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妙凌
摘要:培养“双师”教师是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文章首先探讨了“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会计教师成就“双师”的几个步骤及思路,并提出培养会计“双师”的具体措施。旨在为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双师”内涵会计教师教学质量培养措施
经济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而教育的关键则在师资。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起主导作用,教师队伍的强弱将直接影响着教学环节的成败, 职业院校的师资问题一直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俗话说,好的徒弟必然要有好的师傅。要做一个好的职教老师很不容易,他们既要解决当前技能人才的培养,还要考虑未来所需技能人才的培养,因此职教老师除了要具备一般教师的素质外,还要有比较过硬的职业技能,在育人中既要教书又要传艺,这就要求职教老师具备“双素质”能力。但目前职业院校的会计专业的师资队伍大部分来自于走出大学校门又踏上学校讲台的硕士毕业生。他们都缺少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教学中又缺少与行业、企业的沟通交流,不能完全了解和掌握企业生产一线的用人需求,导致“学校教的企业用不上,企业用的学校未学到”,培养的人才不能与企业有效对接,从而影响了职业教育助推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根据本人从事职业教育二十多年经历,本文就会计专业教师成就“双师”须经过的步骤及实施过程发表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双师”的内涵
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教高厅[2004]16号)中的附件——《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对“双师”教师的内涵作了界定,即高职“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讲师以上职称,又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其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4)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解读该评估指标体系,“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1)双证书或双资格(教师资格证和行业专业资格证);(2)双职称(讲师和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3)双能力(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指导能力或应用技术研究能力)。它为教师指明了努力方向,即侧重理论教学的专业课教师要通过积极参与企业实践、培训或应用研究等方式及时了解与理论教学相关的实践知识和技能,成为符合高职教育特点和要求的“双师型”教师,也即“双师型”教师不仅应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强调教师所具备的教学能力和素质),又要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强调教师所具备的实践能力和素质)。
二、会计教师成就“双师”的步骤及具体操作过程
根据教育部对“双师素质”教师内涵的指导性界定,笔
者经过二十多年的会计教学及实践经历,认为会计教师成就“双师”应向以下几步迈进:第一步——“双资格”。作为会计教师除了应获得教师资格证外,还必须获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进入会计职业领域、从事会计工作的一种法定资质,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才能上岗工作,这是保证会计工作质量的重要前提;也是会计人员报考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必需条件之一;根据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必须参加“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培训这一要求,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会计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得到更新。这是会计教师实现“双师”的首要条件。第二步——“双素质”。会计是一门理论和实际结合比较紧密的学科,而且会计知识更新比较快,这就要求会计教师不仅要精通教科书的理论,更要关注国家时事政策的新知识及企业最新的会计操作方法,并将之运用到教学中,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知识,使其毕业后能很快地融入社会并适应本专业的工作。但是目前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招生人数倍增,会计教师紧缺,使到现有的会计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根本没时间顾及到去企业调研或实践来更新知识,容易使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脱节。要向“双师”迈进,作为会计教师就要克服重重困难,不管教学任务如何繁重,都要剂出时间去学习并了解新会计准则,新会计制度,最新的会计处理方法。如通过利用业余时间替一二个企业进行代理记账、或通过熟人关系到企业的财务部门进行调研、利用寒暑假到企事业单位财务部门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短期实习,掌握本专业、本学科发展的动态及实际应用情况,充分了解本专业业务流程,并参与企业的财务决策等。第三步——“双职称”。职称是对一个人的技术水平、熟练程度、工作成绩等业务技术方面的全面评价。所以对一个人来说,职称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会计教师除了要取得教师职称证明其教学方面的技术水平、熟练程度、工作成绩以外,还得要考取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或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来证明其会计方面的技术水平、熟练程度及工作成绩。