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高校师生沟通模式研究

2012-04-29 00:44刘勇,彭新梅
教育教学论坛 2012年1期
关键词:沟通模式师生关系

刘勇,彭新梅

摘要:高校师生关系是高校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其好坏由师生间沟通效果决定。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查询和实地调研的方法进行二手资料和一线资料的收集,从沟通主体(教师和学生)、沟通渠道、沟通工具、沟通内容这四个构成沟通模式的要素出发,探讨网络环境下师生关系现状及沟通模式四要素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为优化高校师生沟通效果,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沟通模式;师生关系;沟通渠道;沟通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1-0045-04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学校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教育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展开的,教育领域内,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主要是指师生之间的交往,没有师生关系的交互性,就不可能有教育活动。文章将以高校师生关系作为出发点,通过相关文献解读与剖析收集二手资料、实地调研收集一手资料,并对资料及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作为沟通主体的老师和学生在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如何选择沟通工具,沟通渠道以及沟通内容,从而达到沟通效果最大化及师生关系最优化的目的,了解在网络环境下应该如何构建合理的师生沟通模式以达到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的目的。

一、文献综述

2008年谭海燕采用网络调查及实地调查的方式,对湖南省五所本科院校共864名师生沟通情况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师生对沟通需求迫切;师生双方都认为师生之间的沟通对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但教师与学生之间又存在很多“不和谐”的问题,关系日趋淡漠的态势不断升级。2007年11月16日中国青年报有文章描述道:在我们高等教育领域,不断有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公然对骂,甚至出现了学生在课堂上当众捅死教师的恶性事件,尽管这样的事件比例还非常小,但是其影响却很大,这种高校师生关系的演变让我们有必要深入地了解高校师生关系恶化的原因和采取措施改变这种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教师方面。按职能,高校老师主要分行政管理类老师和学术传播类老师。就行政类老师来说,现阶段,由于在工作和建设机制上没有把辅导员工作作为一种专业来规划和建设。辅导员角色定位相当模糊,贾文武在《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一文中分析到辅导员对学生的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要么管理不够,要么过分管理。而学术类老师,具有一定的上位心理,更注重与学生学术性的交流而往往忽略情感和心理上的沟通,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交流时间大多只限于课堂,使得一个学期下来师生成为了“陌生的熟悉人”。其次,大学生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的较强,在沟通中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等。另外由于网络交往日益普遍,大学生人际交往矛盾冲突加剧。他们一方面在网上以“圈子”、“群”等新的方式聚集,另一方面在现实中出现“宅”现象,现实交往呈现孤立封闭的趋势,大学生抑郁现象十分普遍。因此对于今天的大学校园,急需建立的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须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的进行沟通和交流,采取对话式学习,也就是老师和学生都可以自由的思考、想象和创造,双方没有固定和僵硬的学习模式和交流模式,以理解为导向,二者是一种交互式的关系。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还主要在教师尊重学生,以民主诚恳的态度对待学生,善于以各种适当的方法来引导和接触学生,善于从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而学生也更乐意接受老师的教学,更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流露自己的真实情感。

二、高校师生间沟通模式现状

1.高校师生间沟通模式现状。所谓高校师生间沟通模式是指高校师生在社会学习生活中的沟通方式,包含四个要素:沟通主体(老师和学生)、沟通工具、沟通渠道以及沟通内容。也就是说在高校师生沟通模式中,教师和学生是师生关系存在的实施主体,他们是信息的输出者或者接受者,即编码者和解码者。二者沟通的信息即为沟通内容。为达到输出者和接收者对信息的尽可能统一的认识,就必须认真选择何种方式(沟通渠道)和何种工具(沟通工具)进行信息的输出和接收,其中沟通渠道是一个可以计算的物理过程,传达(有时也修改)传输信号。整个沟通模式中,沟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及沟通工具选择最终决定了沟通效果。

