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的最高境界

2023-12-04 08:08董洪涛
海峡姐妹 2023年11期
关键词:精养食养养神

文/董洪涛

真正的健康,包括了身与心两方面。身与心到底孰轻孰重呢?笔者认为,在当今这个不缺乏基本物质需求的社会,心的健康比身的健康更为重要。

《黄帝内经》中就提到“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心主神,“神”即是“心”。古人重视养神,而且把养神放在了重要的 地位。

养神为上

中医有“药养不如食养,食养不如精养,精养不如神养”的说法。养神,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使心安神静,胸怀开阔,从容温和,乐观积极,即是养神。至于怨天尤人,急躁易怒,烦恼忧愁,都是不养神的表现。事实证明,善养神者往往可享高寿。

现代医学也有统计,70%的疾病与情绪有关。中医认为心藏神,“肝心脾肺肾”分别主宰了“怒喜思悲恐”五种情志,而心为君主之官,心又藏神,可以统领五脏。《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御神”其实就是认识并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情绪内通五脏,心神和谐则五脏和谐,自然健康。

每个人都关注自己的健康,而《黄帝内经》中有养生的大智慧,值得每个人去读,从中寻找养生的智慧,并且积极实施 起来。

让自己快乐起来

心其志在喜,让自己快乐起来,即是养心。因为喜则气和志达。如果能调畅自己的情绪,多些开心,一定可让悲忧无所遁形。既快乐又健康,何乐而不为呢!

夏天对应于心,人的心气逢夏天最旺,此时最适合开怀大笑,以舒畅心志,尤其适合于抑郁或心神不振、精神萎靡的人。大笑时阳气升浮,阴浊自散,有利于通阳排浊。

健康,离不开快乐。真正快乐的人,才可能健康。因为快乐,所以心气和畅,心和则五脏六腑皆和。癌症、心脏病、中风等病,与心气不和有大关系。“怨恨恼怒烦”五毒内蕴,心失和畅,五脏六腑皆被阴浊壅滞,生病的风险就会大增。

快乐,是养神的重要途径。我们要追求快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

如何养神

俗话说“闭目养神”。肝血充足则眼能视物,视物的同时,神气亦外泄。经常闭目,让神气内敛,好处多多,一举数得。一则眼不见外物,心自然安静,心静则五脏六腑亦归于平衡;二则可以养神,神足则思虑清晰,头脑灵活;三则闭目养神是阳气小归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当工作疲倦时,不妨闭上眼睛打个盹,即使数分钟,也有助于恢复精力。

午休亦助养神。中午阳气升浮,此时小睡一下,可以保证下午的高效率工作。有研究发现,睡午觉可以降低心脏病的发病风险,且可消除压力。

静可养神。生命离不开形与神,养形在于运动,养神则需静。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平时远离喧嚣,保持清静心,即能养神。站桩、打坐等养生方式皆属静。

《黄帝内经》讲:“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少欲则能心安。这里所讲的“欲”,包括物欲和性欲,“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这些都是物欲;而“入房太甚”是性欲。“以欲竭其精”,则可造成“半百而衰”。

不为物欲所累,心无妄念,自然心神得安。所以说,少欲,是心神得养的重要保证。

猜你喜欢
精养食养养神
要重视清静养神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2023年版)》等4项食养指南
要重视清静养神
营养学科视域下“传统食养”研究的切入与思考*
迎变而上,笃行致远
——百援精养家族培训大会成功举办
秋冬季精养小龙虾,为什么非轮叶黑藻不可?还有哪些技术要点?看这位汉川金牌经销商的专业意见
南美白对虾高密度精养弧菌防控措施
汤之食养:煲炖在汤水里的爱
简述庄子破解生死问题的方法
高密度养殖鲫鱼常见疾病防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