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2-04-29 08:44蒋巍巍
教育教学论坛 2012年1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教学实践教学改革

摘要:针对我校《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课程组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实践。在介绍课程基本情况和分析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教学网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和评价机制等方面阐述了我校《计算机网络基础》的课程建设。近三年的学、评、教情况表明,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较高。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1-0155-02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高速发展和相互结合的背景下诞生的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开设,旨在使学生能够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课程以网络分层体系结构为线索,具有概念多、理论抽象、实践性强等特点。

一、我校计算机网络课程基本情况

在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被定位为专业学位课程,网络管理与应用方向的基础课程。通过教学计划的修订,目前《计算机网络基础》由学分独立的理论和实验两门课程构成。两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相互衔接,在成绩考核上独立计算。通过实验课程的单独开设,增加了实验课时,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我校计算机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教学方法传统,学生被动学习。普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体现为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认知过程。教师突出“教”,而忽略学生的“学”。

2.教学课时有限,内容有待精选。计算机网络教学内容既包含抽象的基本原理和枯燥的网络协议,又涉及灵活的网络接入和丰富的网络应用。主讲教师深感在有限时间里理论联系实际地把计算机网络原理讲解清楚实非易事,因此教学过程要么“赶时间”,要么部分内容来不及讲解,导致学生“消化”不良。

3.实验相对独立,理论联系不足。网络实验教学存在两个明显的问题:一方面,实验项目设置侧重简单网络组建和常见网络应用;另一方面,由于实验课时较多,前半学期的实验教学进度快于理论课程进度,导致实验环节的教学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消化的帮助不大。

三、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实践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组重点围绕教学网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和评价机制等5个方面展开了教学改革。经过几年的实践和努力,课程建设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1.构建教学网站。为了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课程组在校园网上搭建了教学网站“路,在脚下”。网站包括“教学”、“资源”、“论坛”等若干栏目。其中“教学”包括计算机课程群相关课程:《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程序设计》和《网络设计与工程》的教学资源;“资源”涵盖了教学相关的软件、工具、电子书等;“论坛”提供了师生的在线讨论和交流平台。网站丰富的教学档案拓宽了学生学习的渠道。

2.精选教学内容。课程组以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为核心编写了《<计算机网络基础>复习提纲》。提纲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将课程教材中的知识点划分成了解、理解和掌握三类。①了解,是指学生应能辨认的科学事实、概念、原则、术语,知道事物的分类、过程及变化倾向,包括必要的记忆。例如,数字、模拟、信号等概念。②理解,是指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叙述、解释、归纳,并能把某一事实或概念分解为若干部分,指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与其他事物的相互关系。例如,学生应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协议与服务、实体、服务访问点、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等内容。③掌握,是指学生能根据不同情况在正确理解某些概念、定律、原理和方法等基础上结合事例加以运用,包括分析和综合。例如,互联网路由选择、IP地址、IP数据报寻址过程等内容,就要求掌握。

3.改革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借助多媒体技术传授计算机网络内容。针对不同知识点设置问题,通过提问启发、小组或集体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①启发式教学。对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差错检测)、以太网的CSMA/CD协议等内容可以采取启发式教学。通过多个问题的层层推进,引导学生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获得解决方案,进而深刻领会相关知识。②讨论式教学。网络体系结构各层需实现的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分段和重装、复用和分用、连接建立和释放等功能可以采取分组讨论和集体讨论等方式。围绕这些功能的含义、在TCP/IP的哪些层次实现、如何实现等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学生间的相关论述与补充巩固知识。③案例式教学。网络分层的必要性可借助中德教师对话等案例分析说明,数据封装与传输过程可类比邮政系统的信件投递案例展开讲解……通过现实案例,将抽象的网络原理转化成身边的常识问题,从而便于学生消化吸收。

4.增设课程设计。为了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的理解,促进知识消化,学校增设了课程设计环节。课程组设计编写了《<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设计方案》。方案从课程教材的重要知识点中提炼和构思课程设计选题,引导学生运用某种编程语言实现网络算法,进而加深知识理解。方案设计了13个选题,内容涵盖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运输层。每个选题需完成算法的程序实现和设计的分析报告。分析报告内容包括:①理论基础与原理分析。归纳整理相关知识,用文字、图表等表述算法原理,可以举例说明,切忌照抄课本。②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结合程序流程图、模块结构图等图表分析程序结构、关键数据结构、关键算法,切忌粘贴源代码。③测试数据与结果分析。结合输入的测试数据和算法原理,分析运行结果,切忌仅仅粘贴数据。④课程设计心得与体会。课程设计中的收获、经验、教训等。⑤课程设计程序源代码,粘贴所有程序源代码。

5.完善评价机制。为了改变一卷(期末试卷)定分、一人(教师)定分的片面评价方法,课程组设计了多角度、多角色的综合评价机制。力图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评价机制涉及纵横两个维度。①纵向,着眼多个观察点,提倡关注教学过程的评价。其中理论课程的观察点包括课堂表现、练习测验(含期末笔试)和课程设计等;实验课程的评价则包括累计的平时实验情况、实验综合考试和主题探究得分等项目。通过一系列形成性评价,以期从过程、结果、态度、情感等多个角度进行全面的课程成绩评定。②横向,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在课程设计、主题探究等项目中增加学生自评或互评等环节。其中学生自评主要评价自我满意度和收获等;学生互评则观测团队协作中的分工、贡献等。通过多角色的参与,促进客观、公正的评价。

四、结语

我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组以学校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直面教学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开展教学改革。通过精选教学内容、采取多元教学、丰富教学手段、优化评价机制等手段,变单向传授为互动交流,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主动行为,进而改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教务系统中,《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课和实验课近三年的课程学、评、教得分均在90分以上。这充分说明了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

参考文献:

[1]路,在脚下[EB/OL].http://dill.zjtcm.net.2011-04-20.

[2]蒋巍巍.《计算机网络基础》复习提纲[EB/OL].http://dill.zjtcm.net/new/index.php/2009-03-07-03-25-55/2010-09-

28-07-08-04.html.2011-04-20.

[3]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五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4]蒋巍巍.《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设计方案[EB/OL].http://dill.zjtcm.net/new/index.php/2009-03-07-03-25-55/2009

-11-08-11-17-57.html.2011-04-20.

基金项目:浙江中医药大学2007年度校级精品建设课程(2007-10);浙江省高校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专项教学改革项目(2010-5)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教学实践教学改革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