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淑静
摘要:文章对经济跨越发展内涵进行了概述,按照科学转型跨越发展的要求,对企业会计改革提出了方案和对策。
关键词:跨越发展 会计改革 人才战略 架构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1-149-02
在转型跨越发展之际,研究企业会计改革,使财务会计工作能够顺应新形势,进行合理的改善与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维护经济秩序,规范社会经济生活,提高经济效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内涵
所谓跨越式发展,是指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以技术跨越为基础,以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和传统产业更新改造为标志,以经济超常规增长为特征,迅速跨越某一发展阶段,追赶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一种发展模式。跨越式发展的内涵一是发展过程中,发达国家客观上形成了示范效应,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引进、转化、吸收其高新技术,实现技术上的跨越;二是借鉴发达国家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经验与教训,少走弯路,实现跨越;三是利用信息技术带动工业化,实现对传统工业化的发展方式、发展道路和发展步骤的跨越;四是结合自己的实际需要,引进专业人才,在高起点的基础上,较短时间内实现生产力水平的跨越。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速度与效益的统一性。跨越式发展是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整体跃升,既要有数量的赶超,又要着力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二是创新的前提性。跨越式发展必然要通过创新来实现,包括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等,打破常规,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新思路,创造新方法。三是非均衡性。跨越式发展是一个时间过程,要遵循客观规律,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基础好、具备发展条件的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实行重点突破。
二、经济转型跨越式发展对企业会计带来的挑战
1.经济、金融、法律环境的剧烈变化加大企业的会计风险。跨越发展期,国家在财政、金融、法律政策方面,必然会加大宏观调控,实时引导企业的发展。然而,这些政策的调整的变化,必然加大了企业的会计风险。
2.企业合作方式及业务的复杂化、企业集团化及治理结构的复杂化考验目前的企业会计系统。企业的转型跨越发展,企业会发展更灵活的合作方式,开发新的业务,特别是金融、保险、网络等高新服务行业,给企业会计带来新问题。另外,企业的合并、重组,企业集团化的趋势,给企业会计带来新挑战、新风险,如一个企业集团受不同国家的股东共同控制,企业集团的合并报表要求同时符合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
3.集约型的生产模式要求会计信息更加及时、准确、有效、可比。转型跨越发展期,企业要从过去粗放式的管理模式转变为精细化的管理模式,随之,对企业会计信息的要求更高,要求会计信息能更及时快捷,随时获取财务信息;更准确可靠,能准确充分的反映企业的全面信息;更有效可比,能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具有广泛的可比性。
4.金融性资产、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的比重持续加大,要求企业会计能更加相关、可靠。转型跨越期,企业在研发、创新、资本运作、市场整合方面将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这些投入加大了企业的专利、专有技术、商誉等无形资产,同时也增加了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金融资产。我国金融资产准则要求企业会计按公允价值计量,而我国目前资本市场不够发达,一些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不易取得,或者即使取得的数据准确性较差,给企业会计核算造成一定麻烦。
三、适应我国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会计变革
1.实施人才战略,满足跨越发展。经济转型跨越时期,国家财政、金融、法律政策剧烈变化,资本市场、消费市場等宏观环境也起伏多变。企业战略转型,随之财务战略也要调整,会计人员既要能解决不断出现的新业务、新情况,还要能从战略角度推进企业财务战略转型跨越。这就要求企业加强会计人才梯队的培养,保证企业战略目标实现。
企业的跨越发展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企业培养的会计人才需达到三个要求:(1)职业道德良好,是会计人才必备的基本条件。(2)知识结构合理,精通会计、税务、财务、审计、管理、金融、信息系统、经济法等专业知识,另外还需精通外语。(3)理论实践并重,大型企业集团需要培养学者型的应用型人才,能把理论实践完美结合,制定高效合理的财务战略。(4)注重创新能力,从社会变革的角度来看,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各种新形势、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就要求会计人才不能简单的“会用”,还要强调“用好、用活”。
随着大型企业集团跨产业、跨地区、跨国家经营,会计管理难度很大,要高度重视高端会计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工作。新形势、新情况和新任务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熟练和精通会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还要熟悉和掌握企业经营管理、市场“游戏规则”、经济运行规律、经济体制改革、财税金融政策和国际市场贸易;不仅会记账、算账、做报表,真实、准确、全面地搞好财务会计核算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还要精于资本营运、筹资融资、资源配置、风险控制与防范,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措施和思路;不仅要培养总会计师和财会部门领导人才,而且要注重培养风险管理、预算管理、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等方面的各类会计领导人才;不仅要创新会计领导人才培训选拔和使用机制,促进会计领导人才的合理流动,而且要改革完善现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制度,加快正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试点工作,同时要积极开展会计对外交流与合作,推动会计领导人才走向国际,适应企业对外开发建设的要求。
2.科学利用会计资源,深化会计信息化。随着转型跨越发展,企业产品种类更加丰富,产业多元化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各种信息变得比以往更加复杂和多变,财务会计工作要想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突破信息失真、信息滞后给管理造成的瓶颈,必须完善信息系统的建设。一方面,企业应逐步深化会计信息化。信息化能在战术层面及战略层面满足企业的管理。战术层面,企业应加强会计信息化系统,设立一套科学的核算、监督、报告平台,各种财务数据能够准确地记录和计算,能够科学合理地分析,各地区、各业务、各小组、各个人、各个客户的成本和利润,核算要细化到最小微观单位。资源的占有、收入都要合理计算,要准确度量。如会计账套、核算细目的设计、成本中心、利润中心、投资中心的设计、会计资源的共享、实时报表平台设立。在企业战略层面,企业应实现会计信息化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的兼容,保障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把会计信息化系统作为一个战略资产而非管理工具。如推行以企业战略为导向的ERP应用;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将财务、业务、生产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和一体化信息处理流程,避免“信息孤岛”现象,与此同时,全面预算管理等科学管理方法要以信息系统为依托,使流程标准化、执行有依据、监管更精细。
