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慧
【摘要】创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是一部创新的历史。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当务之急的任务,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的创造空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为学生创设新的契机。
【关键字】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是一部创新的历史。创新能力是人们革旧布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发现新问题,从而推进事物的发展变化等。创新能力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科技素质。创新意识决定了创新的产生,创新思维决定了创新的成功和水平,科技素质则是创新的基础。它是当代中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那么,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是使学生潜在的创新个性品质得到适时开发的重要基地。那么怎样在课堂上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的个性品质呢?
(1)营造宽松的气氛,唤起学生创新的信心。心理学研究显示:自由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所以在现代的教学中,师生间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营造宽松的气氛,放手让学生自由学、思、疑、问。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想敢说,使潜能得到最大发挥,从而树立起创新的信心。
(2)巧妙设计疑问,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心理学认为: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才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因此,教师所提的问题要与学生的兴趣紧密相连,投其所好,巧妙设计疑问,让他们的好奇心成为课堂教学中事半功倍的催化剂。
(3)尊重独特见解,启发学生创新的思维。学生学习的过程,实质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不同的生活经历、个性特征的学生就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答案,允许学生个性张扬,让学生充分思考,各抒己见,进行创新。教师一定要抓住创新点,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求异中创新。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的创造空间,构造一个创新的时空
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创造想象和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两大支柱。
(1)给学生以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如:在讲解《植物的根》一课时,老师只问了一句话语:“植物没有根能不能活?”学生们就很有兴趣地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从校园的实验室找到了许多材料,很快就把问题弄明白了。
(2)给学生以互相合作,互相交流的空间。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式,采用合作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学生,比采用听课方式进行学习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老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机会,为学生搭起展示才华、交流合作的舞台。
三、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一种形式。同化与异化这一对矛盾,是生物界的矛盾,同样也是人类思维的矛盾,只有“同”而没有“异”就没有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新的思想的产生,也就没有创新和发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
(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观察问题。观察是进行思维的基础和源头,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知觉,观察要全面反映事物的本质。这就要求教师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处理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2)启发学生用多种思路解决问题。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就会产生不同的解题思路,并且从多种思路中寻求一种最简捷、最有效的思路。比如:“求n边形内角和”的公式一节课时,学生在讨论交流后得出五六种推导方法,通过不同的手段将多边形内角和问题转化为三角形内角和问题来解决。教师在讲评时,对各种做法都予以充分肯定,并启发鼓励学生寻找其它方法,找出最佳思路,通过一题多解来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3)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怀疑现成的结论。教学中,教师不要局限学生的思维,应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一个一年级的小女孩在不长时间内遇到了两件令她困惑的事,一件是看图写话,她对画面上正在给小树浇水的男孩写道:“哥哥在种树。”结果被老师划为错;另一件也是看图写话,她对画面上大片大片成熟的小麦和两个正在捉蝴蝶的小孩写到:“庄稼丰收了。”又被判为错,这对一个小学生来说,打击实在太大了。一个画面为什么非要用同一句话来描述呢?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发散思维。
(4)设计开放性题目,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独特见解。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设计一些开放性题目,让学生按自己的方式思考并发表个人独立的见解。不论学生见解正确与否,首先鼓励他们求异的精神,再引导学生纠正思考的偏差,我们要培养学生这种善于求异的精神。
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为学生创设新的契机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为学生的创新创设契机。
(1)创设探索的契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能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产生和培养,教师不要担心学生不会学习,因为你总是不放手让他学习,他怎么能学会学习。教师要放手,“抱着的孩子永远不会走。”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同时要给学生以方法的指导,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一切问题。
(2)创设合作交流的契机。创新能力的人才必须具备与人合作的能力,这是未来社会多学科综合发展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只有在合作学习中才能学会合作。合作交流是学习者首先在独立学习钻研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合作小组内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方法、互相讨论、启发,共同探讨问题。教师要设计可供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
(3)创设质疑问难的契机。“解决一个问题,只是一个技巧问题,而提出一个问题需要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新教材中提供了许多质疑的问题,也不苛求标准的答案,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提出有一定含金量的问题,并鼓励学生作答。
(4)创设人人成功的契机。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发展。倡导“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现代教育观。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各自个性、智力和心理特点,有其独特的天赋和发展潜能。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哪壶开提哪壶,”及时予以表扬激励,使学生从不同方面获得成功的契机。在某一方面的成功,往往会使学生树立强烈的自信,并迁移到其它课程的学习上来,这是教师都有的一个体会。
以上所述,是我在自己的教学工作实践中提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与认识。其实,创新并不抽象,也不遥远,它就在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机会永远钟情于有着特殊装备的头脑。”让我们携起手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状态,为学生的成功创造契机。使学生树立起自信,体验成功的滋味和创新的快乐,为社会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中国和平出版社
[2]《新课程怎样教》.沈阳出版社
[3]《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