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奕秋
冷战早期诞生、在新世纪几乎被人遗忘的“不结盟运动”,于8月最后一周,在饱受西方孤立的“西亚最大城市”德黑兰高调举行它的第16届峰会。东道国伊朗早前宣称,已有100个国家报名参加,其中41国将派最高级别首脑出席,包括对外代表朝鲜的国家元首、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长金永南。
“不结盟运动”果真走出困境,给各种“盟”和“G”驱动的地区和国际关系来了个釜底抽薪,还是仅仅作为亚非拉部分国家自娱自乐的一个平台,碰到了几个愿意“砸钱造声势”的主,才3年一次、集体过把“被奉为上宾”的癮?很不幸,结论可能是后者。
这一松散组织的前三届峰会,分别是在埃及沙姆沙伊赫(2009)、古巴哈瓦那(2006)和马来西亚吉隆坡(2003)召开的。除了吉隆坡那届因反对当年的伊拉克战争而有实质决议出台外,另两届都毫无特色,例如上届峰会的主题是“世界团结、和平发展”。
当年,尼赫鲁、纳赛尔和铁托牵头,联合苏加诺、恩克鲁玛在纽约会商建立美苏之外的第三股政治势力,名为“不结盟”,实为在东西方两大对立阵营之外寻求相互间的政治支持。首届不结盟峰会在贝尔格莱德召开次年,中国对印度发起一个月的边界反击战。新德里利用不结盟运动获得了相当多的舆论支持,但军事上的惨败迫使其改变不结盟方针,最终在9年后为了出兵肢解东巴基斯坦而草率与苏联结盟,丧失了不结盟运动盟主的地位。
这之后,一些该组织的产油成员国在世界石油危机中大发横财,淡出了该运动,令其开始边缘化。到第六、第七届峰会时,由于主席国古巴、印度是苏联忠实的盟友,而越战后一些中东、东南亚国家倒向美国,成员国之间矛盾激化,不结盟运动几近名存实亡。
时至今日,美国仍有学者担心古巴、伊朗、朝鲜、委内瑞拉等少数国家劫持不结盟运动,以“对抗、削弱”美国。须知,不结盟运动118个成员国中,印度、印尼、沙特等G20成员不会任由上述反美国家摆布。而中国、巴西等观察员国,更没有义务赞助该组织焕发青春。
伊朗眼下强出头,可它的石油出口已被“大主顾”欧盟冻结了两个月,中印自其的进口量也在7月份直降近1/3和逾40%。财政吃紧的德黑兰借峰会由头,掷重金遍邀各国元首来访,包括俄罗斯和土耳其这两个连“不结盟运动”观察员国都不是的国家的总统。其在以面子工程稳定民心之外,也是想广结“油”缘,看看还有哪些国家可以不惧美国金融制裁,顶风购买自己的原油。可是“不结盟运动”富国中,许多是石油输出国,而要南非、埃及这些有消费需求的国家放弃就近原则,转而购买伊朗原油,不出跳楼价是不可能的。
可以说,“不结盟运动”成色复杂,峰会主办国能力有限,虽也曾提议成立秘书处,鼓捣建立一个主管农业和粮食问题的部长级组织,但相比G20、经合组织、上合组织等的机制化程度,已经远远落后了,且峰会本身越来越沦为一个在亚非拉三大洲之间轮流“摊派”的机制—过重的冷战期间反霸权诉求的痕迹,妨碍了该组织转型为一个像“77国集团”那样的有着实际功能的洲际组织,很多时候,它就是一个周而复始的政客清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