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胜新
探索满足学生发展的教学设计,是当前教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基于此,可创建简明扼要、实用性强的教学设计模式(图1),借此诠释优化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方略。
一、准确解读教学文本是优化地理教学设计的基础
图1显示,解读课程理念、内容标准、学科指导意见和教材等文本的功能指向教学目标,而目标是教学方案设计的指南,因此它是优化教学设计的基础。
1.解读课程理念,明晰基本功能
解读课程核心理念应从理论体系和基本理念两方面着手(图2),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以素质教育理论为中心,由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构成理论体系,它既是教师教学主张形成的理论基础,又是教学设计的指导性理论。学生发展的内涵是以地理素养为核心及其实现的方式、技术和评价等组成课程的基本理念,它既决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又影响着教学方式和教学技术等教学行为。因此,课程理念是教学设计的灵魂。
2.解读内容标准,明确功能指向
解读内容标准的实质是对其描述句式“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认知内容”的分析理解,它可从方法和意义两方面进行解读(图3),以“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内容标准为例,说明解读的过程与方法。图3显示,解读内容标准的方法是以诠释教育术语的内涵为抓手,为此,映射内容标准具化表述和建立知识链条(表1)。从术语内涵可以明确三维目标的内容及表述、审视学科指导意见的作用性,运用知识链审视教材、再创教材。因此,它是教学设计有效性的基本保证。
3.解读教学指导意见,发挥指导作用
各省区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差异显著,如浙江省主要呈现教学要求和教学建议两方面内容(表2)。经实践反思,总感觉到它带有明显传统教学观念的痕迹,活动建议仅有对教材中活动部分的处理意见,且还保留不少“虚假”活动。以笔者之见,解读“意见”可参照图4操作,对教学要求和建议要有批判意识,不能完全照搬,否则会失去教师教学主张和教学风格。教学要求应该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提出建设性意见,即分清知识链条的下位、中位或上位,为教学起点、重点和终点设计提供依据;再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出合适的教学方法和媒体建议等,切实发挥其指导作用。
4.解读地理教材,优化基本功能
教材解读的过程就是对教材内容、结构体系和编排意图与学生认知特征进行个性化理解和构建的过程,实质就是协调编者与学生之间认知差异的过程(图5)。以湘教版必修地理Ⅰ为例,经过五年实践,发现编者在内容素材选择方面比较偏离高中学生认知特点,在概念表述方面存在模糊不清和缺乏科学性等错误。在内容结构体例方面,正文部分与阅读部分的功能混淆,如正文部分应是学科基础知识内容,阅读部分应是对基础知识的解释、说明和拓展的内容,活动部分应是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检测和评价。以“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内容标准为例(正文部分)。
(1)针对内容标准要求,减少矿物的相关知识,或将它作为岩石形成的“阅读内容”。
(2)依据课标的前限定应运用示意图,在正文部分应有“三类岩石形成示意图”,强调岩石形成“过程”,且能为岩石相互转化提供基础,使教材逻辑关系更严谨。
(3)依据课标的前限定应运用示意图,正文部分的“三类岩石转化”示意图适当简化。
二、深度剖析学生特征是优化地理教学设计的关键
学生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据图1显示,学生特征应从学习需求、认知特征和学习起点与终点等方面进行剖析。
1.剖析学生需求,明确教学设计的原则
教学是引导、激发和满足学生需求的过程,该过程可从学生的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两方面进行深度剖析(图6)。如高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是由感性思维—理性思维的一般层次链、由经验理性—逻辑理性的高级层次链,根据学生需求差异和学习内容不同,选择和运用某种思维方式来设计教学,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问题解决和学习策略的剖析也如是。
2.剖析认知特征,明确教学设计的策略
学生认知特征是复杂的心理学问题,在此仅从认知发展与认知差异两方面进行剖析(图7)。据心理研究表明,高中学生的感知、想象和思维发展已接近成人的水平,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已基本形成。于是,剖析学生认知发展的重点应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高中学生的再造想象发展比较成熟,而创造想象只是在再造想象中无意发生。据此,培养学生想象应该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从中诱发学生的创造想象,感知和思维也应如此。同理,剖析学生认知差异的重点应是个性差异,这就需要选择和运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教学设计的效度。
