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2012-06-06 07:05刘振忠李继东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体育院校能力教育

刘振忠,段 斌,李继东

(河北体育学院,石家庄 050041)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和载体,其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人才,教学理念强调学生是教育主体,并以创业需求为依据,进行创业潜能开发与培训,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业意识,掌握创业知识,磨练创业技能,并为未来的创业活动定位[1]。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劳动力人口数量与就业岗位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大,政府制定实施了 “以创新促创业、以创业促就业”的就业举措,为适应新形式需要,许多高等院校以各具特色的活动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旨在培养提高大学生创业就业力。就体育大学生群体而言,虽然具有健壮的体魄、坚韧的毅力和勇于挑战的创业者特质,但大多知识结构单一,普遍缺乏人文知识与创业技能,难以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体育领域开拓创业,亟待需要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来弥补其知识、能力、素质的缺位[2]。然而,大多数体育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停留在形式化、边缘化、浅层次的局面,存在着体系不健全、模式不规范和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3]。为此,本课题组结合体育院校学科专业特性,定位了体育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构建了 “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探讨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培训手段和实训模式,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对策与建议,以期为体育院校顺利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1 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与内容分析

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与内涵是对人的创造潜能、开创个性、事业心与开拓能力的培训。从这种教育价值取向来看,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以及培养学生进行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和自主创业的教育功效,同时还兼具专业素质拓展训练的教育效能。体育院校是以体育学科教育为主,与综合性院校相比,在专业规模与结构、办学理念与方法、教育体系与培养模式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这种差异性决定了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规格与内容的特定性。

1.1 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

体育院校应开展以人文素质为基础的普及型创新创业教育,在此基础上,对少部分自主创业热情高的学生实施提高型创新创业教育,其教育目标为培养创新精神,磨练创业品质,掌握一定的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具备在相关领域进行自主创业的基本素质,如图1所示。

图1 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构成要素

构成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四大要素在创新创业素质结构中均有其独立的地位和功能:创新精神是创业主体自觉进行创新实践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创业素质结构中的物质基础和先天条件,包括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和主动实践意识;创业品质是创业主体所应有的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其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特征,体现在自信心、肯吃苦、有勇气、有毅力和耐挫折;创业知识是创业主体在创业实践活动中所具有的工具和手段意义的知识结构,包括创新知识、创业知识、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创业能力是创业主体促使创业实践活动顺利进行的主观条件,包括专业技能和创业素质如决策能力、经营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这四大要素既有相对独立性,又相互渗透,包含学生走向社会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以及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1.2 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内容

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其教育教学内容应包括创业基础素质、创业基本知识和创业实践三部分,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呈现出教育的普及性、针对性和实践性,见图2所示。

图2 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结构模型

创业素质是从事创业活动应具备的基本条件。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创业意识,熏陶创业品质,磨练创业者特质。更为重要的是促使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认识到自主创业是知识经济时代下的社会需要,是自身生存的需要,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需要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勇于创新、不怕挫折、勇敢冒险的精神,树立自强自立的坚定信念与锲而不舍的韧劲。

创业知识是进行创业活动的理论指导。通过学习创业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方法,能够正确认识创业规律,理解创业过程和掌握创业的一般方法,减少创业的盲目性和风险性,能够把握创业机会、分析市场趋势以及进行理性的创业活动。同时,学习了解创业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提高守法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知晓获得支持与帮助的途径。

创业实践是创新创业素质的外显、创新创业知识的应用和形成创新创业能力并使创业走向成功的不可缺少的教育环节。目前,普遍认为造成大学生不敢尝试创业的主要原因是创业资本的缺乏,创业资本除了必须的启动资金外更重要的的是创业者应具备的创业实践能力。创业实践能力包括专业技能、职业技能、经营管理能力、社会生产本领和自我发展能力,这些能力素质培养既要贯穿校内外的各类教育活动中,同时还需要有针对性的教育与学生自我自觉教育行动。学校要利用现有的资源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实践机会,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以学生自我教育、自主训练为主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逐渐积累社会经验,学会如何发现和把握机遇,如何组建创业团队,如何进行市场调研、成本核算、产品生产和推销,如何应对风险和挫折等,从而增强创业运做能力。同时开展专业职业资格考核,作为对学生创业能力素质的综合检验,这是当代大学生顺利就业、择业、创业的基本保证。

