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茜
人们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的博学多才,这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地理知识对于塑造适应现代社会生活高素质人才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地理学习并非易事,尤其是对于大量繁冗琐碎的地理事物、地理数据、地理现象等的学习记忆更是其难处所在。而地理事物具有地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地理知识之间更是存在着广泛的联系,因此,善于运用比较法进行地理学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本人一些粗浅的经验、认识来介绍比较法在高中地理(必修)学习中的应用。
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第一册中可比较的内容
本册书着重讲述了自然环境的基本知识,在学习中恰当地运用比较法,可以使知识条理化、结构化、系统化。
1.第一单元中可比较的内容
在1.1节学习“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这部分知识时,教材先介绍了太阳的大气层,然后介绍了太阳活动的类型,最后阐述了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表现。为使知识连贯、有条理,可以列表1进行比较。
在学习1.2~1.3节“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之前,为使学生将初中已学的经纬网知识与本课顺利衔接,摆脱对旧知识似有若无的感觉,应注意复习经线、纬线的基本知识(表2)。
当然,对于“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更应及时比较总结(表3)。
关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与昼夜长短的变化关系是学习的重点之一,也是学生颇感困惑的难点,在比较时应注意尽量使知识简洁明了(表4)。
2.第二单元中可比较的内容
(1)关于2.1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三大类岩石可以按照其成因、常见岩石及特点等几方面进行比较,从而达到去粗取精的目的;地质作用的两种类型: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可以从其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这三方面进行对比,从而使学生将一些零散的知识点组织起来,明确知识的内部联系。
对于“外力作用与地貌”也可列表比较(表5)。
(2)关于2.2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大气的垂直分布”虽然难度不大,但若分别从高度、气温的垂直变化、气流运动特征、天气状况及与人类的关系这几方面,将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进行比较,则更易凸现重点。
“季风环流”历来是学习的重点内容,运用比较法可以使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表6)。
关于“锋面系统”、“气旋与反气旋”,可比较的项目更是显而易见。前者可以从锋面剖面示意图、锋面符号、降水区位置、天气特征等方面进行比较;后者则可以通过分别绘制南北半球的平面示意图、了解分析其垂直气流的运动方向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
(3)关于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学习了解世界各地纷繁复杂的气候是令众多学生头痛的问题,而对于给出图表数据资料,进行气候类型的判断更是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一筹莫展。前者可以根据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分布地区、气候特点及形成原因等方面进行对比记忆;后者则可以选取常见的几种气候类型,分别从温度(如以0℃和15℃为界,看最冷月平均气温在哪个范围,从而推测该气候类型属于何种热量带)、降水类型(如年雨型、夏雨型、冬雨型和少雨型)两方面进行比较总结,使问题迎刃而解。
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第二、三册中可比较的内容
这两册书从人类最基本的需求——衣食住行讲起,阐述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及时比较、总结所学知识,可使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由此及彼获得新知识,同时加深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当然,也更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高瞻远瞩”地把握知识。
1.必修二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中可比较的内容
关于“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可以列表比较(表7)。
关于“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可以列表比较(表8)。
2.必修二第三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中可比较的内容
本单元先后着重学习了农业和工业,这两部分内容与学生生活接触不太紧密,为避免繁琐枯燥,可进行归纳对比(表9)。
3.必修三中可比较的内容
本册书画龙点睛地总结了贯穿于高中地理学习的思想理论基础,即“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其中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以列表(表10)比较的方式呈现,收效颇佳。
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可以比较总结的知识举不胜举,本文只是略提一二。比较法的运用可以使知识线索更加清晰明了,在比较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觉地发现地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似是而非的地理概念,轻松记忆看似零散的地理知识,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总之,地理教学中要勤于比较、善于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