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让阅读和写作联姻

2012-04-29 13:12谢会利
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 2012年10期
关键词:二者语句文体

谢会利

仔细分析高中教材中写作序列的安排,其内在的逻辑还是很分明的。不管是旧教材,由高一的思维训练、记叙文训练,到高二的议论文、说明文训练,再到高三的思辨性实用文体训练;还是新教材,将写作指导与具体话题结合起来,其内容都是全面的。但是当我们把它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时,往往会发现,在有限的语文课堂上,专门腾出时间来做作文练习和指导不是不可能,但时间一定非常紧张,而且和阅读训练相脱节,形成各唱各的戏的结果。如果我们只注意阅读或写作其自身的序列,而忽略了二者之间的联系,难免会顾此失彼,难求实效了。而考试中的话题作文也好,材料作文也好,考生的实际思维过程也是阅读品悟、联想拓展,再下笔写作。所以,把二者结合起来,使阅读和写作成为彼此交融的过程,是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二者结合的科学性:

1. 二者结合拓展了阅读的发展方向,充实了写作的起点和源泉,体现了“物”——“意”——“文”的写作规律,解决了作文现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写作课上不乏这样的场景:题目布置下去了,许多学生抓耳挠腮,无话可说。根源往往在于学生缺乏一个可以品味、评价和思考的实体对象,而这个实体对象,最佳的莫过于阅读材料的加入,教材内外的材料,都可以作为写作形式上的学习对象和写作内容上的激发源。王俊鸣的三新教学法之一“新感悟”,实则体现的就是阅读后把感悟下笔成文的写作规律。事实证明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作品进行了不错的延伸,这样,阅读成为写作激发的源泉,而写作也为阅读搭建了研究性平台,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2.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习惯的培养。阅读不再是懂得就止步,而是需要以它为出发点,再去走更远的路。叶圣陶的教学理想境界是:学生“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就达到了“不教”的目的。不少学生对语文阅读材料,往往抱着眼高手低的态度,觉得读明白就可以了,不必再去进一步地探索。其结果是,平时读了很多的好文章,轮到自己写了,既找不到好的内容,也寻不到好的形式,出现“读了十多年书,还是不会写文章”的现象。只有教师的观念转变过来,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即读和写的练习不可分割。

3. 二者结合适应了阅读考查鉴赏能力、探究能力的发展趋势。随着时代发展,高考对人才需求的改变,试题中越来越多地加入了鉴赏性成分。从题型主观化,到考题开放化,再到解答的个性化、评价的开放化,无不体现着对读写结合紧密性的重视。有悟写不出,甚至连自己的体悟都没有,将成为考生语文得分的瓶颈。如果平时教学中,教师就能够时时注意引导学生把二者结合起来,让学生的思维和表达不断地得到训练,那么,应对这样的考查趋势,应该不是困难的事情。

二、二者结合的可操作性:

1.与课内精读相结合:

学何文体,就启发学生模仿写作,达到掌握该文体的特点,提高鉴赏并写作此类文体能力的目的。我们常常感叹,学习了那么多经典的文章,学生写的作文却连起码的章法都没有。那是因为学生只是把它当阅读材料,根本没有意识去想,“如果我写这类文章,会怎样?”例如学习演讲词单元,可以让学生学后试着写写演讲词,这种文体不仅实用,而且有较强的情感性,也讲究语言的优美,可以达到多重的训练目的。

除此而外,学生习作中的说假话,或者无话可说现象也不少,这也可以借助阅读来克服和解决。我们的阅读教学容易重知识、重结论,而轻体悟,新课程的目标“学会学习”不仅很实用,而且考虑得更长远。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情感、思维的激发,这样的目标是有欠缺的。语文恰恰是这样奇怪的一个科目,它既要你的基础和能力,还要你的思想情感。写作的介入,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或者课文学习结束之后,不要只是把内容要点、写作技巧、主旨往课本上一写,万事大吉,而是另外打开了一扇门,走进房中,看到其陈设,要做一番评价和新的设计了。学生可以仿写,可以评价其人物、观点,也可以展开联想,走到别的地方去。这样,有了具体的对象,学生会觉得说点东西不是那么难,那么空洞了。

2.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懂得语文学习规律的人都知道,只靠几册语文教材提高语文能力的学生太少了,量大而质优的课外阅读是必不可缺的途径。如何指导学生更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除了定期定量的良好摘抄习惯外,可以尝试将写作训练纳入。方式不拘一格,例如,可以写“推荐语句”,把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心仪”、“心动”之句摘抄下来,然后写推荐理由,原语句不限字数,短可一句几句,长可一段几段,推荐理由则由一开始的100字长至300字以上,甚至500字以上,如何将其写出来并且逐渐加长?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感悟,评价,进行联想,抒情,在感受中抒情,在联想中描写,在感悟中评价。这个方法实施简单,学生先自由阅读,搜寻自己需要的语句,然后摘抄、动笔写作即可。重要的是后期的交流借鉴,很多学生一开始会不知道写些什么,但是等有心者领路在前,便恍然大悟,觉其不难了。教师要善于精选各类思路的优秀习作,帮助学生识其法,也要善于借助课堂气氛来烘托其“展开部分”的精妙,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写作者“自己的东西”,事实证明这样的写作训练能产生高于只给出写作题目的作文,其原因中,阅读过程功不可没。

这种方法还可以有一种变式,即同题写作,教师择一语句或文章,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帮自己”写推荐理由。现在媒体上的“排行榜”数见不鲜,偶尔也会有“上榜理由”,教师可以借鉴其形式,让学生给作家、传记中的人物排行并写出理由,学生必须仔细阅读,然后才能有话可说。每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评语都写得很精彩,但一般较简略,可让学生学习它的思路,充实它的内容。这样的训练,既让学生了解了社会,又提高了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在读中写,在写中读,有篇杂志名为《读读写写》,真是深谙了语文学习的规律,教者要争取做到的是,让两者更有效、更自如地结合起来,互为依托,为学生指引出一条语文学习的阳关大道来!

猜你喜欢
二者语句文体
重点:语句衔接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Sweden's Icehotel went all out for its 30th anniversary
摇曳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如何搞定语句衔接题
文体家阿来
作文语句实录
译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