2 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体系设计

从学科体系来看,创新创业教育具有明确的培养目标,以及特有的教育观念、教学体系和实践操作程序,是关于培养创业型人才的系统工程[4]。在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时,首先要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在课程设置上实现知识互补,在教学内容上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体现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在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创新创业素质,让学生不断积累创业的能力;其次要与市场人才需求相结合,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与体育产业发展相联系,这对学生确立创业方向、学习创业知识和培养创业能力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实践证明,创新创业必须顺应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体育产业的经营特点,要使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切合实际,符合市场发展需求。基于上述理解,笔者研究提出了 “知识学习、模拟实训、商务实践、社会服务”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平台,构建了“以学生个体潜能挖掘与社会人才需求为结合点,以个性化分层次教学为手段,以强化创业实务理论、创业模拟实训和创业操作实践为突破口,提高创业素质与掌握创业操作流程为教育目标,全面提高学生就业创业竞争力为归宿”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整个教育体系贯穿了 “以教学实践为主导,发展学生个性,挖掘学生创新创业潜能,展示学生特长”的教育理念,形成了 “能力培养与专业技能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特色。这种结构层次化、形式多元化、教学渗透化和时间全程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充分体现出了体育院校的教育教学规律和课余活动特性,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培养功效。

2.1 创业知识学习平台

根据创业者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心理品质与能力素质,开设以掌握创业基础知识和创业实务与操作技能的相关课程,以保证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可设为全院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两部分,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内容和计划进度上应遵循递进的原则,第一、二学年安排公共必修课程,第三、四学年安排创新创业教育选修课。

2.1.1 创业基础知识必修课学习平台

设置创新创业教育的公共必修课程,主要讲授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创业者特质、创业者基本素质、创业政策与相关法律法规、创业商业计划书、创业案例分析等。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清楚一个创业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掌握创业计划书撰写与商业计划制定的基本技巧,了解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教育目标在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业活动的欲望,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业心理品质,使其模仿成功创业者的行动、态度、习惯和战略以及培养其发现创业机会的能力素质。

2.1.2 创业实务与操作技能选修课学习平台

围绕创业过程中的实务知识需要和操作技能,设置创新创业选修课程模块,学生根据个人意愿和毕业后的工作趋向,选择一个或多个模块学习,以获得完整的知识与技能。

模块一:商业计划与融资课程模块。课程内容包括商业计划、资金筹措与管理、商业发展规划和商业运营许可证等。课程目标是使学生懂得商业计划的重要性,如何编写商业计划,并在创业实施前获得相关的创业知识,了解融资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方法。

模块二:市场营销与策划课程模块。课程内容为市场竞争形势和创业者如何制定营销计划、具体的实施策略规划,以及营运与销售的基本谈判技巧和市场分析等创业知识。课程目标是使学生懂得如何制定市场营销计划,掌握基本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创业能力。

模块三:企业管理与法律课程模块。课程内容为阐述创业者在新建企业过程中的管理知识,避免及摆脱困境所需要的法律知识,创业型风险企业管理方法。课程目标是使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遵循创业自身的发展规律,灵活地把握不确定因素,以及培养管理能力和维权意识。

2.2 创业模拟实训平台

建立全真环境下的创业模拟训练,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体会创业过程,熟悉创业流程,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主要实训形式有课堂模拟创业训练和创业中心模拟实践演练。

2.2.1 课堂全过程创业模拟训练

模拟训练法是从寻找创业商机开始到市场调研,确定创业项目,组建创业团队,制定创业商业计划,注册公司等整个过程。根据教学内容采取无角色模拟和角色模拟两种教学方法。

(1)无角色模拟创业:师生分析社会及本专业特点,共同商定若干类型的创业计划,探讨制定创业商业计划,规划出各个角色的能力素质,如职业技能、经营能力、管理能力、策划能力、沟通能力、交际能力、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等关键能力。而后学生自己进行角色谋划,设定自己想实现的规划设想,制定实施纲要,进行全过程实践操作。

(2)角色模拟创业:教师设计创业课堂环境,讲解演示创业技巧和操作流程。学生结合专业特点,在学习理论知识、技能及方法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和爱好,自由组织5—8人的模拟创新创业小组,选择具有一定商机的创业项目,制定商业计划方案,协调商定每个人的角色,设计公司的主要业务、经费来源、合伙人、人力资源的分配等前期准备,将方案提交教师审核批准后,进入模拟实战训练。从设计店面店名开始,到寻找店铺位置、招聘员工、讨论预算、设计开发广告、制定销售策略、预测销售目标、判断销售数额,并请有实际相关创业经验的专家进行点评,使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融入到课堂理论教学中。2.2.2 活动中心的创业模拟实践演练

利用自身的优势建立场地不同、规模不等的虚拟创业演习场所,如体育科技开发活动室、商业服务活动区、体育技能交流场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设计创业内容,可以进行模拟创办公司、小商品经营、技能传授、信息收集与公布或体育科技发明等商业活动,在亲身体验创业过程中得到创业的磨练熏陶。

