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导学案”追求课堂的感悟为先、思维为本

2012-04-29 00:44刘振泉姚智君
地理教育 2012年1期
关键词:导学案学情导学

刘振泉 姚智君

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以“面向全体,关注差异,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基础”为目标,进一步推进“质量兴校,科研强校”的战略。经历四年新课程教学,实施的“导学案”是促进学校课堂有效教学取得实效的重要抓手,也是决定学校课堂改革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环节。

一、地理“导学案”开发目标

地理“导学案”的开发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诚如《学会生存》所指出的,“机会平等是要肯定每一个人都能受到适当的教育,而且这种教育的进度和方法都是适合个人特点的。”地理“导学案”开发是建立在学生发展需要的基础上,促使教师不断拓展和深化原有的专业水平,学习新知识,让教师的个人特长、业余爱好以教育资源的形式得以呈现并升华,从不同角度折射出地理教师的人格魅力,只有学生与教师得到长足的发展,才能促进学校的再发展。

二、地理“导学案”制度确立与功能

“导学案”制度确立需坚持“三全”推进理念。即全面推行——各管理层,执行层从理念到行为全方位跟进;全员参与——人人唱主角,对课改中的疑难问题不推卸、不观望、不逃避,力挑大梁;全程关注——关注“导学案”实施的整个流程,关注师生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行为,促进课改进展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导学案”推行需强化领导,构建三大工作体系。成立学校“导学案”开发与管理领导小组,不仅为“导学案”开发提供必要的组织保证,而且其本身也应该为广大教师提供支持和服务,增进交流、对话和理解,增强凝聚力和归属感。领导小组下设学科“导学案”审议小组,负责“导学案”的调研、开发、审议,严格执行新课程标准的准入制;设“导学案”检查评价督导小组,负责对“导学案”的教学过程进行跟踪管理,对教学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价。

“导学案”推行需研教互促,围绕三条推进主线。首先改变地理教师原有的“人地观”、“环境观”以及传统课堂观、学习观、学生观,让每位教师认识到先学后教不是简单的时间先后,而是一种教学原则、教学思想。其次打造三大平台:“草根教研”主题活动平台、“三研博客群”电子网络平台和“导学案”审议交流平台。让地理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的快乐平台。

突出重点,着力三个研究地理教学的切口。切口一:课前的“学”——地理预习作业的设计与使用,检查、分析与归类。切口二:地理课堂的“学”——体现“导学”、“导讲”“导练”、“导思”四要素的课堂教学。切口三:地理课中的“学”——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组织与评价。通过三个切口,追求地理课堂的“感悟为先,思维为本”之特色。

三、地理“导学案”教学的实施

1.地理“导学案”释义

地理课有效性的关键要素是:先学后教、正确引导和反馈巩固。就学生而言,在于自觉学习、主动探究、及时巩固;就教师而言,在于正确引导、及时评价、调控反馈。“导学案”即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创设最佳结合点。

从形式上看,地理“导学案”是一种融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分层次的评价练习、拓展延伸为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探究活动的载体。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学习目标和内容,做好课前准备,参与课堂活动,实现教与学的互动,体现“先学后教,教学合一”的教学理念。

在地理“导学案”设计中,教师的作用重在对学生的引导、学情的评价、学习内容的点拨、学法的导引和思维的启发等,这是“导学案”设计的暗线。“导学案”一方面帮助学生将新旧知识形成链接,为学习新知识提供适当的基础点;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牢固知识体系,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方法。编排“导学案”各环节时,始终围绕问题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润物细无声”的导向作用。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学、导讲、导练、导思”的功能。

2.“以学定教”和“以教导学”的有机结合

(1)“以学定教”和“以教导学”是第一次教学的有机联系与显现。首先,设置预习环节,创立学情。教师在融合大量资源的前提下,根据教学内容把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获得的能力精心编制成各种形式的预习内容进行导学。教师提出预习目标的同时,让学生明确“学什么、做什么、怎样做”等。

其次,教师应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批阅、归类,初步分析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了解学生哪些知识能自主掌握,还有哪些疑难问题,难点问题是否突破等,根据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二次备课,确定在教学中什么内容可以少讲、略讲,甚至一带而过,什么内容不必讲,什么内容需详细讲,教学重点在哪里,如何去突破等。在此基础上进行一段高效的课堂教学,这种教学重在一个“导”,即“导学、导讲、导练、导思”。

新教材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供了有利平台,但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还必须依赖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引导。其实质就是“以教导学”,即通过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如何学习。“以教导学”是“导学案”中的第二次教学,只有真正了解学情,才能让教师为地理课堂目标准确定位、定方法、定节奏,进而在课堂上实现以学定教和以教导学的紧密有机结合。

(2)“以学定教”和“以教导学”须分层落实。“导学案”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教师要针对不同基础和能力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因势利导,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提高。课堂分层落实是“导学案”中的第三次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学生分层,动态管理。根据学生学习习惯、能力、基础、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为基础组、提高组和竞赛组三个层次,分组时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保证学生心情舒畅地按照自己相应的层次投入学习。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通过综合评定,也更能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分层备课,分层授课。根据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按照“了解、掌握、运用”三种要求,确定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分层布置课前预习作业,以求做到有的放矢,使教学活动从一开始就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分层教学中的关键环节是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总体把握的原则是:基础知识全体学生必须掌握,重点难点知识大部分学生能掌握运用,针对少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将知识拓展运用作为其主要要求,做到“基础知识全体掌握,基本能力得到培养,导优对象得到发展”。

分层作业、分类辅导、分类评价。此环节的分层已经延伸到地理课堂教学之外,是“导学案”的第四次教学。作业设计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分层作业体现在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基本题,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全部完成;选做题是探索性、开放性习题,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不选、少选或全选。这样,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各有所得,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根据学生作业反馈情况,按照不同类型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个辅、集辅,坚持导优辅差。动态的发展评价使不同层次学生都得到鼓励,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主体性和探究性在地理“导学案”中的凸现

地理“导学案”的“导”,即导备、导学、导查、导问、导讲、导练、导梳、导思。在“导”中进行探究感悟,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导学案”力求做到“五化”:即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内容精致化、导学精炼化、导思智慧化”。问题预设是关键,一般分为四个层次。①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课前时间必须解决,由学生自主独立完成;②理解类内容:要求学生能把新旧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由学生合作学习完成;③应用类内容: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由学生交流探讨完成;④拓展类内容:要求学生将所学与生活经验或现代科技联系起来,求助资料、同学、老师、网络等以生成新的知识,开阔视野,提升能力,实现“导学案”问题预设与生成最大限度的自然生态化和效益最大化(如图1所示)。

“导学案”编写一般提前一周进行。周一组会由备课组长根据下一周教学进度、课时来分配编写任务,周一之前备课组集中讨论,由备课组长审议、定稿,课前教师可根据学情预测和学情调查进行复备。“导学案”审议始终坚持“一符合”与“六有利”基本原则。一是“导学案”是否符合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及本班级的“学情”。二是“导学案”是否有利于学生减负、减轻教师工作量等而实现“轻负高质”。三是“导学案”是否有利于学习方式改变或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四是“导学案”是否有利于课堂现场课程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五是“导学案”本身是否有利于促进学习的实践性、生活性、科学性。六是“导学案”的推行与管理是否有利于凝聚教师人心和不断开发教师集体智慧。七是“导学案”评价方法是否多元以及有利于促进师生共同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导学案学情导学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