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会计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大型企业集团在完成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争取“十二五”时期基本完成会计信息化与经营管理信息化的融合工作,做到数出一门,资源共享,便于不同信息使用者获取和利用,进一步优化企业会计核算程序,创新会计工作机制,提升会计现代化水平和效能。
3.推动企业会计组织架构创新,确保部门运作更加灵活、有效。跨越发展期,企业要进行战略转型,财务部也随之进行财务战略的转变,随着财务战略重点的变化,会计组织架构也应随之变化。这就要求企业特别是企业集团在会计系统组织架构上有新突破,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灵活应对企业发生的各种新业务,新情况。随着信息化的深化,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也不断的由传统的金字塔结构逐渐转变为扁平状、网状结构,企业需要设置一种对等、公平、共享的企业组织架构。会计组织架构也应相应的进行改革,我国企业会计组织架构设置应遵循如下原则:(1)以企业战略为导向原则,财务部门是执行企业战略目标的关键所在。(2)效率提升原则,会计部门要能不断适应企业业务的快速增长,为企业节约成本,提升财务效率。(3)风险控制原则,在兼顾效率的前提下,加强对重大交易的实时监督,实现从交易开始到结束全过程的严密控制,提高风险防范能力。(4)强化会计管理职能原则,会计组织架构设计应当注重完善会计管理,使会计管理工作更加有效地发挥其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加强内控等职责。
4.继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企业内部管理。我国受后金融危机政策及通胀的双重影响,目前将宏观调控作为首要任务,而银根收紧会增加企业融资难度。“十二五”时期大型的国有企业都将发展规划定位实现翻番的目标,尤其是一些大型的煤炭或煤化工项目投资很大,有些投资是企业难以承受的。有些大型煤炭企业对整合煤矿的技术改造和关闭退出,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这一方面没有资金来源和配套的优惠政策。企业的自有资金难以应对庞大的投资需求,只能依靠社会融资,资金风险将逐步呈现出来。因此,在跨越发展期,我国企业将在战略上重新定位,重新反思。企业战略制定后,能否准确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就需要企业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来推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2010年我国已经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应用指引,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建立了一套标准。不同企业实际情况各异,企业的组织结构、战略目标、信息化程度、管理水平、企业文化都不同。因此,企业应采取以自身环境为起点、以战略为导向、以系统整合为主线、以管理控制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实施思路,建立符合企业战略目标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
5.适应企业改革发展要求,推进会计工作机制创新。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可以实施兼并重组整合资源,异地开发,使企业规模迅猛扩大,相比之下,传统的企业会计核算体制,已不适应企业改革发展新形势的要求。尤其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会计核算和管理体制改革,必须适应企业组织结构和产权结构的要求。由全资子公司或控股子公司构成的核心企业,应充分利用企业会计和现代化的信息化手段,构建合理的、高度集中的会计核算及相应的管理体系。对于相对控股或参股的子公司,应采取股东协商的方式,采用恰当的会计控制和监督方式。会计核算与管理体系的层级不宜过多,一般应控制在3~4级。若层级过多,必然会导致会计控制失控,使集团公司失去基本的控制手段。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企业的深度改革,致使企业的会计工作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型,由原来记账、算账、报账的业务性工作提升到目前的经营管理和战略决策;由手工记账发展到会计电算化和全面信息化等。
四、结束语
在经济转型及跨越发展的攻坚时期,企业必须对会计工作实施适当的现代化改革,以推动会计工作的顺利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地激发出会计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意义,使财务会计工作能够顺应新形势,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池国华.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机制构建:战略导向与系统整合[J].会计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2009(9)
2.陈瑜.埃及经济转型期的会计改革及其借鉴[J].会计研究,厦门大学会计系2002(7)
3.高翠莲.经济转型条件下的会计监管模式[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5(12)
4.林高群.经济转型期的企业财务风险透析[J].经济研究,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2008(12)
5.闫梅.论经济转型对会计理论的影响[J].理论探索,河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3(3)
6.李立成.浅谈我国XBRL总账分类标准的制定.中国管理信息化.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08(2)
7.郭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经济研究导刊.西安外事学院,2009(3)
8.袁纯清.以转型发展为主线再造一个新山西[J].求是,2010(19).
9.王伟.建立预警指标体系防范煤炭企业财务风险[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
10.徐海健.试论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企业财务战略管理[J].财经界(学术),2009(11)
11.罗胜强.我国会计的国际化进程、特点及动因[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2)
12.冯淑萍,应唯.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J].会计研究,2005(1)
13.佟伟健.基于新形势下的会计教育改革发展思路[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08)
14.孙里亭.浅谈中国会计改革的国家化与国际化[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08)
15.代鹏,王鹤.从会计制度与准则的更替分析我国会计改革[J].现代商贸工业,2010(11)
(作者单位:山西三元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山西长治 046013)
(责编: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