会计教师通过一系列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不仅提高了会计基础理论知识水平,还提高了其运用会计理论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能力;不仅使其熟悉了会计法规制度及其他相关法规制度,还增强了他们依法理财的意识以及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能力。在“双职称”阶段,不仅丰富了专业教师履行岗位职责所需的知识,还提高了其开展实践工作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他们的经营管理、内部控制、利用信息手段等方面的能力。第四步——“双能力”。双能力是指教师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技能转化为学生实际技能的能力(包括指导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编写专业教学内容和方案的能力)以及教学科研意识和教育科研能力。教师善于借鉴和运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并指导教育工作实践活动,学生的潜能得到很好的发挥,素质明显提高,学生就不会感到负担过重,学习成绩也会提高,教育质量也会很高。因此,提高教育质量必须依靠教师教学及科研“双能力”的提高,才能不断增强教育科研对教学质量的贡献率。
“双职称”是“双师”教师的形式或外延,而“双能力”
是“双师”教师的内容或内涵。“双职称”和“双能力”是成就“双师”的必备条件,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机制欠缺导致了掣肘了会计“双师”的培养
教育部明确提出,到2010年高等职业院校中担任专业课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要达到80%。但目前 “双师型”教师还有近1/3的缺口。所以,要充分认识“双师”师资队伍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但由于人力资源配置并没有完全放开,双师队伍的扩充也受到了地方财政的限制。所以现在大部分学校都在用自己的“土办法”搞自我培训,以实现“双师”的“自给自足”。但是这种培训只能满足教学评估的需要,老师的积极性并不高,并不能激励教师自觉的更新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所以没有一个激励措施和机制,没有相关的政策提供相应的支持,学校要达到真正意义上“双师”80%的比例难度是比较大的。“双师”的形成并不是一年二年能够达到的,它是验证一个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心、验证一个教师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的过程,也是反映出一个教师勇于探索,富有创新的精神。所以学校应对“双师”教师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课时津贴、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倾斜等等。这样才能让“双师”队伍的壮大与发展步入“快车道”,也是目前高职院校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四、培养会计“双师”的具体措施
1、制订教师进企业制度,实现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实施细则”,每位教师在去企业之前先制定教师个人成长规划或专业发展规划,然后递交企业实践申请表,并明确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学校通过联系函与企业对接成功后,下达“企业实践任务书”,让他们带着任务去企业。在企业实践期间,每位教师要完成“企业实践日志”,实践结束后要带着成果返校,可以是个人实践总结,也可以是一篇调研报告等。
通过企业实践,教师可以了解本专业目前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也可以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请教企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还可以开发校企合作项目,实现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的紧密结合。
2、经常聘请专家做讲座,让教师拓视野增底蕴提能力
通过行业中介,学校构建专业师资培养专家队伍,以专家理念提升教师认识。一是邀请职教专家走进校园,讲授现代职业教育新理论、新方法、新概念,更新教师观念,增强教师参与教学改革、教学研究的意识。二是邀请企业老总走进校园,讲授企业文化,提高教师对优秀企业文化的认识。三是邀请行业知名人士走进校园,讲授行业的新知识,新理念,提高教师对企业管理和新理论的认识。四是邀请优秀毕业生走进校园,讲述各自的生涯规划、奋斗历程、职场得失,提高教师对就业创业的认识。
通过不同类型的专家走进学校,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丰富了教师的底蕴,提高了教师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开发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对教师的要求。
3、完善“双师型”教师考核和激励制度
鼓励在职教师通过自学,获取多种职业资格证书及技能证书,促进教师自觉地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同时学校应积极鼓励在职教师走出学校,面向企业,面向生产,主动开展科研服务,承担科研项目。通过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开发产品等转化科研成果,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在坚持能力本位观的同时,注重专业教师实际能力的考核。将考核工作与职称评定、工资收益、职务晋升等挂钩,引入末位淘汰的竞争机制,以激活教师队伍。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在教师,为确保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加强“双师”教师队伍建设必须放在重要位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2012年工作要点;
2、曹晔.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的内涵及发展趋势. 《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第2期
3、强桂凤 查志刚 简析财会专业教师为例谈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培养及评聘 《职业教育》2011年第11期
4、孙秀英,于正永 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内涵既建设途径 《中国电力教育》 2009(5上)