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职业院校在运动员培养和安置方面的优势分析

2012-06-06 07:05朱丽敏吴丽霞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运动队高水平竞技

朱丽敏,吴丽霞

(北京体育职业学院 社体系,北京 100075)

1 问题的提出

在刚刚结束的伦敦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以38金、总奖牌数88的辉煌成绩,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竞技体育的实力。体育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展现,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意义非凡。由于竞技体育竞争愈来愈激烈,能站到金字塔尖的运动员可谓凤毛麟角,即使有些运动员达到了此高度,也会因为项目缺乏看点和社会基础、自身缺乏就业竞争力等诸多原因而导致退役后择业困难。不少运动员退役后的窘迫生活屡屡见诸报端,已经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1]。

还有更多的运动员,同样付出过全部青春却没能取得优异成绩,长期居于塔底。高强度、封闭式的长期训练使其错失了学习机会,且与社会脱节,其退役后的生活面临更大的困难。运动员安置问题已成为摆在我国竞技体育发展面前的一大障碍。为此,早在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就发布了 《关于进一步推动体育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指出 “发展体育职业教育是解决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它为运动员退役后再就业创造更多更有利的条件。”[2]所以,高等体育职业学院应运而生。目前全国有十几所体育职业学院,超过90%的直接或间接隶属于省市体育局系统,主要为本省市运动员文化教育、职业培训以及运动员退役转型就业提供服务。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体育职业院校及其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其在运动员培养安置方面的作用和优势。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大量关于职业教育、体育职业教育、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和运动员退役转型方面的相关资料,为本论文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

2.2.2 专家访谈法

通过走访、座谈、电话访问了北京体育职业学院、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上海体育职业学院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就职业学院在高水平运动员培养及其文化教育、退役转型方面的作用、特点和优势做了深入了解。

2.2.3 逻辑分析法

在查阅资料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对研究成果和专家观点进行系统分析和思考。

3 体育职业院校在运动员培养和安置方面的优势

3.1 体育职业学院定位于为运动员退役转型提供服务

体育职业学院自我发展的定位非常清晰,它和普通高等教育体育专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培养目标有明显区别。下面以上海体育职业学院和北京体育职业学院为例进行描述。2008年1月,上海体育职业学院挂牌成立,其前身是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院。学院的主要目标是,在继续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同时,努力多为社会培养体育职业技能娴熟的体育人才,为运动员退役后找出路。北京体育职业学院是北京市体育局于2008年6月创建的一所高等体育职业院校。以培养优秀职业运动员为主要宗旨,同时注重体育职业技能的培养,为北京建设国际化体育中心城市造就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具备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各类体育职业人才,为运动员退役后顺利转型就业搭建桥梁。从两个学院发展规划来解析,职业学院的定位非常明确,首要职责是为国家培养优秀的竞技体育人才;第二是培养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为运动员退役转型做好铺垫。这是体育职业院校和高等教育体育专业以及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培养目标的显著区别之一。

3.2 体育职业教育的双重性为运动员退役转型提供了必要的技能培训

笔者研究认为,体育职业教育具有 “双重性”。一方面为运动员提高竞技能力服务。通过教育教学,提高运动员综合素质、科学化训练水平和竞技能力。运动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从事的是一种特殊的职业,该职业需要运动员进行多年的系统训练,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竞技能力。为此,在体育职业教育的过程中,面对一线、二线运动员学生,教师的授课更多的是帮助学生提高训练水平,为运动员提高竞技能力服务[3]。

“双重性”的另外一面是为运动员退役转型服务。据统计,北京市现役运动员有1 300多人,2000—2011年间,每年退役的运动员有100人左右;还有数据显示,2011年北京市退役的101名运动员中有24人未实现就业。这些运动员走向社会之前,如果经过了系统的职业教育学习,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适应社会需求,为自己谋得一席之地。运动员退役转型的现实需求对体育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年来北京体育职业学院在运动员退役转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例如,在大专教育阶段,将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证书培训纳入运动员文化教育必修课程。同时结合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培养具备一定职业资质和技能的运动员。目前学院开设的证书课程包括: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教练、健美操教练、保健按摩师、康复理疗师、公共营养师、营销师等,为运动员退役转型走向社会做好了充分准备。

3.3 体育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符合运动员自身特点

通过特招进入或者免试进入普通高校的高水平运动员,学校在招生时更多地会从运动员自身价值考虑。比如,运动员曾经取得的优异成绩,该生能在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或是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为学校争取什么样的荣誉等等。运动员入校后通常和普通大学生共同学习,大多数学校并不能制定出一套特招生的教学模式和培养体系。

