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会话合作原则的违反看《骑马下海的人》的会话含义

2012-04-29 00:44:03王婷婷
现代语文 2012年1期
关键词:凯瑟会话利亚

摘 要:通常情况下,遵循合作原则有助于会话的顺利进行和信息的有效传递。对合作原则的恰当违反,不但不会造成交流的停滞,说话者反而可以更成功地表达特定的会话含义。文章以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为理论,以《骑马下海的人》为实例,分析人物会话对各项合作原则违反所表达的会话含义。

关键词:合作原则违反《骑马下海的人》

一、引言

约翰·辛格(John Milington Synge,1871~1909)对爱尔兰舞台和文学史的现代主义影响深远,被誉为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中最有成就的剧作家。他的主要剧作有《幽谷阴影》(1903年)、《骑马下海的人》(1905年)、《圣泉》(1905年)、《西方世界的花花公子》(1907年)、《吉卜赛人的婚礼》(1908年)、《黛尔苔丽的忧伤》(1910年)。(张小钢、丁振祺,2008:109 )

《骑马下海的人》(Riders to the Sea)是辛格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剧本,该剧写于1903年,讲述了老妇茅里娅(Maurya)和她的一家人为了生存而勇敢地与大海搏斗的故事。故事发生在爱尔兰西海岸的孤岛上,出场人物中有名有姓的只有四位,分别是老母亲茅利亚、大女儿凯瑟林、小女儿娜拉和儿子巴特莱。故事中,茅利亚的一个儿子刚遇难不久,第六个儿子巴特莱(Bartley)还要乘船到市场上去卖马,全家人都极力劝阻,但巴特莱还是坚持即刻启程。想起公公、丈夫和五个儿子已被大海所吞噬,最后一个也在劫难逃,茅利亚也几乎绝望。剧末,邻居们抬进巴特莱的尸体,他已被那匹灰色马驹踢下水淹死了,而此时的茅里娅却很镇静,既然大海已夺去了她的丈夫、公公、和六个儿子的生命,就再也不能从她那里掠夺到什么了,她再也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了。她自我安慰道:“No man at all can be living for ever,and we must be satisfied”,全剧在茅里娅的独白中结束了。(杨岂深 孙铢,1985:267)

二、会话含义理论

(一)会话合作原则

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对于语用学除了研究“说话人意义”(speaker meaning),更转入“话语的理解”(utterance interpretation)。(Thomas,1995:62)会话含义理论作为语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由美国语言哲学家H.P.Grice 提出的,这个原则称为“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简写成“CP”。为了进一步说明合作原则,格莱斯提出以下四条准则:1.数量准则(Quantity):使自己所说的话达到交谈所要求的详尽程度,所提供的信息不要超出现时要求。2.质量准则(Quality):不能说自己认为不真实的话,不要说自己缺乏足够证据的话。3.关系准则(Relation):说话要贴切,要有关联。4.方式准则(Manner):避免晦涩,歧义,说话要简要,有条理。(廖美珍,2005:260~261)

(二)会话准则的违反

使用会话合作原则及其四条准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可以使对话自然、畅通无阻地持续下去,达到理想的对话效果。但在日常生活当中,并不是每个人都会遵循这一原则。这样,便给对话的持续进行造成一定的障碍,受话人必须推断出说话人的真实话语意义才能达到理想的对话效果。说话人清楚地显示出他违背了某些准则,但是在更深层次上,他仍然可以被认为遵守了CP(胡壮麟,2002:199)。当会话人违反了这些准则或次准则的时候,听话人就迫使自己超越话语的表面意义,去预设领悟说话人所说话语的隐含意义。这种话语的隐含意义,也叫“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索振羽,2005:58)

三、《骑马下海的人》中对话准则违背的体现

(一)数量准则的违反在人物会话中的反映

这种情况通常表现为说话者的信息量不足或是过量,需要受话者进行话语意义的分析,通过联想才能推断出说话者的真实意图。

1.故意使自己所说的话达不到交谈所要求的详尽程度

凯瑟林:你到底看到巴特莱了吗?

茅利亚:我瞧见了最可怕的情景。

凯瑟林:上帝饶恕你呵,别这样说了,他正骑着马过青岬,后面跟着那小灰马。

茅利亚:后面跟着小灰马……(汪义群,2005:407)

戏剧中,茅利亚给儿子送烘饼回来时,神情恍惚,对女儿的问题她没有直接回答,违反了关联准则,但这是茅利亚预感儿子凶多吉少时绝望与心痛的表现。当女儿提到巴特莱骑的马时,茅利亚也提起了小灰马,但欲言又止,让我们觉得茅利亚心事重重,忧心忡忡。她违背了会话中的数量准则,故意使自己的话达不到交谈所需要的详尽程度,但实际上是她绝望的反映,提起了小灰马,就触到了她的痛处,她不愿再回忆起会使她丧子的小灰马及当时不详的预感。

2.故意使自己所说的话超出需要的信息

娜拉:是这根吗,巴特莱?

