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艺术理论》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及思考

2012-04-29 08:44李茂民
教育教学论坛 2012年1期
关键词:教学目标多媒体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在高校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艺术理论》课程来说,多媒体的运用有其优势,也有其弊端。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对于《艺术理论》课程的性质、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较好把握,在此基础上合理设计教学环节,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能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根本目标。

关键词:多媒体;艺术理论课程教学;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1-0175-03

近几年来,多媒体在高等院校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像影视作品分析、艺术鉴赏、中外艺术史等课程,正是在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把那些需要讲解的艺术作品呈现在学生面前,才能够使学生对作品进行细致的鉴赏和深刻的领悟。这种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课程的吸引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至于《艺术理论》这类较为抽象的理论课程,是否适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怎样才能利用多媒体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则是一个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艺术理论》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部2002年专门制定并颁布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教育部令第13号文件)。该规程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加强艺术类课程教学,按照国家的规定和要求开齐开足艺术课程。职业学校应当开设满足不同学生需要的艺术课程。普通高等学校应当开设艺术类必修课或者选修课。”[1]对于各级各类高等院校来说,就是要将艺术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将其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全体学生设置公共艺术课程。《艺术理论》课程作为艺术教育的基础理论课程,是各级、各类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的重点课程之一。教育部从2001年起,已将“艺术概论”列为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艺术类各专业(含师范类与非师范类)的必考科目之一。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2005年制订的《全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设置指导方案》中,也将本课程列为向全国各级、各类高等院校推荐的8门艺术类限选课程之一,而且是唯一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尤其是对于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美术学、音乐学等艺术类专业而言,《艺术理论》课程是最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它对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与较高的艺术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以及提高理论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门基础理论课程,《艺术理论》在课程性质上与艺术作品的鉴赏与分析等课程不同;与艺术史、美术史、电影史等史论类课程也有所不同。总之,《艺术理论》是一门建立在对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的概括和总结基础之上的思辨性极强的理论学科。《艺术理论》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首先,《艺术理论》课程要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理论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水平对于大学生而言是必不可少的。有了这种能力,才能够有效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现象背后抓住事物的本质,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其次,《艺术理论》课程要培养学生对于艺术现象和艺术规律的宏观把握能力。艺术理论不是仅就作品而论作品,而是建立在对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的宏观把握的基础上,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因此培养学生对于艺术现象和艺术规律的宏观把握能力就至关重要。再次,《艺术理论》课程要培养学生对于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的评价和判断能力。艺术理论并不是抽象的教条,而是一种来自艺术实践并能够用于指导艺术实践的系统知识和能力。学习艺术理论的目的,并不在于背诵几条关于艺术本质和规律的定义,熟知几个艺术理论家及其观点,而是为了获得一种视野、眼光和情怀,能够对不断创新的艺术作品和纷繁复杂的艺术现象做出合理的评价和判断。总之,《艺术理论》在课程性质上与各个门类的艺术史和各种艺术作品的鉴赏分析是不同的,在教学目标上自然也有着特殊的要求。这些都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认真把握并得到落实。

二、多媒体在《艺术理论》教学中的运用及常见问题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各个学科和课程的教学之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在艺术作品的鉴赏和分析,以及艺术史之类的课程中,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具有很多优势。如果没有多媒体辅助教学,课程中需要展示给学生看的绘画、雕塑和建筑作品就无法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仅靠教师用语言描绘或让学生课下查阅图片资料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特别是一些需要用到视频资料进行说明的课程内容,这方面的局限就更大。现在有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这一切问题都可迎刃而解了。学生可以通过投影屏幕,对作品的整体构图、细节等方面的东西进行细致把握,再由教师做出适当的点评和引导,不仅使教学内容直观化,而且使教学过程趣味化。美国实验心理学家特瑞赤拉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2]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到,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同时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交互性、形象性、生动性、可控性,大大强化了对学生的视听感官刺激,非常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记忆保持。在《艺术理论》课程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也具有很多优势。《艺术理论》课程中关于艺术的本质和规律的论述尽管是抽象的,但本质和规律性的东西并不是从概念到概念推演出来的,而是从具体的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所以在《艺术理论》教学中总离不开对于具体艺术家的介绍和对于具体艺术作品的鉴赏和把握。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这里就大有用武之地,如果没有多媒体辅助教学,就很难达到这种教学效果。但是,由于教师对艺术理论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把握不当,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出现了不少问题,目前常见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简单地把投影屏幕当作书写概念和知识点的黑板,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使艺术理论成为远离具体作品和艺术现象的抽象教条。在《艺术理论》课程中,有许多概念性和知识性的东西,例如艺术理论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几种重要观点、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艺术生产和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关系、艺术的功能和艺术教育的任务、各类艺术的美学特征等,这些问题都已经形成了学术界的共识,需要很好的掌握,然而这些教材对于这些问题的论述往往都很抽象。如果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仅仅把教材中关于这些问题的结论做成课件在课堂上演示,那么就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为这些问题本身是抽象的,学生在以前的课程中没有接触过这类问题,难以在课堂上充分理解。

