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课程标准备好地理课

2012-04-29 00:44郑明进
地理教育 2012年1期
关键词:读图课程标准新课程

郑明进

新课程标准带来新课程理念,如何备好地理课,富有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成为每一位地理教师面临的新问题。本文结合“日本的自然环境”一节,谈谈基于课程标准备好地理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课标的细化

备地理课程标准首先要准确把握课标中的“内容标准”。准确把握各条“标准”的要求,才能把握教学的尺度和关注的重点、难点,做到详略得当,提高教学效率。“标准”是以行为目标方式,或者用体验性与表现性目标方式进行陈述的具体内容目标。分析行为动词所要求的层次要求,弄清行为条件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是做好“标准”细化的关键。

案例:“日本的自然环境”课标细化

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标准: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某一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本节课课标细化如下:通过对日本地图的判读,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首都;运用日本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日本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了解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有平原狭小、海岸线曲折、多港湾的地形特点及温湿的气候特征;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关理论,分析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认识抗灾减灾的艰巨性。

课程标准鼓励采用案例方式学习区域地理,希望通过减少必学的区域个数,加强对所选区域深入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对所学区域有深刻的印象,并掌握学习或了解一个区域的方法,在需要的时候迁移到其它区域的学习中。本节课课标细化从教学实际出发,参考教材,结合日本案例,将“内容标准”进行具体化,明确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使教学更具有操作性,为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二、教材的处理

教材处理是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的过程,是整个备课过程中重要的环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实际上就隐含着教师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更是教材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必须冲破教材的束缚,根据学生和教学的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案例:“日本多火山、地震”教学处理

播放视频“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

以知识卡片的形式介绍日本的象征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山顶两个火山口形成其美丽的火山湖。

阅读日本堪称“世界火山博物馆”的文字资料。

观看火山爆发的录像,理解火山爆发成因。

启发思考“火山爆发给人类带来灾难,但在火山非活动期间,能利用火山为人类造福吗?”

播放地震带分布的录像,利用多媒体动画模拟板块运动过程并配上同声讲解,揭示世界火山、地震分布的一般规律。

读图说出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以上案例引入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及阅读材料“世界火山博物馆”等教材之外的素材,可增强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乡土实际,联系时事热点等,在教材之外找“教材”,引进必要的素材与知识,带领学生走向自然、家庭和社会。

三、教法的选择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新课程要求地理教师采用教法,应促进每位学生的终身学习与未来发展,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教法的采用应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突出学生的主动性、活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备课时,应坚持教学有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学校条件,选择地理教学方法,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地理事实、概念和技能,增强地理学习能力,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案例:“日本的地理位置”教法设计

通过问题设置,引导学生在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三个方面从地图中寻找答案。

对学生按上述要求所做出的答案进行讨论、点评。如可让学生据图说出日本的地理位置特点。有的说“位于亚热带的岛国”;有的说“位于东亚的岛国”;有的说“位于太平洋西北部的群岛国家”;有的说“位于中纬度的岛国”……在此基础上开展讨论,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有谁能将大家说的观点加以科学地整合,同时能涵盖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三个方面的内容?”

备课中,教师应善于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活动设计以探究和发现为核心,注重启发性和趣味性,增强教材的实践性和探索性,着力体现课改纲要中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一理念。

四、学法的渗透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新课程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改变过去片面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案例:“日本的地形特征”学法提示

播放日本自然风光视频,学生形成对日本地形的感性认识。

展示日本分层设色地形图,指导具体读图方法,鼓励归纳日本地形特征。

明确读图观察内容:一是海陆轮廓,二是海岸线特点,三是海拔高低、地势起伏大小与倾斜方向。

提示读图规范:先观察经纬网、图例,再观察图内各地形要素。

提示地形特征要点:以什么地形类型为主,地势起伏状况,海岸曲折状况。

学生归纳地形特征:山地丘陵为主,山脉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平原集中在沿海狭窄地带,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学会读图是学生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以上案例中,教师具体指导学生如何读分层设色地形图,渗透读图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探究学习,从地图上得出日本的地形特征。教师备课时,应重视地理学习方式特点与内容,突出地理思维方式,认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内涵,根据具体的地理学习任务,吸收其合理成分,正确选择,合理分配,整合多种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最有效的学习活动过程。

五、学习的评价

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的核心原则:教学目标源自课程标准,教学评价与教学目标相匹配,课堂教学围绕目标实施,目标决定教学的方向,评价促进目标的达成。一致性原则是引导教学目标回归课程标准的内在要求,使评价活动指向学习内容标准的必要保证。

案例:“日本的自然环境”学习评价

读“日本地图”及“北京、东京有关气候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从纬度位置看,日本地处地球五带中的_________带。从海陆位置看,日本_______。

(2)在日本地图上填注日本四大岛的名称。

(3)从地形类型看,日本的地形以_________为主,日本最高的山峰是_____山。

(4)东京七月份的气温比北京_________,一月份的气温比北京______,说明日本的气候具有_______特征。

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起到诊断、激励、调节等多方面的作用,是教学不可或缺的主要环节。学习评价要以地理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为依据,在准确解读内容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方面的评价设计。

总之,随着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教师角色发生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随之改变。备课跟以往相比,其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地理教师应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备课的各个环节,不断探索地理新课程的教学途径和方法。

猜你喜欢
读图课程标准新课程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读图
读图
读图
读图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