2.3 创业商务实践平台

实践尝试平台就是依托学校资源和第二课堂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这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对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其一,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从各个方面和渠道丰富着实践主体的知识、经验,提供了对知识信息进行迁移、比较、分析、综合、评价的机会,有利于创新创业实践主体对某一问题、某一项目甚至某一专业形成网络化的知识背景和综合能力;其二,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心理品质可以在实践中得到熏陶、磨练、形成和发展;其三,创新创业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以表现、形成、发挥和提高。

2.3.1 创新创业校内孵化基地的商务实践

体育院校结合自身优势,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如科技开发创业园、商业服务创业园、信息技术创业园、体育服务中心、体育产品创新交流室等,学生以团队形式从事产品经营、技术发明、成果转让、体育服务等商业活动。同时,鼓励学生创立一些风险小、投资少、见效快的商业实体,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创新创业的乐趣与艰辛,能逐步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

2.3.2 创新创业第二课堂的商务实践

第二课堂活动作为课内教学活动的有益补充和发展,是一种最能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特点和性质、最能激发学生个性潜能的不可缺少的方式,同时又能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科技成果的转化,是提高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的有效载体。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创意征文、市场调研、产品代销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风险意识;开展素质拓展训练、科技竞赛、勤工俭学、产品推销、公司应聘等活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作风和坚强的意志力;开展项目调查、社会服务、技能竞赛、演讲辩论、职业岗位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2.3.3 创新创业社团的商务实践

高校团委或学生团体成立创新创业社团,开展辩论研讨、技能竞赛、体育辅导、商品经营等实践活动,同时,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教授及企业界人士对学生活动进行指导、咨询和成果鉴定,通过参加形式多样的商务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掌握创业实践操作技能。

2.4 创业社会服务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情,还需要社会各界、学生家长的密切配合,才能有效发挥其特有的作用。人的能力素质只有通过特定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最终形成和发展。社会服务平台就是遵循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的人才培养思路,利用校内外体育产业资源如体育俱乐部、体育健身中心、社区活动中心以及其它公司企业,把学生放到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中,进行多元化的创业服务活动,提高创新创业素质。

2.4.1 校企联合基地的创业服务

学校主动与一些企业、公司搭建培训、服务和项目孵化平台,建立 “培训、学习、经营、创收”一体化的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学生接受由企业管理人员组建的 “创业导师库”指导,或者以 “员工”的身份参与生产、销售或管理工作,熟悉取得经营资格的程序和筹措资金的渠道,清楚企业的筹建过程与运营方式,了解商业经营的经验与原则,以及防止违规操作等知识。

2.4.2 市场调研的创业服务

组建创业小团队,分别到企业、公司、商场、社区等商业领域,了解劳动力市场需求,了解行业发展状况,了解企业公司的运转与管理,了解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状况,了解产品或服务市场定价,了解产品销售渠道及促销策略,了解如何规避创业风险,为确定创业项目与制定创业商业计划书,提供详实的材料与数据。同时,使学生在认识职业、感受职业的过程中,提高专业技能,积累创业经验,学会如何发现和把握创业机遇,掌握市场调查、成本核算、产品生产和推销等创业技能。

2.4.3 设岗指导社会服务

设岗指导社会服务就是让学生自由选取校内外人员作为辅导对象,利用课余时间对其进行体育知识传授与技术辅导。依据学生岗位指导人数和被指导对象的反馈评价等级,决定是否授予学生职业资格证书,作为毕业资格审查的一项重要标准。这种根植于社会环境下的设岗服务,将在满足大学生创业实践需求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3 确保创新创业教育顺利实施的保障措施

3.1 建立与学校教育系统相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不是一种独立的教育行为,必须贯穿于学校的整体工作之中,与各项工作融为一体,成为各管理部门工作的组成部分,成为教职员工的工作内容[5]。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活动舞台,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体育院校可成立由院领导、督导、有关职能部门及各教学单位负责人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下设创新创业教育中心 (研究室),构建一个纵向领导协调、横向各部门协同工作的管理网络体系。设立专职、兼职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制度,协调相关部门组织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与实践活动,同时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的环境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制度体系的制定由创新创业教育中心负责,从宏观上制定管理制度、教育规划、师资计划、经费使用办法和基地建设规划;教育教学由教务部门和各教学单位承担,编写课程大纲,制定教学计划,选派任课教师;实践活动由学生处、院团委和学生会 (学生社团)来承担,负责组织开展校内外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环境建设分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包括创新创业园区、企业孵化平台等,由后勤中心、就业指导部门、教务处和各教学单位等单位负责。软环境包括校园氛围建设和教育环境,由就业指导中心和教务处负责。主要采取论坛、咨询、成果鉴定、创业资格认定、创新成果奖励和信息发布与宣传等形式,营造出一个创新创业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

