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现状,探讨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及其因子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人际信任量表和孤独感量表(UCLA)对23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大学生的孤独感水平较高,人际信任水平较好;2、大学生孤独感和人际信任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孤独感与人际信任怀疑性因子呈正相关,与权威信任、对他人的承诺信任和对他人的行为信任呈显著负相关;3、大学生人际信任对孤独感具有预测作用,人际信任各因子中怀疑性因子对孤独感预测达到显著水平。
【关键词】大学生;孤独感;人际信任
一、引言
自我国高校开始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由“精英化”向“大众化”开始转化,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大学生人口比例已占到全国人口比例的8.9%,这表明大学生正在成为时代的新兴力量,成为国家未来的栋梁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建设者。因而在时代进程中,当代大学生是否具有生机和活力,是否能与他人和谐共处,是否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关系到他们走上社会及工作岗位后能否承受工作压力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他们能否成为国家建设接班人的关键性因素。
人际信任与孤独感是心理健康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有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存在较低的人际信任,人际交往技巧缺乏,不能很好地顺应时代发展和日益变化的社会需求,无法与社会协调发展(吉安亚,2014)。因而提升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降低其孤独感体验就显得格外重要了(骆光林,1999)。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多对两者进行分别探讨或是就两者关系进行讨论(陈舒,2010;徐子然,2013),对于人际信任的各个因子对孤独感的影响程度的研究表示不足。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孤独感情况及其两者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当代大学生人际信任及孤独感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差异,以帮助高校心理健康部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二、对象与方法
1、被试
在湖北中医药大学随机抽取在校生共名96名(兼顾年级),发放问卷96份,剔除4份人口学缺失问卷,有效问卷92份,有效率95.83%,其中男生30人(32.6%),女生62人(79.35%);另随机选取我国各省份在校大学生150人在问卷星上填写问卷,剔除填写时间不足90秒的问卷6份,有效问卷144份,有效率96%,其中男生70人(48.6%),女生74人(51.4%)。问卷总发放246份,有效问卷236份,有效率95.93%,其中男生100人(42.4%),女生136人(57.6%);独生子女108人(45.8%),非独生子女128人(54.2%);生源地为大城市的35人(14.8%),中小城镇的99人(41.9%),乡村的102人(43.2%);大一67人(28.4%),大二49人(20.8%),大三46人(19.5%),大四74人(31.4%)。
2、量表
(1)大学生人际信任量表
本研究选用的量表是2008年由重庆大学硕士张娟等人在心理学家Rotter(1980)编制的ITS人际信任量表的基础上结合了国内外参考文献及实际测评后重新修订的大学生人际信任量表,量表测试后将部分题目重新修订,使项目的表述更符合中国人的阅读理解习惯。量表包括24个项目,并通过因素分析得出4个维度,分别为怀疑性(包含14个项目),权威信任(包含4个项目),对他人承诺信任(包含3个项目),对他人行为信任(包含3个项目)。量表评定标尺为Likert自评式5点量表法,总分从25分(信赖程度最低)至125分(信赖程度最高),中间值为75分。
(2)UCL孤独感量表
本研究选用的量表是由Russell(1980)等编订的UCLA孤独感量表第三版,量表共一个维度包含20个项目,采用4级频度评分,总分从20分(孤独感程度最低)至80分(孤独感程度最高),中间值为35分。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大学生中α系数为0.94。
(3)统计分析
全部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后,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及处理。统计分析包括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等。
三、结果分析
1、在校大学生人际信任和孤独感现状分析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孤独感总分的得分范围为20~70分,平均得分为41.17(s=8.488),略高于于理论平均数35分;人际信任总分的得分范围为72~119分,平均得分为95.0(s=7.166),高于理论平均数75分,其中怀疑性的得分范围为26~43分,平均得分为33.79(s=3.312),权威信任的得分范围为12~20,平均得分为15.89(s=1.319)。对他人的承诺信任得分范围为9~11.46平均得分为11.46(s=1.319),对他人行为信任的得分范围都为9~15分,平均得分为11.46(s=1.322)。
进一步统计孤独感总体水平,有39.4%(总分在40分以下)的学生在正常范围内,有58.5%(总分在40~60分之间)的学生属于中等孤独,有2.12%(总分高于60分)的学生属于高度孤独。
2、在校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相关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校大学生孤独感与人际信任呈显著负相关(r=-0.23,P<0.01),其中孤独感与怀疑性因子呈负相关(r=0.19,P<0.01),与权威信任因子呈负相关(r=-0.19,P<0.01),与对他人的承诺信任因子呈负相关(r=-0.14,p<0.05),与对他人的行为信任因子呈负相关(r=-0.17,p<0.01)。
3、人际信任及各因子对孤独感的回归分析
(1)人际信任总分对孤独感的线性回归。见表3-1。
表1:人际信任总分对孤独感回归
由表1可见,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拟合优度检验的判断系数R2=0.053,这说明自变量人际信任总分对因变量孤独感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预测作用的。同时,回归方程达到了极其显著的水平(F=13.17,sig=0.000<0.001),从表9中,能够得到回归常数a=67.134,回归系数b=-0.273,因此得到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孤独感Y=67.134+(-0.273)X。
(2)人际信任各因子对孤独感的线性回归。
对人际信任各个因子做逐步多元回归后,发现人际信任的各个影响因子中只有怀疑性一个因子达到了显著性水平(sig=0.000<0.001),回归常数a=24.410,回归常数β=0.496,得到回归方程孤独感Y=24.410+0。496*怀疑性。其他三个因子皆未能达到显著性水平。见表2。
表2:人际信任各因子逐步回归
四、结论
1、大学生的孤独感水平较高,人际信任水平较好。
2、大学生孤独感和人际信任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孤独感与人际信任怀疑性因子呈正相关,与权威信任、对他人的承诺信任和对他人的行为信任呈显著负相关。
3、大学生人际信任对孤独感具有预测效果,回归方程Y=67.134X-0.273。人际信任各因子中只有怀疑性因子对孤独感预测达到显著水平。
通讯作者:张晓
【参考文献】
[1] 陈 舒, 张学艺. 徐州大学生人际信任和孤独感的相关初探[J]. 科教导刊旬刊, 2010(7):139-140.
[2] 吉安亚. 在校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J]. 考试周刊, 2014(74):165-166.
[3] 骆光林, 阮俊华. 大学生孤独心理的调查与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1999,26(3):112-115.
[4] 徐子然. 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 剑南文学: 经典阅读, 2013(12).
[5] Russell D, Peplau LA, Cutrona CE. Therevised UCL ALoneliness Scale: concurrent and discriminant validity evidence[M]. J Pers Soc Psycho, 1980,l39:472-480.
【作者简介】
黄正正,男,湖北宜昌人,硕士研究生学历,湖北中医药大学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