2.过分依赖多媒体进行作品演示,忽视了从具体作品和艺术现象到艺术规律的提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对感性的作品和艺术家的奇闻轶事更感兴趣,尤其是对于视频材料,如电影、动画片兴趣更加浓厚,教师为了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往往会侧重于这方面的内容。这样,多媒体投影就简化为作品演示的舞台,《艺术理论》课就变成了作品演示课,很难实现《艺术理论》课程的教学目标。当然,教师也可能在作品演示之后给学生总结出一些关于本质性和规律性的条条框框,但是,这种内容所形成的刺激与作品尤其是视频材料所形成的刺激相比,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学生刚才还沉浸在声色光影之中,一下子转到抽象的概念和定义中去,很难实现这种从被动的看到主动的倾听的转换,其对于课程内容的掌握很难达到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同样也学不会理性的思维方法和提高理论思维能力。总之,在利用多媒体进行《艺术理论》课程的辅助教学中,上述两种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前者貌似抓住了课程中的根本问题,但由于忽视了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后者注意了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但对于课程中的重要问题关注不够,教学目标同样难以实现。其原因在于二者都没有很好地把握《艺术理论》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没有很好地领会多媒体辅助教学从根本上讲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对它的运用不够恰当合理。

三、《艺术理论》课程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思考建议

在《艺术理论》课程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其优势,也有其弊端,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科学设计,合理安排,做到扬长避短。

1.科学设计教学环节,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无论什么样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都需要落实在教学环节之中,当我们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时候,多媒体课件就成为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因此教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应当科学设计教学环节,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当然,作为《艺术理论》课程的任课教师,也应当对于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就需要围绕这样几个关键问题展开教学:①艺术的本质问题在《艺术理论》课程内容中的重要性;②艺术理论史上对于艺术本质问题有几种代表性的观点;③我们所使用的参考教材是如何理解和回答这一问题的;④教师本人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回答。当对这些关键问题把握清楚之后,就可以着手设计教学环节,制作多媒体课件。这样,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首先把那些不同种类、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按照顺序复制或链接到课件上,然后把需要提出的一两个问题用醒目的字体呈现出来,在此之后,应当是艺术理论史上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以及我们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等。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课件应当图文并茂,文字的内容不宜太多,只把那些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呈现出来即可,对于知识的背景、推理的过程则不必呈现。如果把所有的讲稿都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教学效果反而不好。总之,在教学环节设计当中,应当以作品为引导,以问题为核心,以知识点为线索,以学生的理解为目的,按照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展开教学,多媒体课件在这个过程中所起到的是一种穿针引线、提醒注意的作用。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细,并运用得当,就会促进学生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在学生中举办讲课比赛和多媒体课件比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这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和根本任务,这一任务需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去落实。事实上,在学生中举办讲课比赛和多媒体课件比赛,就是落实这一任务的较好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他们一点一滴的努力,他们的思考和观点都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了体现,最大程度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并在这个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的方法,养成思考的习惯,增强团结写作的意识,提高沟通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仍然要起到主导作用,“教学活动的主导毕竟是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善于捕捉和保护学生瞬间的创造性火花。”[3]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学生的分组,从学生准备和讨论的过程,到学生的课堂汇报和讲解,教师要做到既能放手,又能跟上。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创造性火花不断闪耀。艺术理论是一门理论性、思辨性、抽象性较强的课程,然而它又是与具体作品和艺术现象无法截然分开的。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时候,既要注意到从具体作品和艺术现象入手,又要注意到从具体作品和具体现象上升到更高的理论高度。这就给多媒体在艺术理论教学中的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探索,并且值得继续深入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EB/OL].http://www.baike.baidu.com/view/438061.htm

[2]维普资讯.跟聋哑英语说再见[J].教育技术资讯,2006,(10):64-65.

[3]罗湘娜.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0,(8):111.

作者简介:李茂民(1969-),男,山东金乡人,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传媒教育,专著《在激进与保守之间:梁启超五四时期的新文化思想》曾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在《电视研究》、《齐鲁学刊》、《东岳论丛》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猜你喜欢
教学目标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因多媒体而绽放光彩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法新说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巧用多媒体 让课堂练笔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