茅利亚:你最好别用那绳子,巴特莱。让它挂在木板旁。(见巴特莱只管接过绳子)我跟你说,家里要用的。假如明天早晨、后天早晨,这个礼拜随便哪个早晨,迈格尔的尸体捞上来的话,托老天爷的福,咱们要给他掘一个很深的坟哩。(汪义群,2005:402)

剧中巴特莱要出海卖马,准备绳子,茅利亚极力阻止,但巴特莱仍不听老人言。恰逢当时,茅利亚认为她另一个儿子还有可能被打捞上来,她又重复强调了打捞时间“明天早晨”“后天早晨”或者“随便哪个早晨”。此处,茅利亚违背了会话中的数量准则,她故意使自己所说的话超出需要的信息,但她强调时间,说明对儿子安危的担心,更表现了她想要借打捞大儿子挽留巴特莱的迫切。以下剧本中还有一处违背了数量准则:

凯瑟琳:是同样的料子,娜拉;不过,即便这样,这种料子在嘉尔卫的布店里多得很,大匹大匹的,成堆嘛;而且,别人也可能有这种衬衫,不止迈格尔一个人,是吗?

娜拉:真的是迈格尔的,凯瑟林,真的是迈格尔的!(汪义群,2005:405~406)

文中姐妹俩得到了一包衣物,猜测这是属于迈格尔的遗物。但姐姐凯瑟林对迈格尔的存活还存有一丝希望,她不想接受迈格尔已死的事实,于是列举了若干不属于迈格尔遗物的可能。此时妹妹娜拉更理智些,“真的是迈格尔的”,这是妹妹对姐姐的回答,打破了姐姐的幻想。而她又再一次重复“真的是迈格尔的”,这违背了数量准则,她的话超出了所需要的信息,但却表现了她当时的沉痛心情,她不愿相信却又不得不相信哥哥已经去世的事实。

从上述两例中,我们可以得出,说话人违背数量准则,似乎不符合 Grice提出的合作原则的要求,这在信息的准确度与谈话的正常上都是不允许的,但事实上,这种违反数量准则的行为有一定的语用意义,信息不详和信息过量都表达出人物内在的某种情感和想法。

(二)质量准则的违反在人物会话中的反映

违背质量准则,通常表现为故意说不真实的话和没有依据的话,而这样的会话,需要受话者进行话语意义的分析、联想才能推论出说话者的真实意义。

1.故意说不真实的话

茅利亚:巴特莱呀,别以为我没有替你向万能的上帝祈祷,别以为我没有在黑夜里祈祷;我曾为你不断祷告,直到你听不清我在念叨些什么;可是现在,我要舒舒服服地休息了,正是休息的时候了。(汪义群,2005:410~411)

文中,茅利亚见到儿子巴特莱的尸体时,彻底地绝望了,也彻底地死心了。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是年长者最大的痛,但命运却安排她重复地经历这种灵与肉的折磨。这种丧夫、丧子的打击对茅利亚来说是致命的。痛到深处则心死,此时她也无力地言道“可是现在,我要舒舒服服地休息了,正是休息的时候了”,而她可以舒舒服服的吗?这明显是违背质量准则的,她故意说出不真实的话,但话语是茅利亚无能无力与无可奈何的表现。丧失亲人的她最终麻木了,也看透了,而当孩子们一个个离去时,她真的没有什么再去担心与牵挂的了,现在她所等待的只有死亡,在另一个世界里与亲人相会。

2.故意说毫无根据的话

凯瑟林:你还看到什么?

茅利亚:我看见了迈格尔。

凯瑟林:你看错了,妈妈。你看到的不是迈格尔,他的尸体已经在遥远的北方找到了,托上帝的福,安葬好了!(汪义群,2005:407~408)

这是凯瑟林为儿子送烘饼后的对话,女儿问她看见什么,她答道看见大儿子迈格尔了,而此时迈格尔早已被海洋吞没丧命,这一切都证明了茅利亚说的话是没有任何依据的,是违背质量准则的。其实茅利亚知道自己看见的是幻象,可是心力交瘁的她还是相信,她似乎预测到了小儿子的悲惨命运,而她却无力挽救。听到茅利亚的话,我们不禁更感叹老母亲晚年的孤苦与心酸。

(三)关系准则的违反在人物会话中的反映

关联准则要求说话者之间谈话要贴切,所谈内容要密切相关。而一旦出现答非所问,顾左右而言他的情况就违背了关联准则,表明说话人要传递言外之意。这时,受话者就必须通过分析说话者的话语,推断出话语中真实的含义。

茅利亚:即便捞不到迈格尔的尸体,海风可猛呢,月亮边还有一颗星,今晚一定刮得很猛;我只剩你一个儿子了,即便你有一百匹、一千匹马,值好多钱,可抵得上你这个人吗?