3.2 建立与专业教学相匹配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

3.2.1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课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理念则注重精神、心理品质和能力素质的培养,因而不可能依靠传统的授课模式,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授课方法,探索适合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新模式。

(1)“专业教学渗透”模式。将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目标、内容和方法渗透到专业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在 “在教中学,在学中悟,在悟中创”,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突破常规的求异思维,训练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培养学生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自主力、创造力的目的。

(2)“课题研究学习”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以提出问题、研究分析解决问题为核心,充分调动学习者的自主性、参与性和探究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独立思考习惯和自信心。这种教学模式要把握好三个环节:其一,实施课题研究和专业学习相融合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的学习有目标、有动力,又能尽快出成果。教师从专业性、实践性和前瞻性角度对学生课题进行审核把关,之后让学生独立地进行课题策划、运做和评价。其二,实行学生自己思考的学习方式。在保证各门课程按计划完成的同时,让学生针对课题查阅资料、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其三,推行自我成果检验。将学习结果与研究成果与社会现实结合,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研究学习结果的有效性进行预测。

(3)“协作互动学习”模式。“互动学习”模式是指采用师生、生生之间互动协作学习的形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首先,依据学习者的学习成绩、知识结构、认知能力、认知风格和认识方式,建立优势互补的协作小组,一般为5—8人,这样有利于提高互动学习效果。其次,配备具有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指导教师,遵循以 “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现 “教与学”的最优结合。最后,强化建立互动学习所需的组织环境、空间环境、硬件环境和资源环境,为协作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

3.2.2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学分制管理模式

目前,多数体育院校实行的是 “学年制与学分制”相结合的教学管理模式,为了更好地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建立 “边学习、边操作、边实践”相对开放的弹性教学系统,既要给学生充足的在校学习时间,又要鼓励和允许学生走出校门创新创业,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开创性,不要拘泥于某一种创业实践方式,尽可能地开发和开展各种创新创业活动。同时,规定在学分制的框架内必修一定的创新创业教育学分,如跨专业选修学分、社会调查学分、社会服务学分、定岗实践学分、社会指导学分、创业计划大赛学分等。这种 “学习、实践、再学习”的弹性学分制管理体系,可以让学生拥有更多接触社会、感受职业、熟悉岗位的机会,有利于学生确立事业发展方向,有利于学生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提高职业素质。

3.3 建立与年终工作测评相挂钩的创新创业教育考核体系

任何教育都离不开教育工作者,教师直接影响着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为此,必须建立一套激励惩罚机制,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纳入教师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与个人利益直接挂钩,作为职称评聘、晋级评优的重要标准之一。另外,建立学生创新创业结果评估体系,全方位地对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进行宏观地管理和监控,以提高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自觉性与积极性[6]。

4 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领域广、教育内容多、模拟训练繁和教学模式新,要真正做好它,获得教育实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7]。目前,虽然高等院校普遍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践探索出了具有成效的教学模式,但距真正达到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以及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功效,并使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走上正常、有序和良性运行的轨道还有待继续地研究与探讨。作为培养体育人才的高等体育院校,应以科学发展的眼光,反思现有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正视其中的一些不适应因素与滞后的教育模式,确立专业教育渗透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实践探索出适合高等体育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服务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体育创新创业型人才。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深入研究,以及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广泛开展,必将促使更多的体育大学生由单纯的就业者成为体育事业的开拓者和经营者,体育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必将促使我国体育产业经济的蓬勃发展。

[1]曹胜利,高晓杰.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新时代事业的开拓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研讨会纪要[J].中国青年科技,2007(6):53-58.

[2]刘振忠,孙立明,炼海斌.高等体育院校学生创业认知取向的调查与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7):65-69.

[3]刘振忠,哈增红,王芳,等.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9(7):32-35.

[4]战弋,孙伟,谢小萌.论高校素质、创新、创业教育的三位一体协调发展[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9):45-47.

[5]刘振忠,周媛,张功.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行为评价体系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4):99-103.

[6]彭林珍,曾万良,李家源,等.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云南教育,2003,21(36):27-30.

[7]陈煜,汤智.创新人才培养:美国比照下的反思与变革[J].中国高教研究,2008(4):35-36.

猜你喜欢
体育院校能力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题解教育『三问』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体育院校(系)在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