标、错落有致的建筑布局、文化韵味十足的雕塑、茂密的树木、葱郁的花草、便于学习的路边凳、小课桌,构成一幅幅美好的画卷,这就是培养人才的“大染缸”,而这个缸里的配方就是蕴含在构成这个缸的各种元素中的艺术和文化魅力,它的作用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它不直接提出对学生的要求,而是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迪和教育效果。
第四,搞好学生课外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项目设计及组织,全面培养和开发学生潜能。任何一项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都是对学生创新能力、适应能力、敬业态度、大局意识、集体荣誉感、竞争意识、吃苦耐劳精神及协作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锻炼,都是开发学生潜能的有力工具。例如,英语文化节的开展,既能培养学生的显性质量,提高英文应用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力、组织力、创新能力和集体荣誉感等,红歌大合唱比赛,既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又能提升学生艺术修养和合作意识等。因此,要高度重视学生课外校园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项目设计和组织,在有限的学制内利用好课外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这个载体,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开发,为就业后的长久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最后,引进个性化的训练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高职学院的学生知识储量少,自我控制能力差,毕业后学历、能力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引进个性化的训练方法,根据不同对象设计合理的训练项目,以最低级、最底层的能力和素质训练为起点,如用学过的英语写短信、用学过的应用文知识写通知、用学过的计算机技术做PPT等等,边训练边点评,边训练边提高,通过获得好评而产生的成就感、幸福感、自豪感引导他们提升信心、提振士气,通过持续的解决问题,不断地积累起可迁移的能应用于工作现场的经验,经历各种困难的克服过程磨练他们的意志品质,通过整个训练过程的心理体验树立起在竞争中取胜的坚定信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16号文]
[2]黄世宁.加强隐性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右江民族医学院党委宣传部理论园地)2005年10月
[3]方向阳,周芳.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观[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8).
[4]李良斋.在庆祝第二十四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08年9月10日)
[5]王荣昌.在2008年新生入学开学典礼上的致辞(2008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