众所周知,特招生文化基础薄弱。以华东理工大学为例,该校以当地二本最低分数线的60%降分录取及高校自主考试录取的高水平运动员人数比例极高。这批学生在专业队期间缺乏系统的文化学习,加上普通高校对运动员学生采取的是统一管理方式和授课模式,缺乏真正符合运动员自身特点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运动员学生很难跟上进度或者理解老师的讲授。造成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教学效果难以实现,出现学历和能力名不副实的现象。而高等体育职业院校所有的课程设置都是为运动员的需求设计的,针对运动员的特点和基础状况,一步一步地实施教学计划,保证统一授课、统一考试。所以,体育职业教育的针对性远远高于普通高校对特招运动员的教育[4]。

3.4 体育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贴近实际需要

普通高等教育是通识教育,理论性知识偏多;而职业教育的特色就是实用、够用、好用,服务于运动员本职行业,所以在有限的课时内,更侧重学生理解常识基础上的技能培养,是实训的体验。如某些运动员从小学就开始训练,初中时进入专业队,由于训练限制,他们不可能和普通学生一样在普通中学就读。所以,文化教育保障工作就要由职业学院来完成,以北京体育职业学院为例,目前学院包括三个教学层次,各层次教学目标、课程开设情况等见表1。

表1 北京体育职业学院各层次教学概况

体育职业教育的教育理念是学以致用,围绕运动员不同阶段的实践需求展开教育,运动员的自我需求被激发,教学效果也就被最大化了[5]。因此,不断完善体育职业教育的内涵,不仅能够培养高水平运动员,也能为运动员职业转型奠定出路。

3.5 灵活的学习方式保证了运动员的学习效果

由于运动员群体的特殊性,以及训练、比赛时间的限制,目前很多体育职业院校都在施行弹性学分制,使学训有机融合。到全运会或者大赛临近时,各个运动队都在紧张的备战当中,很多运动员外出参加比赛或集训,对这种情况学院会做出针对性的调整,让这部分重点运动员首先保证训练,等比赛结束后,学院会统一安排学生补课。以北京体育职业学院为例,运动员学生上课的时间集中到周一、周四上午,周二、三晚上和周末,其余时间充分保证运动员训练。同时,在运动员集训期间,教师会安排一些阅读、练习等内容,或者推荐一些教学课件、视频供学生学习,使学生能够保持一定的教学连贯性。

3.6 “双证书”“双师型”师资队伍更符合运动员学习和能力发展的特点

以北京体育职业学院为例,80%以上的专业课教师都是“双师型”教师,他们在授课之余参加企业实践、协助企业带领学生完成实习实训任务,对学生就业岗位有着深刻的理解,在教学中能够更加贴近岗位实际进行教学,提高了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另外,80%的专业课教师具备 “双证书”,他们既具备高校教师资格,又具备一定的职业资质,这就为运动员退役转型的教学做好了充分准备。正如北京体育职业学院徐建中院长所言,高水平运动队所需要的就是我们要做的,我们追求的是运动训练、文化教学、科研指导、就业保障一体化教育,不是简单地体教结合,而是各方面的有机融合[6]。我们的教育要让运动员受益、让运动队满意。“双证书”“双师型”师资队伍可以满足这些要求。

3.7 弥补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的局限性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部分高校可以特招优秀运动员就学。据调查,虽然每个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运动项目不尽相同,但也不能涵盖所有的运动项目。因此,有些项目的优秀运动员就不能进入高等院校[7]。

表2 上海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一览表

表2是上海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涵盖的运动项目统计。从中可以看出,上海16所高校共涵盖了19个运动项目,有些运动大项的项目体系并不完整且有交叉。像跳水、艺术体操、曲棍球等项目的运动员更是无从就读。所以,现在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无法满足运动员进入普通高校完成学历教育的需求。而体育职业院校可以很好地弥补这种不足,满足更多人退役转型、技能培养、就业推介等需求。

4 结论和建议

体育职业学院的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实用性、灵活性的特点,更加注重技能型和适用性人才的培养,不仅能多方位满足运动员学生的需求,而且能弥补普通高等教育中的一些不足,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后顾之忧,为运动员退役转型奠定出路,对中国竞技体育的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保障作用。

但与其他职业教育相比,体育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发展滞后,还有很多亟待完善之处,如建立体育职业教育完整的课程体系,以及如何更好地将运动员职业培训融入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等等。所以,加快体育职业教育的发展,还需要广大体育职业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

[1]康伟.关于高职体育院校运动员文化教育的探析[J].理论界,2011(7):209-211.

[2]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推动体育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Z].体科字2006[290]号,2006.

[3]李宝禄,肖建忠.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培训课程模式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30(4):101-104.

[4]王进,罗军.美国、德国和澳大利亚三国职业技能培训特点及对我国退役运动员实施职业技能培训的启示[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26(6):24-26.

[5]孙国友,孙艳秋,苏新荣.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注册制度设计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1,25(5):4-7.

[6]李丽丽,王兴.普通高校“体教结合”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1(2):45-47.

[7]何强,熊晓正.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培养模式的回顾与反思[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1,25(1):53-57.

猜你喜欢
运动队高水平竞技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竞技精神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中学创办二线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蒙古高校运动队培训机制研究
集体性项目运动队的集体效能及其培养
花与竞技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