2.高校师生沟通模式问题。根据调研,师生对师生关系的满意度并不高。如何看待现代沟通工具,并根据沟通内容选择最佳沟通渠道和沟通工具等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探讨。具体如下:①从主观上分析师生双方认为关系不好的最主要的原因以及该如何改进;②沟通内容在高校沟通模式中的地位及作用;③互联网对师生间沟通模式的影响;④沟通内容、沟通渠道、沟通工具、沟通效果之间的联系和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三、高校师生关系调研

截止2010年中国大陆现有高校共2753所,湖北省高校共114所;其中普通高校2035所,湖北89所;成人高校共366所,湖北省14所;民办普通高校350所,湖北省11所,全国民办承认高校2所。把湖北省高校的师生作为调研对象,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1.调研问题。收集湖北地区最新的师生关系数据,研讨师生沟通模式的影响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挖掘沟通主体、沟通渠道、沟通内容及沟通效果相互关系和影响。具体问题如下:①师生关系描述:从教师和学生双方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否重要,对现有的师生关系满意度如何,师生关系的延展性如何等。②高校师生沟通模式的影响因素的概念,分类和关系等。③沟通模式四要素之间的关系:系沟通主体、沟通内容、沟通渠道及工具、沟通效果之间存在怎么样的关系,如何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进使沟通效果最大化等。

2.调研方案。基于调研成本和调研效果的综合考虑,本次调研主要采用了问卷调研和访谈法两种调研方法。调研以学校为基本单位,从湖北地区随机选取10所学校作为样本总容量。共派发300份问卷,其中教师问卷共150份,学生问卷150份。平均每所学校派发30份问卷,行政类老师9份,学术类老师9份,学生12份。为了增强调研结果的实用性和准确性,针对特殊问题本文随机选取了10名老师,15名学生,其中5名硕士生、7名本科生、3名其他学历学生进行了计算机辅助深度访谈法。本次发放问卷共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4份,其中老师有效问卷129份,学生有效问卷145份,总体有效率达到91.3%。利用SPSS分析工具,选择“频率统计”、“假设检验分析”等分析方法,对师生现有关系,高校师生间沟通模式的影响因素及其关系;沟通主体、沟通工具及渠道、沟通内容和沟通效果相互之间的关系作了系统的讨论。

3.调研结果。①师生关系描述。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个校园和谐文明的基本保障,多数学生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但是从师生关系满意度上的数据来看,师生双方对现有师生关系满意度不高。访谈数据显示,师生之所以对现有关系不够满意,主要是因为师生之间的实际交流情况和师生对彼此关系的期望值(即师生都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存在严重冲突。老师方面而言,老师在本身意识上将现有学生划分为印象好的(约45%)、印象差的(25%)和没什么印象的(约15%)。提炼访谈数据发现这种划分没有明确的标准和界限,教师这种意识上的划分一方面受学生的活跃度,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学生的课外实践能力等的影响,一方面还受到教师本身年龄、性格、心理、时间安排、教学习惯等的影响。活跃度越高、专业知识能力越强、课外实践能力越突出的学生得到“好印象”的概率越大,年龄偏年轻化、教龄相对较小、性格上偏外向且更能接受新事物的老师给出“好印象”的比重更高。教师主要与部分的“好印象”学生交流,以及对部分“差印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而这些学生所占比例大概只有20%,这就意味着,即使这20%学生与教师最终的关系都能达到“非常满意”的程度,但80%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也仅仅是存留在名义上的“师生关系”层面。学生虽然都能认识自己的任课老师和辅导员、班主任,但多数学生表示与老师的交流较少,非常满意的可能性较小。另一方面,具有良好关系的部分师生已经逐步将之间的良好关系延伸至校外,部分老师和学生都会有意识地经营以教师成为核心的“校园师生关系延伸交际圈”,以其为中心,各届同专业或相关专业学生成为该交际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圈内的交流形式主要是社会经验的交流,工作上相互扶持,生活上结交成为好朋友,甚至有少部分同学最终成为了夫妻。②师生间沟通模式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对于师生间沟通模式的具体影响因素,笔者将借鉴企业常用的四分图模型进行简单分析。高校师生沟通模式涉及的影响因素分布在四分图内(如图1)。其中满意度和重要性得分都高的为优势区,重要性得分高、满意度得分低的为修补区,满意度和重要性得分都低的为机会区,满意度得分高、重要性得分低的为维持区。

