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堂上易产生“孤独感”的成因与对策

2012-06-04 16:22臧惠琴
甘肃教育 2012年21期
关键词:孤独感态度师生

臧惠琴

〔关键词〕 课堂教学;孤独感;师

生平等;自主学习;课堂

氛围

〔中图分类号〕 G4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21—0065—01

笔者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已经二十多年了,经过长时间地观察,我发现上课不发言的学生在课堂上常有一种煎熬的感觉,不是看看窗外,就是做做小动作,长此以往老师也不再请他们回答问题了,他们便成了课堂中“多余的人”。这些学生无法真正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在不知不觉中成了课堂的旁观者。小学生为什么会在课堂上产生“孤独感”,笔者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是教师误认为课堂教学只是师生交往。上课时,教师只注意师生之间的交流,忽略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而同龄人之间的交流,不应该只发生在课堂之外,也应开展于课堂40分钟之内。

二是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种“被动”心理,他们很少或不愿意自己去开启师生交往,更多的是等待老师给予自己“主动”的机会,这种表现往往被视为该学生听话和懂事。学生行为上的“圈地”特色加深了心理上的胆怯、保守以及日复一日积淀而成的孤独感。

三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我意识觉醒并逐渐建立,产生了了解别人内心世界的需要。他们很关心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重视他人的评价。课堂上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陷入惆怅和苦恼,产生孤独感。

如何克服小学生课堂上“孤独”的心理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实施。

一、师生平等是克服小学生课堂“孤独”心理的前提

教师要对每个学生都尊重、关心和严格要求,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独立人格的存在,应当学会尊重学生的现在,并以学生的现在为起点,吸引学生与教师达成教育合作,使学生意识到教师要真心接纳和尊重他,并以“真我”和教师交往。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把握好几个环节:1.人格引导。教师须具有深厚的涵养、丰富的知识和真诚的情感,用自身的人格去引导学生在健康的大道上茁壮成长。2.激发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首先从一些简单易回答的问题入手,如朗读课文、领读等,给学生充分的勇气,并激发其发言的欲望。及时给予奖励,打消其发言的紧张情绪。3.善于交心。学生最需要关注、理解和引导的时候,也就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最佳时机,要抓住时机与学生谈心。

二、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是克服小学生课堂“孤独”心理的关键

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谈淡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也可以谈谈对其他同学的意见和看法。小学生是喜欢参加各种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的。教师要放手让他们在活动中担当一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任务,处理各种关系和矛盾,克服一定的困难,上课时要经常采用同桌讨论、四人小组讨论、自由组合讨论等形式,这样学生就有机会在小群体学习过程中发表看法、交流思想、提出建议、得到帮助。这种小群体的学习不会遗漏任何一个学生,他们都自主地参与了学习,而且分享了集体学习的成果。

三、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克服小学生课堂“孤独”心理的保证

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个体成员有着很强的影响力,学生所在的班级是学校组织和安排的,个体没有选择的余地,因此,和谐的课堂氛围须由教师来引导创设。另外,师生对“好教师”形象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教师首先重视的是自己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其次才是对学生的态度。而学生首先重视的则是教师对自己的态度,他们要求教师是自己的朋友、知己和指导者,然后才是知识的传授者。一旦教师的态度令学生失望,学生很难向教师敞开心扉。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必须态度亲切,努力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堂上有孤独感的学生不是个别的,要帮助这些学生更好地克服这种心理,教师除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还要做到和家长紧密联系、互相配合,因人而异地更细致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努力促成所有学生健康成长。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孤独感态度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大学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人际信任对孤独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孤独感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态度决定一切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