3.剖析学习起点与终点,明晰教学设计的难度
学习的起点与终点是决定教学设计的起点和终点,学习起点和终点的含义如图解(图8)。学生的需求和认知的差异导致学习起点线和终点线均呈非直线态。以“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为例,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是《科学》中“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和“组成物质的元素”等的知能与方法,与“地壳内部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的期望认知结构对应的是岩石形成过程和岩石相互转化过程,可将“认识岩石”作为教学的起点。据图8内涵,可推导出根据物质循环基本规律绘制物质循环过程简易示意图是教学终点,这是创造性概括岩石形成和转化的高级创造想象思维。在学习起点与终点之间就是教学难度设计,教学难度影响教学目标达成。
三、创新教学活动设计是优化地理教学设计的核心
据图1显示,教学活动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所谓创新即以教学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情境、教学问题、教学策略以及教学评价等的设计思维模式(图9)。
1.多元思考是创新教学活动设计的基础
基于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出发,教学活动设计务必以教学思考、学生思考和学科思考等统筹思考(图10),即教学活动设计的教学逻辑和学科逻辑应服务于学生认知逻辑,为创新教学活动提供设计条件。
(1)学科思考,即学科知识的逻辑性思考。图10所示的知识框架—知识链条—知识节点间有着严密的知识逻辑关系。理清学科知识的逻辑关系,既有利于知识境域化和知识节点的确定,又有助于教学活动推进。
(2)学生思考,即学生认知的逻辑性思考。图10所示认知起点—认知规律—认知结构有着认知的逻辑关系。清楚学生认知逻辑关系,既可以科学设定教学活动起点和终点,又能为选择和运用适合的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3)教学思考,即教学活动过程中由此及彼的内在逻辑关系思考。图10所示的教学情境—教学问题—活动过程—教学目标间有着内在逻辑关系,尤其是它与学科逻辑和学生认知逻辑的统筹兼顾、纵横联系,体现教与学并举的设计主张,科学确定教学目标,从而影响教学设计整体内容。
2.整体思考是创新教学活动设计的关键
整体思考是将教学活动看作一个完整的整体,即把教学情境、教学问题、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的设计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它可由一个个既相对独立,又有内在关联的活动构成(图11),可以用于一个主题或一个课题的活动设计。
(1)教学情境,即涵盖导入情境和活动情境。它是教学问题和解决问题信息源的载体,因此情境设计要做到信息化、生活化和问题化,贴近学生认知;同时,课时教学情境尽可能少,让学生感知教学情境的整体性。这样,有利于活动的推进和展开,有利于学生学习场景的再现。
(2)教学问题,即教学目标的载体,与教学情境和教学策略构成一个教学活动。每个问题可以由若干小问题组成,每个教学策略也由若干策略组成。问题设计既要考虑思维性、适合性、层次性和逻辑性,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和个性化发展需要,又要考虑呈现的方式和手段,满足学生的认知特征。
(3)教学策略,即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的简单集成。影响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的选择是多因素的(图12)。教学策略选择和运用应整体思考,在大策略下针对具体问题可选择和运用若干子策略,尽量做到既要适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又要符合学生的技能特点,还应考虑教师自身特征。教学技术选择和运用也应如此。
3.举例说明创新教学活动设计的技术
多元思考和整体思考教学活动设计均为理想思维,如何将理想思维转变为实践技术,使之操作性更强。以必修地理“地壳内部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为例予以说明。
(1)地壳内部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活动设计Ⅰ(表3)。
(2)地壳内部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活动设计Ⅱ(表4)。
以上两项活动的设计,既是多元思考和整体思考的体现,又是对教学文本解读和学生学习特征剖析等技术的综合应用,也是对优化地理教学设计的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