优势区:处于优势区的主要因素有个人心态,个人性格,教师教学水平,学生角色,网络技术,说明在师生沟通模式中,达到师生关系优化效果的关键因素主观因素占主要,而网络技术也成为当今高校师生间沟通模式的另一关键要素。修补区:主要有时间和高校体制,这说明要利用有效的沟通模式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在师生个人时间上安排作出考虑,宏观层面的高校体制改革也对师生关系产生重要影响。机会区:主要是年龄,年龄对于师生关系来说不是非常重要,并不需要急需解决或者重视,而客观来说,年龄属于客观事实,无法轻易改变,学校考虑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也有其特殊考虑。维持区:主要有教学工具,通过调查,笔者了解到现有的高校教学工具主要有课本、教室、多媒体等,师生对教学工具满意度较高,但认为其对师生关系的优化不是特别重要。因为一直以来,这些教学工具都存在,是师生关系之所以称为师生关系最基本的因素之一,不具备特别的延伸价值。

③高校间沟通模式四个基本要素间关系。为进一步探讨高校师生沟通模式四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文章在分析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交叉表的分析手段,根据假设检验分析法检验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是否存在着显著的影响,进而寻找其如何联系的,如何利用其联系才能达到沟通效果最大化、师生关系优化的效果。

结果表明,师生采用的沟通内容对沟通渠道及工具的选择具有显著性影响,师生选择沟通内容对沟通场合的选择也具有显著性影响,而沟通内容和沟通工具对沟通的满意度均存在显著性影响。

鉴于每种显著性影响的假设检验除了数据之外,过程是一样的,现将“学生沟通内容对沟通渠道及工具的选择是否具有显著性影响”作为所有显著性分析的典型案例进行论证,根据SPSS进行交叉表分析,得到的数据如表师生间沟通方式和沟通内容的对称度量表(如表1)。假设Ho:师生间沟通内容对师生间沟通工具的选择具有显著性影响;H1:师生间沟通内容对师生间沟通工具的选择不具有显著性影响。其中,取显著性水平α=1-置信水平即α=1-0.99=0.01,由spss中针对沟通内容和沟通工具选择交叉表的分析数据可知观测数据的概率为P=0.393,可以看出,P>α,所以,接受原假设Ho,即高校师生的沟通内容对高校师生的沟通工具具有显著性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现有师生的沟通内容依旧以传统的学术知识和学生工作为主,学生心理、生活情感以及师生之间长辈式或朋友式的课外沟通为辅,而且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而在沟通工具和渠道的选择上,电话短信以及网络渠道上的非面对面沟通,最大的好处就是克服了师生间的陌生感和拘束感,基于此交流工具的内容可更加随意和轻松,从而达到拉近师生距离的效果。

四、针对高校师生沟通模式中现有问题的建议

现根据调研结果,从教师和学生及其他三个方面角度给出建议。

1.教师方面。①作为沟通模式主体之一的教师,需要从主观方面提升个人人格魅力,包括学识、心态、性格等。其中,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教师年龄问题,数据显示58.2%以上的学生更愿意与年轻化的老师沟通,而年龄作为不可抗因素,教师无从选择,这就需要教师努力从自身心态上着手,年轻化、前沿化,或者利用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化劣势为优势。②沟通内容和沟通场合的选择应该多元化。对于学术类老师而言,其师生沟通主要沟通场合是在教室内,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多样化,课堂内容的丰富化等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最大量的使学生参与互动交流,进而优化师生关系,与此同时也可以考虑选择其他沟通场合,进行课外沟通,比方说组织集体外出,专业竞赛等。而行政类老师则主要选择教师办公室为沟通场合,沟通内容主要学生工作,行政类老师除了过问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生活和心理之外,也可以多与学生沟通学习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内容,并可选择多参加学生集体外出等活动,提高交流内容的非官方性。③沟通渠道及工具的多元化。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除了考虑自身时间安排,还应充分考虑沟通效果,以沟通效果的最大化为主要目的,进而借助电话,网络等工具选择面对面沟通还是非面对面沟通,选择对话式即时沟通还是邮件短信等非即时沟通。④合理安排时间,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这种交流可以是一对一的也可以是一对多的,可根据不同沟通内容进行场地和形式的选择。

