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蒙阴县刘洪中学艾义国教师回答:
媒体在什么时机呈现最合适?从地理知识教学过程来看,把握好以下六点是巧用多媒体的关键。
1.课题切入点
“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并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苏霍姆林斯基)。课题切入点,可以是导入新课,也可以是新知识的过渡。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切入课题,能够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诱发思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及求知欲,使其很快进入新课学习的最佳心理准备状态。可采用影视结合、音像互补的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巧妙地将问题寓于多媒体情境之中,使学生与情境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例如,学习“西双版纳”内容,让学生观看西双版纳风光视频,展示丰富的热带动植物类型、傣族孔雀舞、泼水节场景,伴随着优美的民族音乐,学生立即被深深吸引,教师适时引导“西双版纳为什么有如此丰富的动植物类型?学生愿意跟随老师一同去体验当地的民族风情吗?”以西双版纳风光视频切入,初步形成整体感知,为后面的探究学习奠定基础。
2.兴趣开发点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布鲁纳)。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体会学习地理的快乐,提高学习地理的效率。多媒体手段对激发学生兴趣具有独特作用,运用多媒体手段将地理教学中涉及的谚语谜语、诗词歌曲、口诀别称、名人轶事、民族风情、奇闻怪事、地理故事等引入课堂,灵活选择并巧妙运用,能够使课堂妙趣横生、满堂生辉。不但可激发学习兴趣,也是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教育的良好载体。
例如,学习“中国的民族”内容,学生对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知识倍感兴趣,但难用三言两语解释清楚,最简便直观的办法是搜集图片文字用计算机展示,以竞赛形式让学生抢答是哪个少数民族的风俗,如傣族——泼水节、壮族——三月三、蒙古族——摔跤、藏族——糌粑……从图片上学生观察认识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学习兴趣盎然,知识记忆深刻。
3.认知空白点
“为了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取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苏霍姆林斯基)。尽管教材编者在选材时已经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尽量选编与学生生活较近的、学生易于理解的材料,但是地理知识覆盖的时代范围和地域范围广,涉及的知识点多,教材也不可能面面俱到,部分内容在学生的储备知识系统中仍是空白,自然就构成学生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的障碍,这时需要及时补充背景知识,利用图片文字的多媒体形式加以说明,快速高效地弥补知识空缺,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
例如,学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内容,教材直接利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数据来区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但是学生对“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缺乏必要认识,教材也未做详细说明,理解这一概念是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区别的关键,所以有必要补充解释这一概念,利用多媒体手段举例说明,快捷高效地做好背景知识铺垫。
4.教学重难点
“教课应该从具体开始而以抽象结束”(斯宾塞)。教学重难点是课堂教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知识掌握的关键所在,它们往往比较抽象复杂、地域空间广或年代久远、理论性强或理解难度大。多媒体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逾越了口头语言难以解释清楚的障碍,利用多媒体图形处理、图像播放等方面的优势,变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放大模拟,把宏观场面缩微处理,对瞬息万变的事物进行定格观察分析,可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共同作用,加强地理感性认识,从而构建感性与理性认识的桥梁,达到突破重难点之目的。
例如,教学“地球的运动”内容,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是重难点,教学时利用动画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演示运动轨迹,展现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地球绕日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变化,从而产生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动画演示形象生动,胜过千言万语。类似知识点如火山、泥石流、褶皱、断层、降水形成、雨带移动等。
5.能力训练点
“优良的教学并不是记忆教师认为正确的结论,而在于发展得到和验证这些结论所需要的技能”(布鲁姆)。地理能力即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本领,如地理观察能力、地理计算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图表分析和处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新教材编排的“活动”特别突出能力训练,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评价地理现象,指导生产和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对于丰富的“活动”素材,利用多媒体更能创设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案例与场景,实现能力迁移。
例如,“气温的分布”有一活动题:阅读文字“吐鲁番早穿棉袄午穿纱、热带沙漠房屋墙体厚、柑橘冻害、汽车低温启动慢”等素材,说明气温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学生对这些文字素材基本没有生活体验,单纯依靠空间想象力则空洞乏味,利用多媒体方式展示训练材料,有利于学生理解材料和解决问题。
6.情感培养点
“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赞可夫)。地理教学中只有重视和关注学生的情感领域,才能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等协调发展。对教材中感染学生、培养情感的知识点充分挖掘,并在形象和情感上加工润色,则会强烈地激励学生。众多的地理景观和地理事件,绝大部分不能被学生直接感知,多媒体技术引入地理课堂,恰好能够弥补这方面的缺憾,绘声绘色地将学生引入神圣的地学殿堂,将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寓于具体生动的案例中,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进而产生感情共鸣,起到内化学生道德情感的作用。
例如,“台湾”一课中,以多媒体手段列举翔实的资料,展示台湾历代地图和人口组成——从地缘和血缘上证实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播放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视频——激发民族自豪感;图文介绍台湾被日本侵占的屈辱史——树立保家卫国、自强不惜的奋斗精神;补充当前两岸关系的发展——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再如哥白尼创立日心说、麦哲伦环球航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魏格纳病床上的发现、徐霞客游记等素材都可以激发学生追求真理和科学探索的强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