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的艺术

2012-05-08 05:12武素琴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2年27期
关键词:狼狈枣核于勒

武素琴

摘要 课堂提问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依据教学计划和目标向学生提出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自觉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我们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要明确提问的目的;发挥提问的功能;注意提问的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努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所以,要想优化课堂教学,教学提问必须讲究艺术性。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语文教学;“提问”的艺术

课堂教学提问设计必须抓住突破口,怎样抓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一、从一篇课文的整体感知入手

所谓整体感知就是要把握住全文的中心,理清作者的思维脉络,比如教《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有位教师这样设问:这位卓越的科学家的成果是怎样取得的?学生通读全文就能理出竺可桢从事科研工作的五个生活片断;再如《故乡》这篇小说怎样引导学生分析杨二嫂这个特殊人物呢?有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闰土称我为“老爷”,而杨二嫂称“我”为“贵人”,他们二人对我的感情是否一样?这是个令人拍案叫绝的提问设计,因为这个经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只有通观全文才能作出全面的回答,达到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

二、从训练重点入手

训练重点也就是教学重点,就课文教学内容而言,提问设计应围绕教学重点设置,如《我的老师》一文的训练重点是弄清记叙的要素。因此,可设计为: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各是什么?如果对时间、地点、人物出现较多的记叙文还可问:哪个时间、地点和人物是主要的?

三、从了解文章安排材料的顺序入手

从这里入手设疑,就可了解文章的结构和文章的线索,如教学《枣核》一文可问:“本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学生看书后就能回答:(写索枣核——问枣核——话枣核),从安排材料的顺序看,文章明显地分为三段,这三段都写到“枣核”,因此,枣核既是本文的叙事线索,又是本文的感情线索。

四、从人物的描写入手

以写人物为主的记叙文,中心思想最集中,最突出地体现在所写人物的思想品质上,而人物的思想品质却又是直接从外貌描写:“头发约摸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搂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可设问:“这段文字叫什么描写?”然后再问:“这段外貌描写突出了鲁迅先生什么性格和精神”?这样,可使学生明白,这段外貌描写,突出了鲁迅刚毅的性格使我们想到鲁迅在中国最黑暗的年代与敌人斗争到底的崇高精神,这正是文章的中心所在。

五、从辨词析句的语感入手

这里有个教例,《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一位教师问:课文里有哪些具体叙述表明若瑟夫同情于勒?學生看书,教师在巡视中提示,要找出典型的例子,一位学生举手读了一段文字:“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你的亲弟弟,我的亲叔叔”,教师点头认可,问:为什么说这段描写反映了若瑟夫对于勒的同情?顺手在黑板上写一行字:狼狈、水手的、亲。教师说:这六个字帮助你们解决问题,“狼狈”一词在前面已经用过))‘父亲的神色很狼狈,这两个‘狼狈的意思一样吗?描写手的那句话,如不去掉‘水手们变成‘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手,通不通呢?为什么在叔叔前特别加上‘亲字?一口气提了三个读书时易忽略的问题,像一把盐撒进油锅中,立即激起很强的反响,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父亲神色狼狈是很窘的样子,十分难堪,手足无措。

——于勒的狼狈是生活穷苦,处境困难。

——“水手”是于勒的职业,说明他并不好吃懒做,他有一双劳动的手,所以若瑟夫同情他,如去掉“水手的”,就看不出这一点,老年人也满是皱痕的。

这样的读书,咬文嚼字,确确实实嚼出一些味道来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力。

六、从学生兴趣点入手

有的文章趣味性很强,含义颇深,我们可抓住兴趣点提问,撩拨学生浓厚的学习欲望,让他们充分讨论,达到弄清结构明确主旨的目的。如《皇帝的新装》可设问:皇帝赤身裸体举行游行大典显然是受骗了?是谁骗了他呢?在兴趣盎然的讨论中学生弄清了故事情节,起到了突破一点带动全文的作用,同时也激活了思维,可谓一箭双雕。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正确运用课堂提问技巧有助于积极开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有效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探索所要到达的目的的途径,使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和智慧。因此,教师要充分地重视课堂提问艺术,更好地掌握课堂提问艺术。

猜你喜欢
狼狈枣核于勒
来,谈虎色变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升格:将“狼狈”凝结为“诗意”
“枣核形身材”是怎么形成的
从《狼狈》看蜷川实花的影像风格
透明帽在老年人食管枣核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
老鼠们的枣核
琢磨《枣核》中的几个词语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