2.学生方面。①同样作为沟通模式主体之一的学生也应该注意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主动性。在学术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上多主动请教老师,积极参与学生活动;②选择多样化的沟通内容与老师进行沟通。除了学术知识和学生工作为主的沟通内容,学生应该主动寻求学术知识和学生工作以外的话题,如自身生活情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科研项目等作为沟通切入点,一方面促进自身能力提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③充分利用现代化沟通工具。数字化时代师生应该迅速转换角色,作为学生应该更为积极和主动地与老师沟通而不是停留在“被教育者”的消极角色。现代大学生几乎都用到网络,学生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与老师进行沟通互动。

3.其他方面。①学校可以建立一个测试系统,对学生做行为和性格测试,根据班级的整体性格和心理特点,匹配最合适的专业老师及辅导员、班主任。②国家在制定相关教育法规的时候,应该考虑从师生间沟通模式着手,关注作为校园关系最基本构成的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为师生如何选择沟通渠道及工具、沟通内容等提出具体建议。

作为高校最基本的两大主体的教师和学生,采取有效的沟通渠道和沟通工具,选择丰富且恰当的沟通内容进行沟通,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模式,更好的促使教学相长,于国家社会、学校或者师生双方都有着深远的意义。本论文的写作通过查阅大量的二手文献资料,总结出国内高校现有沟通模式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针对这些不足笔者就武汉地区的各大高校进行调研,获取一手资料,较为全面地论证了高校师生间沟通模式四个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并提出了具有实际价值的建议,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参考文献:

[1]沈东华.现代师生关系新解[J].辽宁教育研究,2004,(9):70-72.

[2]段旭光.大学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9,(6):157.

[3]谭海燕.高校师生沟通现状及对策分析——以湖南省高校师生沟通现状为例[J].探索争鸣,2008,(9):95.

[4]尚艳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辅导员队伍建设[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3):69-70.

[5]贾文武.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9.

[6]赵洁,张小刚.论高校班主任工作的有效开展[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4:85.

[7]王宇航.浅析教师人格魅力与师生沟通的关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3.

[8]徐艾学.高校师生关系的解释学解读[J].高等教育研究,2005:162.

[9]Mart Ots.Student-Teacher Relationship[EB/OL].http://

www.trans-formers.com/.2009.

[10]袁一苹.师生关系浅议[J].江西教育科研,2004,(11):39.

[11]刘玉珍,马会泉,宁丽新.高校师生间有效沟通渠道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0,(8):43.

[12]程凤颖.网络——架起大学师生之间的沟通桥梁[J].科技创新导报,2009:11.

[13]徐建星.高校师生课后网络交流调查研究——以江苏省五所高校为例[J].网络教育与远程教育,2010,(7):56.

[14]Mathias Dewatripont and Jean Tirole.Modes of Communication,December 7,2004.

[15]Wikipedia,Channel communications[EB/OL].http://www.channelcomms.co.uk/ 2006.

[16]黄丹,李乃和.市场调研与预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24.

[17]罗正清.常用客户满意度研究模型及其优缺点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9:16.

[18]高丽静,桑华月.论社会角色变迁对新时期高校师生关系的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2010,(6):54.

基金项目:湖北省十一五规划课题(2009B310)

作者简介:刘勇(1975-),女,河南镇平人,管理学博士,副教授,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沟通模式师生关系
SBAR沟通模式在宫颈癌放疗患者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CICARE沟通模式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
CICARE沟通模式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生成性教学实践中师生关系改善的几点策略
浅谈良好师生关系的培养方法
妇科护理中家庭式沟通模式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你了解自己的沟通模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