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开玉
一、问题的由来
当今学习观的根本变革就是“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在目标上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在方法上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以及学习主动性的培养。针对这些弊端,我们进行了长期的改革探索,试图建立一种在价值取向上既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又体现语文的人文性;在教学目标上既夯实双基,又使学生能力得到发展、情感得到满足和升华的教学方法,从而改变学生被动性的学习状态。缘于此,我们开始了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二、“自主阅读”的内涵界定
“自主阅读”是相对于“被动阅读”“机械阅读”的一种高品质的语文教学方式,其要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方法,通过自主预习、汇报交流、质疑问难、讨论点拨等形式,实现由初悟—再悟—领悟—升华感悟的逐级达成目标,变学会为会学,改要学为乐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体现,而教师始终扮演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其主导作用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三、“自主阅读”教学模式的流程及其内容提要
四、模式建构的理论依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一文提出:“统整的建构主义是研究与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来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背景下,以自己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借助获取知识过程中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协作”“会话”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的两大要素。“自主阅读”教学正是这样一种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而又不忽视教师主导地位、凸显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
大语文教学观要求把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把语文教学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中去,对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加以利用,从而构建一套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体系,扩大语文学习的空间,使语文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应基于学科,超越学科,面向真实世界;始于课堂,走出课堂,融入复杂社会。”《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因此,语文“自主阅读”教学力求做到立足课堂,面向生活,打破课时、教材的束缚,把学生学习的触角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大环境、多渠道中学习发展。
五、模式操作的要领解说
1.预习初悟
“预习”是学生的预先学习,它是课堂教学的前期准备,是从课外到课内的桥梁和纽带,是铺垫,也是初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阶段。预习应放在课前进行,使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一定的自主性。教师应依据教学目标、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预习提纲,并对预习方法进行指导。学生可依据预习的提示和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在自学中,学生借助于资料的查阅,图片的收集,课文的通读,初悟文意并找出疑难点。
对学生的预习、自学情况,教师要进行认真的检查。其一是对学生的预习进行督促、指导和落实,防止因检查环节的缺失而造成学生自学效果不好。其二是充分了解学情,摒弃教师的主观臆测,从而较为准确地根据学生现有学习起点去设计教学的目标和策略。
2.交流再悟
对学生的自学情况仅仅停留在教师掌握的层面上是不够的,还应发挥资源组合的最大效益,要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学成果,通过交流,相互启发,互相受益。因此,交流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对课文的再学再悟的过程。在交流汇报中,学生既有对课文自学的独特体验,也有对课文自学的经验介绍。学生在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既展示了自学的成果,又与同学一起分享了成功的喜悦。这一环节,无论是对课文的进一步学习,还是对学生自学预习兴趣的激发都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交流一般围绕“你学会了什么”“你了解了哪些与课文相关的信息”“你还有哪些问题”进行。在学生自学交流的同时,教师要相机进行引导、点评和激励,整合学生在交流中提出来的问题,将学习引向新的目标。
3.讨论领悟
在学生自学和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立足于学生现在的起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教师应根据学生在交流中提出的问题先指导学生精读课文有关章节,仔细品味、思索。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亦参与其中,适时启发点拨,做到“其有不合则为之订正,其有未尽则为之补充,其有弗及则为之阐发”,引领学生实现领悟,并构建知识体系。在讨论的过程中,要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在讨论探究的同时,相机总结自主阅读的方法。
4.整合拓展
在这个环节,首先是教师帮助学生通过回顾、梳理、归纳、总结等方式整合所学知识, 提升学法。在此基础上进行适时、适度的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的内容是:
(1)知识拓展:阅读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方法拓展: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尝试学习新的内容,或进行写作练习。
(3)情感拓展: 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生活实际, 升华感悟。
5.练习运用
根据学习目标、训练重点及学生的学习实际, 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练习、迁移内化, 以巩固知识, 提高能力,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去,并能进一步促进和帮助后续学习。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题,可设计一套练习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做,也可设计一些专题性作业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参加实践。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外阅读。教师要认真挑选并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在广泛阅读实践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喜爱之情,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六、模式实施的策略建议
1.情感策略
情感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是学习过程中的催化剂。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通过语言、电教媒体、观察想象、实践活动等手段创设丰富的情境,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情感不断地被激发、保持、升华。教师还应从情感入手,以爱为前提,以平等为基础,民主为动力,以发展为目的,努力创设和谐、开放、合作、愉悦的教学环境,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促使学生发展个性,表达真情实感。教师还应把情感激励作为促使学生智、能、情发展的动力,贯穿于教学始终。
2.评价策略
良好的课堂教学评价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驱动力。评价中要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1)评价的自主性。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大胆、积极、自信地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及他人学习表现进行评价。教师不包办,不打压,使学生感到自己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2)评价的积极性。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评价,这就是说在评价自己时应先看到优点,看到发展,然后分析不足,找到努力的方向。在评价他人时也应看重长处,帮助其找出差距。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应以激励为主,使学生时时获得成功的体验,明确努力的方向,激发其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3)评价的丰富性。在评价过程中应力避教师“一言堂”“一评定音”的行为,采用他评、自评、互评等多种形式,因人施评,评点结合。要鼓励学生评点教师的教学行为,评点教材,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
七、实施成效与反思
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自主阅读”教学是一种高质量的语文学习方式,其成效很明显:就学生方面说,一是摆脱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枯燥、乏味的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调动了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二是“自主阅读”过程始终把学生的自学、探究、交流放在重要位置,教师也十分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因此,学生的自学能力、交往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增强,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自主阅读”教学把“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并重视了课外阅读,使学生增加了阅读量,扩大了视野,丰厚了文化积淀,提高了语文学习能力,语文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提高。就教师方面说,语文“自主阅读”教学促进了教师教学观的转变,在教学中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和谐、有机的统一。“大语文观”也促进教师重视自身的业务进修和文化进修,提高了自身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