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习之
人心贵光明洁净;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少欲则宽,
治心无他术,要使百念空。
“心”的含义,在我国古代,涵盖了大脑思维,意识功能。“养心”,就是要强化思想品质的培植,做一个忠于祖国、热爱人民、勤恳做事,诚实做人的公民。《遵生八笺》从三方面阐述。
静心静心为清静养心之意。《遵生八笺》释曰:“專精养神,不为物杂谓之清;反神复气,安而不动谓之静。清谓清其心三原,静谓静其气海。心源清,则外物不能挠,性定而神明;气海静,则邪欲不能作,精全而腹实。”
意为:物质供养人体,置身安静状态,思想清洁不受外物干扰。静使气机运行正常,不受外邪的侵袭。这样,身体才会健康无病。“静心”是养心的基础。
养心宜静,躁动则病矣。《遵生八笺》又说:“神静则心和,心和则神全;神躁则心荡,心荡则神伤。欲全其形,先在理神,故恬和养神以安于内,清虚栖心不诱于外也。”
意为:静能使心气平和,心气平和精神才旺盛,情绪激动会损伤身体,要想身体无病,首先要调养精神,清静和谐,无欲无求,才不会被外物所诱惑。比较静、躁不同结果,强调“静心”的重要。
正心 “正心”为端正思想,增强素养之意。“人有心,犹舟之有舵也。舵横则舟横,舟正则舵正。”喻人的思想要端正。“人心贵乎光明清净”,喻人的思想纯洁。《遵生八笺》曰:“凡欲身之无病,必先正其心,使心不乱求,心不狂思,不贪嗜欲,不着迷惑,则心先无病矣。心君无病,则五脏六腑虽有病,不难疗矣。”
意为:要想少患或不患病,先要端正思想,做到“不乱求,不乱想,不贪欲,不执着”,身体才会健康无病。即使五脏六腑患病,也不难治疗。也就是说,只要做到“心田洒扫净无尘”,才能收到“将躁而安之,将邪则止之,将求则舍而抑之,将浊则以清而澄之”的效果。指出“正心”是养心的根本。
养心 “养心”,即增强素养,安静和谐之意。达到安静和谐,首先要除掉“贪心”。“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少欲则宽”,做到海纳百川,包容万物,少索取,多奉献,才能除掉“贪心”。第二解除“忧心”。“心有忧者,筐床衽席,弗能安也,菰饭刍牛,弗能甘也,琴瑟鸣芋,弗能乐也。患解忧除,然后食寝宁,安居游乐。”患解忧除才能解除“忧心”。第三增加悦心。《遵生八笺》载《弇州山人养心歌》曰:“得岁月,延岁月,得欢悦,且欢悦,万事乘除总在天,何必愁肠千万结……粗衣淡饭足家常,养得一生一世拙。”像这样快乐无扰的悦心生活,才能达到养心的目的。
静心是基础,正心是根本,养心是目的,清静神悦引领养心全局。 【编辑: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