巴特莱:(继续做缰绳,一面对凯瑟林说)你每天要到外面去看看,别让那些羊跳到麦田里;要是买牲口的贩子来了,出的价钱不小的话,就把黑蹄猪卖给他。(汪义群,2005:402)

这是故事开始时茅利亚苦口婆心劝说儿子不要出海的情景,老人深知儿子可能有去无回,更看重的是儿子的生命,她对儿子是深爱与挽留。可儿子不听老人的话,甚至对母亲视若无人,置之不理,并转移话题,顾及左右而言他,与妹妹凯瑟林交谈,而不正面回答母亲。这在会话上是违背关联准则的,但这是巴特莱不愿母亲再唠叨心理的展现,通过不回答母亲的问题希望能够停止与母亲的对话。这在深层上体现了年轻人与年老人的代沟问题,两代人之间相互不理解,不能达到思想一致,难以真心地交流。

(四)方式准则的违反在人物会话中的反映

茅利亚:他们一个个都去了,大海再也不能打扰我了……当南方刮起狂风,东边巨浪滚滚,西边也巨浪滚滚,相互碰撞,涛声震耳的时候,我不必再哭泣、祷告了。如今,我不必在万圣节后的黑夜里,到海边去集圣水了;当别的妇女为死去的亲人悲泣的时候,我再也不在乎大海怎样捣鬼了。(汪义群,2005:410)

文中当茅利亚看见自己儿子巴特莱的尸体时,她神色黯然,吐露命运的不公。大海是她的厄运之根与悲痛之源,当亲人们一个个离开她时,她抱怨大海再也不会打扰自己,不会让她心神不宁了,她在人世间没有了牵挂,更没有了希望,剩下的日子只有孤独与回忆。这段话中,茅利亚反复强调了大海对她生活的迫害,并不厌其烦地描述大海与她生活的联系,话语冗长、繁琐,而且没有逻辑性,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关系准则,但这并不阻碍读者对老人感情的理解,她正是通过这种不断的抱怨,表达了自己的悲痛欲绝与无力回天之情。

四、结语

本文从违反合作原则的角度,分析了剧本人物对话行为所产生的特殊会话含义,表现出了人物的真情实感与悲剧性。由此可以看出,当我们说某人违反了会话准则时,那只是说他在字面上违反了准则,但在更深的层次上,他仍然遵守了合作原则,违反准则也是遵守合作原则的一种方式,一种表现(何兆熊,2000:161)。剧中,年轻人一个个远去,却把世界留给了老人。最终茅利亚无奈感叹:“他们一个个都去了,大海再也不能打扰我了……”(汪义群,2005:410)。面对不断吞噬生命的大海与人类无法把握的命运,茅利亚以一己之身承受了次次打击,最终用自己谦卑和忍耐展示人类的尊严与伟大。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论英国海洋文学中的帝国主义意识形态构建”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编号为[10YA752006]。)

参考文献:

[1]张小钢,丁振祺.约翰·辛格卓越的编剧技巧[J].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8,(2).

[2]杨岂深,孙铢.英语文学选读[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3]Thomas,J.Meaning in Interaction: An Introduction to

Pragmatics[M].London: Longman,1995.

[4]廖美珍.语言学教程精读精解[M].重庆: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

[5]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6]索振羽.语用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7]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8]汪义群.西方现代戏剧流派作品选(二)[M].北京:中国戏剧出

版社,2005.

(王婷婷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315211)

猜你喜欢
凯瑟会话利亚
薇拉·凯瑟地域书写中的流动主题研究
花之舞,舞之韵
读者(2018年16期)2018-07-31 05:08:12
有意冒犯性言语的会话含义分析
汉语教材中的会话结构特征及其语用功能呈现——基于85个会话片段的个案研究
库车克孜利亚胜景
丝绸之路(2016年7期)2016-05-14 18:38:44
老师的秘密
薇拉·凯瑟小说《啊,拓荒者!》的生态解读
短篇小说(2014年11期)2014-02-27 08:32:45
从《驯悍记》看凯瑟丽娜的“悍妇”形象
短篇小说(2014年8期)2014-01-29 02:25:42
冲突语的会话分析研究
对外汉语课堂英语通用语的会话调整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